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建筑的信息化可满足其数字化保护的现实需求,是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信息模型研究对于古建筑本体的构件管理和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歇山古建筑—郑州城隍庙大殿为例,基于古建筑构件的模数制特点,融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多种手段获取的几何信息与营造信息,提出了一种运用BIM技术的古建筑信息模型搭建方法,并对构件族建立过程与载入流程进行优化,建成其构件族库和古建筑模型。通过多维信息的赋予和驱动参数的调整,实现了古建筑BIM模型的构件级搭建,方便其后期维护,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方法与平台的系统化构建,有助于实现古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中模型建立是基于建筑构件层面上的面向对象参数化模型建立过程.BIM模型具有丰富的建筑信息且能够达到对建筑物构件层面和建筑物内部的管理.BIM与GIS结合能够实现建筑遗产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解决GIS在建筑遗产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府学胡同36号院为典型样例,重点研究利用点云逆向建立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构件BIM"族"模型及古建筑BIM模型,最终将建立的古建筑信息模型在GIS环境下实现共享.为规模化古建筑"族"库的开发探索技术方法,以实现建筑遗产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古建筑正向修复重建和仿古建筑的模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推广,研究了BIM技术在复杂立交桥设计阶段的应用.利用软件Revit Structure建立立交桥的构件族库,运用Civil 3D对立交桥整体选线进行规划,并利用Dynamo软件对异形匝道参数进行设计,运用三个软件建立复杂立交桥完整的数据信息模型,从而探索BIM技术在立交桥初步设计优化时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BIM技术可将复杂、抽象的二维桥梁平面图描述成细致、直观的三维桥梁模型,可实现对桥梁设计图纸的深度优化. BIM技术可在桥梁工程全周期运营中得到应用,并且作为标本进行推广,拓宽了桥梁工程管理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现状,采取综述方法,对现有应用现状进行了分类汇总,指出其优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BIM在古建保护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记录古建筑生命周期的信息方法方面,可分为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全息几何模型、整体建筑信息模型、局部构件信息模型和基于BIM的古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各信息方法之间尚未建立必然联系.对以上方法进行合理组合时,可望实现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内发展迅猛且得到广泛认可,现阶段运用BIM技术实现异形GRC幕墙的设计、建造以及运维全过程信息的互联互通具有可行性。孝感文化中心项目的异形GRC幕墙具有设计造型复杂,建造技术要求高,传统的二维设计无法满足精细化施工管理需求等特点。在项目中将BIM技术应用于精细化建模、幕墙深化设计与分析、现场施工应用的幕墙建造全过程,保证了建造质量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是传统的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建造方式转变的革命性技术,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技术。推行BIM技术应用,发挥其可视化、虚拟化、协同管理、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REVIT族的图形辅助编译功能,可实现参数化驱动图形的建模;通过嵌套族的关联驱动,特别适合于复杂的组合构件族的开发。通过创建刚接柱脚组合构件的嵌套族,阐述了REVIT族在参数的驱动、关联和传递方面的应用优势,探索复杂组合构件的BIM设计方法及其参数控制技巧,为BIM标准化构件信息资讯平台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协同管理系统可以覆盖项目全寿命期,能够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在信息交换和传递方面存在的数据共享与处理困难、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工程体量大且复杂的项目。文章依托济青高速铁路项目管理实践,围绕信息化、协同性、全寿命期的管理目标,建立了济青高铁信息化协同管理系统。按用户级别、权限和信息传递过程,系统划分为4个用户层次。在项目管理平台iTWO系统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云平台、健康监测技术,设计了BIM三维模型、算量、计价、项目进度管理、总控管理和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济青高铁项目采取预建造的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在前期线路的规划、设计图纸的深化、施工期间的控制、运维阶段的使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地下管线三维自动化建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项目中地下管线开挖和迁改存在的众多问题,拟通过研究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地下管线三维信息模型建模中的应用,初步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首先通过Mic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对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管线系统模块,结合所创建的地下管线附属物族库,将已探明的电力、信息、给水等各类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主要为Excel格式)与其相对应的附属物批量载入管线系统,建立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然后利用BIM软件管线碰撞检测功能及人工识别,获取有用碰撞信息,依据实际经验或现场复测,修正其中错误的管线数据,更正管线模型,使其更为真实、直观地反映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快速生产为目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根据企业要求的标准件库的建立必不可少.以CAD软件UG为平台,通过对其二次开发方法的分析选择,根据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建立注塑模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库的方法,分析了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和特点,并利用开发软件VC和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对注塑模设计中用到的部分零件进行了实现.