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振  樊增禄  李庆  刘倩倩 《印染》2012,38(4):14-17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Actyflon-G02)、苯乙烯(SM)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聚合单体进行乳液聚合,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对制备的共聚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上。通过研究拒水剂用量、轧余率、预烘温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应用工艺为:棉织物→二浸二轧(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整理剂50 g/L,轧余率75%)→预烘(80℃,3 min)→焙烘(160℃,3 min)。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4.5°,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TFBM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单体,合成了一种含氟聚丙烯酸酯拒水抗紫外整理剂。探讨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后棉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用量120 g/L,整理液pH 6,170℃焙烘2.5 min。棉织物经此工艺整理后,拒水性可达90分,接触角达到132.9°,UPF值达到50.2。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和烷基醇为原料,合成含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丙烯酸酯软单体,再以含氟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和丙烯酸酯软单体为原料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了稳定性良好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织物上的应用.采用二浸二轧、110℃预烘1 min、170℃焙烘3 min的整理工艺,整理后棉织物拒水达3~4级,拒油达2级,接触角可达130.4°.  相似文献   

4.
李晓伟  杨勇  张丽媛等 《印染》2014,40(2):34-36,56
以自制的新型含氟单体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与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羟乙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全氟短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研究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量、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摩尔分数60%,整理剂质量分数6%,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8.5°,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达到126.8°,对正十四烷的接触角也能达到105.8°,且耐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5.
针对织物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整理效果不佳以及耐洗牢度差等问题,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碳短链含氟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以单因素分析法探讨预处理方式、细乳液质量浓度、预烘工艺及焙烘工艺对棉织物的水油接触角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预处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细乳液质量浓度为60 g/L,浸渍时间为30 min,80 ℃预烘3 min,160 ℃焙烘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0°、154°、135°;经30次洗涤后,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45°、133°、113°;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36%,断裂强力及白度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任清庆  赵涛 《印染》2013,39(13):13-16
以棕榈油和2,2,2-三氟乙醇为原料,合成了棕榈油改性含氟拒水剂-高级脂肪酸三氟乙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物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拒水剂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水滴消失时间、白度以及断裂强力等指标;确定了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以乙醚为溶剂,棕榈油改性含氟拒水试剂用量40 g/L,二浸二轧,100℃预烘40 min,170℃焙烘3 min。结果表明,经过该棕榈油改性含氟拒水剂整理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和透气性能,白度和断裂强力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蓖麻油和2,2,2-三氟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蓖麻油改性含氟拒水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物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对棉织物整理后的接触角、水滴消失时间、白度以及断裂强力,确定了用其整理棉织物的较佳工艺条件:二浸二轧(蓖麻油改性含氟拒水剂40 g/L)→预烘(100℃,40 min)→焙烘(170℃,3 min).结果表明:经过蓖麻油改性含氟拒水剂整理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接触角可达到122.0°,水滴消失时间2 108.0 s),但白度和断裂强力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郑俊芝  赵涛 《印染》2011,37(22)
亚麻油经过一系列改性后与四氟丙醇反应,得到含氟酯类拒水剂,然后将其溶于乙酸乙酯中,并应用于棉织物拒水整理.通过测试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水滴消失时间、白度以及断裂强度,评价拒水剂的性能,得到适合的整理工艺条件为:二浸二轧拒水剂(80 g/L)→预烘(100℃,4min)→焙烘(180℃,3min).经过整理的棉织物接触角达到141°,水滴消失时间为6 480 s;20次水洗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37°左右,耐皂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十八酯(OD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为主要原料,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水性阳离子全氟丙烯酸酯防水防油整理剂;讨论了含氟单体用量、软硬单体的质量比、整理剂用量、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含氟单体用量为50%,硬软单体质量比为2.79,整理剂用量为2 g/L,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90 s的条件下整理棉织物,织物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6°,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可达125°,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1,4-BDO)和全氟醇为主要原料,N-异丙基二乙醇胺为扩链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引发剂,制备水性阳离子全氟聚氨酯防水防油整理剂(WFPU);探讨WFPU用量、交联剂用量、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WFPU整理工艺为:WFPU用量10 g/L,交联剂用量20%(占整理剂用量的质量百分数),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5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佳的拒水拒油效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8°,对石蜡油的接触角可达120°,且耐洗性优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雅可风FP Conc三防整理剂和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同浴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为雅可风FP Conc用量25g/L,树脂用量15g/L,MgCl_2·6H_2O用量1.5g/L,渗透剂JFC浓度1g/L,整理液pH值4,100℃预烘180s,135℃焙烘180s。