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采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云南冶金》2008,37(2):21-24
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过程中,在地压控制和采场矿石运搬方面存在的困难,从充分发挥无轨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回采作业的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大盘区、小分段"的设计理念;工业试验证明,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小分段空场开采嗣后尾砂与废石混合充填采矿工艺,充分发挥了无轨采掘设备的效率,很好地控制了采场顶板的稳定,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与传统的采矿工艺相比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新城金矿矿体赋存在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及围岩破碎,开采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采场生产能力,结合矿体赋存状况,提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方法采用无轨出矿设备,实现了断裂带中破碎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有效防止了冒顶、片帮等安全事故。经工业试验,取得了铲运机台效300 t/台班,矿块生产能力220 t/d,以及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分别为9.93%和7.89%的良好指标。研究成果也可为类似条件的矿山开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金》2017,(10)
针对红岭铅锌矿南西翼似层状矿体矿岩界线明显、急倾斜中厚矿体的赋存特点,经国内外类似矿体采矿方法调研,提出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该方法采用脉内顺路天井联合底部无轨铲运机出矿的采准方式,在矿块两侧沿倾向布置脉内斜天井,在底部出矿水平布置脉外运输巷、出矿进路及倒车硐室,人员、物料及新鲜风流均由采场上部进入采场。工业应用取得技术经济指标为:采切比24.0 m~3/kt,凿岩台效15 m/台班,铲运机台效300 t/台班,采矿损失率10.7%,矿石贫化率9.7%,表现出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作业环境安全,地压维护效果明显,矿体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为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某铅锌矿急倾斜薄矿脉赋存于软弱的绢云母千枚岩岩层中,且矿岩产状基本一致,开采技术条件极为不利。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时,围岩极易冒顶片帮、采场回收率低、存窿矿出矿困难以及地压活动频繁等问题凸显。为维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向深部矿体开采的过渡,围绕采场岩层有效控制,采用阶段下行式、中段双翼后退式开采顺序,合理规划多层矿脉开采方式 ;根据采准工程增加率适当减小采场跨度,无轨铲运机替代有轨装岩机出矿,增大出矿进路间保护墩厚度,应用预裂爆破控制采场轮廓,对浅孔留矿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现场工业试验表明 :改进措施使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5.
缓倾斜极薄矿体是地下开采中典型的难采矿体。针对阿克苏滴水铜矿采用常规的采矿方法开采,存在采矿损失贫化大、开采成本高、安全条件差等问题,结合矿体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及生产实际,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采用房柱式堑沟削壁充填采矿法开采,并对该采矿方法的采场布置形式、采准切割工程和回采工艺过程等进行了优化。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不留矿石矿柱连续回采、低矮凿岩台车凿岩、定向抛掷爆破、低矮式无轨铲运机出矿和组合支架移柱放顶技术等,提高了采矿回采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连续回采,确保了回采作业安全。工业应用取得了矿石贫化率5%,采矿损失率3%的较好指标,值得同类型矿山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山急倾斜薄矿体的开采因其赋存条件一直受到制约,贵州华金丫他金矿原采用留矿采矿法开采此类矿体时面临着资源回收困难,采矿效率差,采场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的问题。本文针对丫他金矿急倾斜薄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开采遇到的难题,提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并在矿区进行采场试验。试验采场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显著提升,为同类矿山开采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铲运机是一种新式的装、运、卸联合设备。它的出现,促进了井下开采工艺的变革,受到各国采矿界的重视与推广应用。我矿于1977年7月首先在4号矿体试用铲运机出矿。之后,逐步推广到其他盘区和采准掘进作业,甚至在普通充填法采场(即有天井的采场)取代了T2G和风动装岩机。近年来又在VCR采矿法中使用铲运机出矿或采准作业。现在全部采矿工区及掘进队都已采用铲运机出矿或出渣,局部实现了无轨化开采。  相似文献   

8.