实现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方便灵活,建立的标准件库占用内存少,能够方便的进行库的更改和扩充.该标准件库在企业注塑模具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并且能容易地实现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它模块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建筑节能方法与实际结果拟合度稳定性差、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结构协同设计.应用建筑多指标能耗函数,完成建筑总能耗数据的计算,通过对空调传热量与采暖传热量进行计算获取相应指标,应用BIM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划分,获得优化后的结构,利用建筑规定性指标和建筑能耗总量获取建筑节能结构协同设计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该设计结果与实际节能情况拟合程度高,能源利用率也有所提升,节能持续性系数平均为0. 982.与当前相关设计对比,该设计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IFC标准,研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空间实时定位算法,将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传感器应用于建筑业,对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进行研究和开发,借助MEMS-IMU记录装配式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变化数据,结合已有的BIM构件库,研究基于IFC标准的建筑信息模型自动生成算法,以参数化获得最终IFC标准数据模型,为装配式建筑竣工模型的自动生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软件的复用程度,采用了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提出了机场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重点讨论了领域构件库及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一个领域构件库系统,为构件的检索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初步实现了领域构件库中对构件的分类、查询、存储和管理功能,并在领域特定的软件体系结构框架下,实现了对机场领域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数据建模和ALOAF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分布式构件库应用于GSP医药管理系统中,提出了基于ALOAF的异构分布式构件库系统框架的设计方法。分别从构件库层、CORBA软件总线层、分布式构件库系统管理层讨论了模型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模型中提取建筑能耗监测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所需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首先分析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BIM数据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对于IFC标准不能满足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需求的情况,根据需求对IFC标准进行扩展,建立基于IFC标准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信息模型.接着,基于该模型提出从BIM模型提取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的方法.最后,根据对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需求的分析和建立的基于IFC标准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信息模型,在Visual Studio 2017平台上,借助xBIM软件工具包,用C#语言开发从IFC文件中提取所需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的程序,用来对建立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程序能直接从IFC文件中快速提取出需求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与传统的在能耗监测系统中人工录入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的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使得获取所需的建筑能耗监测静态数据更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辐式索结构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各专业信息协同不足、手动建模过程繁琐、二维图纸可视化程度较低、施工模拟仿真度较差等问题,结合某体育场屋盖工程,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张拉过程仿真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设计施工的数据交互,通过结构分析数据提取、构件的参数化建模、二次开发程序接口编制、三维模型程序化建模、各个施工阶段分析等过程,解决了构件参数化设计、张拉过程模拟等问题.利用该技术可以完成节点深化设计,将建筑信息和结构信息整合到同一三维模型中.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构件难以智能定位、数据重复转录和返工维修时反馈信息缺失等问题,借助BIM以及RFID技术,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分别对Revit以及RFID手持端设备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建筑质量智能定位检测系统。结果表明,融合了BIM与RFID技术的建筑质量智能定位检测系统能够实现BIM模型与实体构件信息的关联交互、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构件进行精准定位、质检信息快速反馈以及可视化施工交底。  相似文献   

18.
基于BIM的强大项目管理能力和高度可视化功能,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结合BIM的基本理论,以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通过对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各类BIM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了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初步应用。同时,在三维模型为基础上采用Navisworks Manage2015软件,建立了该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标准层4D施工进度模型,并对该楼施工过程进行了进度模拟,研究了采取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进行进度管理的优越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