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制备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2催化剂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的Cu/SiO2催化剂,并考察老化时间对Cu/SiO2催化剂活性与结构的影响。用N2物理吸附、XRD、FT-IR和H2-TPR等技术对Cu/SiO2催化剂性能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中有层状硅酸铜形成,铜物种均匀分布在载体SiO2上,易被还原,活性较高。合理的老化时间可抑制SiO2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包覆,提高活性。在200 ℃、2.0 MPa、氢酯物质的量比60∶1、草酸二甲酯空速1.0 h-1和老化时间1.5 h的条件下,草酸二甲酯转化率达99.51%,乙二醇选择性93.60%。
  相似文献   

2.
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2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均匀沉淀沉积法制备Cu/SiO2催化剂。考察了Cu2+浓度、洗涤条件及铜与硅物质的量比等的影响,并通过BET和XRD等表征手段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制备过程及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有较大影响。低Cu2+浓度、醇洗干燥均有利于形成大孔径高活性的催化剂。铜与硅物质的量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较大,存在一个最佳值,在0.4时活性最高。最优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在反应温度205 ℃、压力2 MPa、n(H2) ∶n(DMO)=80和空速1.0 h-1条件下,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为100%,乙二醇选择性为99.1%,乙醇酸甲酯选择性为0.9%,无其他副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3.
潘虹  任立国  高文艺 《工业催化》2012,20(12):58-62
以NaOH、正硅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经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Na/SiO2),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催化剂焙烧温度、n(NaOH)∶n(SiO2)、n(甲醇)∶n(大豆油)、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在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焙烧温度600 ℃、n(NaOH)∶n(SiO2)=2∶1、n(甲醇)∶n(大豆油)=15∶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7%和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产率可达97.42%,催化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呈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锌铝类水滑石前驱体,经焙烧和还原后制得铜基催化剂。采用XRD、H2-TPR、H2-TPD、NH3-TPD和CO2-TPD等表征手段并结合甘油氢解反应评价,研究了类水滑石前驱体的老化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有利于形成结构更为完整的类水滑石前驱体,但对铜物种的还原性能未造成显著影响。与由未老化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相比,由老化前驱体制备的铜锌铝催化剂具有较大Cu表面及较大酸量,但表面碱中心数量较低,从而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甘油氢解活性及稳定性。在220 ℃、H2压力3.0 MPa、n(H2)/n(甘油)为18.9、甘油重时空速1.26 h-1及质量分数为60%甘油水溶液的条件下,经老化前驱体制备的铜锌铝催化剂上甘油转化率接近100%、1, 2-丙二醇选择性约为96%。  相似文献   

5.
贠宏飞  赵鹬  李贵贤 《化工进展》2022,41(12):6338-6349
通过程序升温焙烧改变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含量及种类,并以其为载体,采用蒸氨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使用比表面积测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CO2程序升温脱附(NH3/CO2-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方法研究了Cu/SiO2催化剂的结构和酸碱性,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低温(448K)、低压(1.5MPa)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反应,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二氧化硅载体可显著改变后续合成Cu/SiO2催化剂的结构并降低其酸碱性,对提高乙二醇选择性和降低草酸二甲酯加氢过程中醇类或醚类副产物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该过程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载体焙烧(473K)后合成的催化剂均需要提高氢酯比方能获得最佳反应结果。其中经873K焙烧的二氧化硅制备的Cu/SiO2-4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二醇的选择性由低温焙烧后的92%左右提升到97%以上,草酸二甲酯转化率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以Na2CO3、NaHCO3、NaOH和KOH为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前驱体受沉淀剂种类、反应液pH值、碱量的影响较大,产物的产量、失重率及结构具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一元碱强度的增加,反应产物低温发生分解生成CuO,催化剂产量及焙烧失重率受低温分解的影响较大,但催化剂结晶度提高,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CO2转化率在17%~18%之间,甲醇选择性为35%;而采用二元碱Na2CO3,随着碱量的增加,焙烧失重率先减小后增大,催化剂性能明显低于一元碱制备的催化剂,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分别降至7.5%和13%。提高一元碱的含量,催化剂前驱体中的两性化合物将部分溶解,虽然催化剂活性变化不大,但甲醇选择性从35%降至31%。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取样的方法,研究了Cu/SiO2催化剂中层状硅酸铜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样品进行N2-吸附、FTIR、XRD和TEM表征,发现层状硅酸铜主要形成于催化剂制备的蒸氨阶段,而在老化阶段则主要发生了铜氨离子与硅溶胶表面羟基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8.
丁鼎  陆文多  侯璐  陆安慧 《化工学报》2021,72(11):5590-5597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高温焙烧后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磷酸硼/二氧化硅(BPO4/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BPO4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焙烧过程使纤维直径减小。随着BPO4负载量的增加,丙烷氧化脱氢活性增高。当BPO4负载量为7%(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600℃时,BPO4/S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80℃下,丙烷转化率和丙烯产率分别达到17.0%和13.0%,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当焙烧温度较低时(550℃),催化剂中的有机物分子未被除尽,导致烯烃的选择性偏低;当焙烧温度较高时(700℃),SiO2结构收缩紧密,抑制了活性相的暴露。由于纤维结构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该催化剂较相同条件下粉末状BPO4催化剂有着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稳定的铜镍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加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登豪  张传彩  朱明远  于锋  代斌 《化工学报》2017,68(7):2739-2745
为了探索高效、稳定的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催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u-Ni/SiO2催化剂,探索了不同Cu:Ni摩尔比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RD、TEM和XPS等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二氧化硅微球作载体,铜镍物种的分散更加均匀。并且调变不同的Cu:Ni摩尔比,对Cu+在催化剂中的比例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乙醇酸甲酯的收率。在氢酯比为150、反应压力2 MPa、反应温度200℃和液时空速为0.5 h-1的反应条件下,Cu:Ni摩尔比为1:1时的催化剂Cu1Ni1/SiO2表现出了最好的催化性能,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0%,乙醇酸甲酯的选择性达到了80%,催化剂能稳定运行100 h。上述结果可为研制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强、寿命长、易于生产乙醇酸甲酯的催化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Cu(OH)2/Al2O3前体,经乙炔处理、氢气还原制备了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N2物理吸附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系统考察了氢氧化铜负载量、乙炔处理温度、乙炔处理时间以及氢气还原温度对所制备催化剂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u(OH)2负载量为30%(质量分数),乙炔处理温度为140℃,乙炔处理时间为2 h,氢气还原温度为150℃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乙炔选择性加氢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15℃时,乙炔转化率为98.50%,乙烯的选择性为66.15%,乙烷的选择性为15.75%,C4的选择性为18.10%。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乙酸络合法一锅制备催化剂前驱体,再经过不同温度焙烧制得CuO/ZrO_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利用SEM、XRD和化学吸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低温焙烧所得催化剂表面CuO颗粒分布均匀且粒径较小,所以易还原且催化性能较好;而高温焙烧所得催化剂表面颗粒发生团聚且Cu物种聚集,使得表面Cu质量分数远大于体相浓度且粒径变大,导致催化性能减弱; 550℃焙烧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在液时空速为0.5 h~(-1)时,DMO转化率约为97.7%,EG选择性高达95.3%。  相似文献   