整理后的棉织物经过皂洗后拒水性能为100分,拒油接触角为152°,易去污等级为4-5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HS18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设计正交试验探究浸渍时间、焙烘时间、焙烘温度、轧余率、整理剂质量浓度5个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其整理前后的耐水洗性能和服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理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轧余率和焙烘时间对纯棉针织物的拒水效果影响较小。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13 g/L,浸渍时间13 min,轧余率70%,100℃条件下预烘3 min,150℃条件下焙烘1 min。拒水拒油整理后棉针织物的服用性能下降幅度不大,水接触角为142.03°,油接触角为137.48°。经35次水洗后,水接触角为132.83°,油接触角为127.94°,可满足穿着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有机硅双丙烯酸酯交联剂,制备具有一定交联程度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应用于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有机硅交联剂用量对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整理织物水接触角、拒水、拒油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硅交联剂用量为1%时,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平均粒径为138.33 nm;整理棉织物拒水等级达2~3级,拒油等级达2级,水接触角为134.3°;适量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分别将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物(PFA1)、丙烯酸八氟戊酯共聚物(PFA2)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共聚物(PFA3)3种短氟链聚丙烯酸酯的乳液应用于棉织物整理,对比了整理织物性能.结果表明:PFA3整理棉织物拒水效果最佳,最高达90分,接触角最高为130.5°.3种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后织物白度略有下降,拉伸断裂强力增大,折皱回复角减小.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整理前后棉织物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纺织品无氟溶胶-凝胶法拒水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正硅酸四乙酯及长链烷烃硅氧烷,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自组装方式对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拒水整理,通过先浸轧二氧化硅溶胶、再浸渍烷烃硅氧烷的方式赋予织物拒水性能.考察了烷烃硅氧烷结构和浓度及皂洗次数对接触角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氧化硅溶胶整理前后棉和涤纶织物的表面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不同碳链长度的硅氧烷对经溶胶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均能提高拒水性能.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接触角增大;随着水解硅氧烷浓度的增加.拒水性能也得到提高.整理后的棉织物经30次皂洗后,与水的接触角为95°,涤纶织物为110°,仍保持一定拒水性能.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制备了二氧化硅水溶胶,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使表面产生一定粗糙度,再将棉织物浸渍拒水添加剂乙醇水解液后,在棉织物上形成纳米无氟超疏水表面.分别讨论了氨水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溶胶粒径及织物拒水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结构与用量的拒水添加剂水解液对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棉织物表面粗糙度大大提高,其中,斜纹织物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9°和13°,达到超疏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通过分析织物断裂强力、透气性、弯曲刚度、动/静摩擦因数和织物对水接触角等指标,得出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含氟整理剂质量浓度为90 g/L、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5%、预烘温度为80℃、焙烘温度为160℃时,亚麻织物的综合整理性能和拒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6,(11)
以1H,1H,2H,2H-全氟辛醇、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1H,1H,2H,2H-全氟辛基丙烯酸酯(TFOA),再将其与丙烯酸十八酯(SA)、丙烯酸丁酯(BA)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一种短氟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将整理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通过XPS测试研究其表面结构。整理后棉纤维表面褶皱消失,变得平整光滑。TG测试分析表明,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棉织物整理后对水的接触角最大为144.6°,拒水效果可达100分,拒油等级可达4级,表明共聚物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拒水拒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硅油、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支链有机硅改性硅溶胶型拒水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通过测试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粒径、接触角和吸水率,对拒水剂的结构和拒水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拒水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整理条件为:拒水剂0.8%、焙烘温度120℃。整理后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33.8°,表明支链有机硅改性的硅溶胶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含氟聚倍半硅氧烷(F-POSS)分子,通过轧烘焙方法将F-POSS整理到真丝织物表面,制得具有自修复疏水性能的真丝织物。探讨了F-POSS用量、聚丙烯酸酯用量、预烘/焙烘温度与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真丝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较佳的处理工艺条件为:F-POSS 3 g/L,聚丙烯酸酯100 g/L,80℃预烘5 min,140℃焙烘3 min。测试了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自修复性能、耐摩擦及耐水洗色牢度、物理性能,自修复疏水真丝织物的疏水性能被破坏后自修复性能较好,织物经摩擦后,表面破损和低表面能物质部分损失,对疏水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不大,且织物自修复性能耐水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