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经济也在寻找新的突破,本文对当今的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分析,并讲述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2月5日正式发布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注重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标准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江西省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情况和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总体规划,探究标准化在农业示范项目中的作用机制,以利于更好地推动我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民为政首,农为邦本:扶贫脱贫事关"三农"工作主线,亦被视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解决核心掣肘的关键所在。在这项关系到国民发展全局的实践探索中,产业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而标准化战略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利支撑了系统性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农业标准化,从技术引领与最佳实践的推广普及入手,成功为脱贫攻坚之战破题,为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综合性的务实的解决方案。从1995年第一批示范区建设启动,至今已建设八批约4000多个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区农业产值增长约八成,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约7成,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为基层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探索出务实高效、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种植业结构、畜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5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种植业结构、畜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自2004年起连续第十四年发布的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大背景下,针对近年来"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就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自2004年起连续第十四年发布的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大背景下,针对近年来"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就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确保"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9月9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苗圩作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一、充分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农业部印发《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列为2017年的两项重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源头防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正式进入中国政策话语体系仅数月的新词,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的工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是其中之一。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是什么?怎么理解?首先解决了这一问题,才便于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4.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精力发展新型"三农",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步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我国由粗放型农业向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但因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标准化助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特征,分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路径,希望为促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认证技术》2016,(4):20-21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在用、在吃的产品都和认证认可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发挥认证认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振消费信心,满足百姓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决策。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动能。近年来,四川大邑县依托产业特色,按照"规划引领、标准先行、全链推进、四化协调"的思路,形成了"精准发力、全域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决策。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动能。近年来,四川大邑县依托产业特色,按照"规划引领、标准先行、全链推进、四化协调"的思路,形成了"精准发力、全域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张建 《中国包装》2021,(4):38-40
本文从线上线下包装设计的视阈下,研究以区域特色为代表的"集成型"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传播。通过品牌形象呈现方式反观,来研究品牌建设与传播的效能。发现"互联网+"时代甘肃"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传播的梗阻,并提出疏通策略,以期助力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甘味"农产品省级公用品牌,对接终端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产业升级转型重头戏的中国制造业,再次迎来利好政策。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建设制造强国"的目  相似文献   

20.
《硅谷》2013,(4):I0028-I0028
<正>近日,山东潍坊(寿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根据《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潍坊(寿光)将纳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体系,享受省级高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建设,有利于寿光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升级。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山东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