以某锰矿一期开采-170~-250 m中段矿体厚度小于1.8 m的矿段为工程背景,研究以倾斜分条房柱采矿法回采矿体时采场的地压分布及采场稳定性问题。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矿体的开采过程,并分析矿体开采后采场的应力分布及塑性区分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地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析国内缓倾斜中厚矿体回采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雨平  吴爱祥 《黄金》2002,23(1):14-17
较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缓倾斜中矿体的采矿方法和技术现状,从引进大型的无轨自行设备、优化爆破参数和改进底部结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对于解决该类矿体开采所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破碎矿体是矿块开采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的情况,在这些破碎矿体有着开采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回采难度大的特性,但随着矿源越来越贫乏,我们也必须采对这些难采的破碎矿体进行开采。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试验,创新了水平浅孔预裂爆破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我们将就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5#矿体为例进行关于水平浅孔预裂爆破技术在难采破碎矿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黄背场铅锌矿采用全面采矿法在小矿体开采和探矿中的应用实践,该工艺具有投入少、生产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嵩县山金M1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岩较破碎且稳固性差,矿体与破碎带交错分布的开采技术难题,开展了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通过在人工假顶下自上而下分层进路式回采接顶充填,保证了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回采的安全性。将盘区划分为2个采区、4个分段,采用下盘脉外盘区斜坡道-分段运输平巷采准方式,每一分段3条分层联络道交错布置;在分段内自上而下沿走向进路逐层回采,每一分层回采均在C料尾砂人工假顶下作业,采场采用铲运机出矿。现场应用表明: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保证了矿体安全回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盘区生产能力180 t/d、采矿损失率4.9%、矿石贫化率4.6%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深孔采矿法在新城金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城金矿ⅴ# 矿体属于典型厚大破碎矿体。结合矿山实际情况,采用预控顶上向中深孔分段充填法开采矿体。通过预控顶支护有效地保证了采场顶板和上盘围岩稳定性,并采用上向扇形中深孔回采矿石,实现了矿体安全连续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4.
唐鹏善 《江西冶金》2010,30(2):11-14
为使良山铁矿当前采矿工程与太平矿区深部工程在技术上、开采上实现顺利对接,就采矿工程与太平矿区深部开采工程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开采方法等诸多不同点,并就今后深部开采工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多层价值差异较大的矿体互层产出条件下开采对象合理选择圈定的问题,采用了三维数字化手段,通过建立矿床数学模型及价值模型,客观分析矿体价值及其分布规律,结合技术经济判据,合理优化、选择和圈定开采对象。本文的探索和实践,为类似矿床开采对象圈定和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缓倾斜极薄矿体操作中,需要明确高效开展的标准,降低矿井开采难度。分析常规的采矿开采形式,结合采矿损失大、成本高、条件差的原因。按照矿体所赋予的整体状况,分析开采条件标准和布置形式。采用合理的切割回采工艺,优化过程步骤。调整空流巷道的位置,确定切割回踩的工艺和优化形式。按照空流巷道的技术标准,结合矿石连续回采,调整定向爆破、低矮形式轨迹运产形式,确定组合支架的位移标准。通过提高回采率、降低成本,提高连续回采效果,确保回采的准确安全作业性。工业中矿石贫化率为5%,采矿损失率为3%。  相似文献   

17.
钟良 《云南冶金》2014,(2):15-18,30
进路式采矿法是将巷道掘进工艺应用于矿体回采.该采矿方法能适用于稳固性较差、形态变化复杂的矿体的开采,其损失率、贫货率小.本文总结了进路式采矿法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了进一步应用的前景.进路式采矿法的应用,可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绿色矿山方面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金山金矿田金山矿区内各矿体的赋存特点和金山金矿目前的采矿状况,对各矿体所适用的采矿方法进行探讨:由于该矿的矿体赋存情况比较复杂,单一的房柱法很难满足发展要求,建议结合各矿体的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采矿方法,并建议提高井下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淌塘铜矿于2006年8月建成投产,现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矿山建有完善的开拓、运输系统,六中段为矿山的持续接替中段。文章在矿山生产现状调查和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DIMINE三维数字矿山软件系统的采矿设计功能,对六中段矿体可行的开采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后选择最优的开采方案,最后应用建立的三维模型对六中段回采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东省硬质粘土矿山目前开采的工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要想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该加强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改进支护;提高开采强度和低品级矿石的利用率,加速机械化开采的步伐,以降低采矿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