12.
针对Cu/ZnO/Al2O3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一氧化碳(CO)选择性较高的问题,提出有效降低CO选择性的方法。将该催化剂分散到SiO2载体上,调控催化剂中CuO晶粒在SiO2上的分散度。结合高倍透射电镜(HRTEM)、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镜(HADDF-S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表面元素化学状态及铜的分散度等,并评价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只改变铜在SiO2上的分散度,就能显著调控CO2加氢的选择性。提高铜晶粒分散度能有效抑制CO的生成,将甲醇和二甲醚的选择性从43.4%提高至71.4%。  相似文献   

13.
李翔  刘宗章 《化工进展》2015,34(9):3331-3336
采用干混法、浸渍法、溶胶凝胶法3种制备方法制备ZrO2/SiO2,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剂的活性评价。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rO2/SiO2对丁二烯选择性最高,达到64.77%。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表面酸性以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锆在二氧化硅表面均匀分布有利于乙醇乙醛转化率以及对1,3-丁二烯选择性的提高,同时1,3-丁二烯的生成需要合适的酸性位。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rO2/SiO2为催化剂,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硝酸浓度2mol/L、混合温度30℃。  相似文献   

14.
以钼酸铵为前驱体、亲水性Si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oO3-x/SiO2系列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紫外光谱(UV-Vis)、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性质进行表征。以乙腈为萃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反应中,研究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内在规律关系。结果表明,MoO3-x活性组分的团聚是抑制氧化脱硫活性的主要原因,适宜的焙烧温度有利于获得所需活性位点且分散性高的催化剂,可有效对H2O2快速活化,提高DBTs脱硫率。在焙烧温度为350℃、O/S摩尔比为3、反应温度为60℃的最佳脱硫条件下,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脱除率分别为77.2%、99.3%、96.4%。该催化体系中DBT的脱除率可达到国家脱硫标准(<10μg...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负载的钴催化剂Co/SiO2-t,并对催化剂进行SEM、XRD、XPS、H2-TPR、BET等表征,以1-辛醇与氨的胺化为模型反应,研究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Co/SiO2-t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孔径逐渐增大,Co结晶度逐渐升高,粒径尺寸逐渐增大,Co分散度与还原度逐渐降低。焙烧温度为550℃的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催化性能最佳。催化剂Co/SiO2-550的Co平均粒径为13.22 nm,比表面积为288 m2/g,平均孔径为7.83 nm,还原度为83.75%,分散度为7.42%。催化剂Co/SiO2-550的转化率为93.12%,对1-辛胺的选择性为71.34%。  相似文献   

16.
在间歇釜式反应器中考察Cu基催化剂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甘油催化氢解反应性能,采用γ-Al2O3、SiO2和SiC酸碱性不同的载体研究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载体的Cu基催化剂均对1,2-丙二醇的生成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只有弱酸性SiO2为载体时生成1,3-丙二醇。研究在底物中添加H2SO4(B酸)对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质子酸的存在有利于1,3-丙二醇的生成,但易导致副反应发生,使1,2-丙二醇选择性大幅降低。研究用磷钨酸改性的Cu/SiO2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磷钨酸的加入有利于甘油氢解为1,3-丙二醇,且酸性越强,越容易发生副反应。随着Cu/HWP/SiO2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升高,酸性减弱,丙二醇选择性提高,推测出质子酸作用下Cu基催化剂的甘油氢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铜系催化剂,考察了载体、Cu物种、Cu担载量、催化剂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苯胺与正丙醇气相合成N-丙基苯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铜担载量为0.70 mmol/g SiO2、催化剂前体500℃焙烧4 h的最佳制备条件下,正丙醇转化率为100%,N-丙基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2%;150 h的连续使用表明,Cu/S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具有一定铜结晶度的Cu/SiO2催化剂能够获得高收率的N-丙基苯胺,铜的结晶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副产物增加,N-丙基苯胺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水热稳定的负载Ni催化剂,延长催化剂在含水液相体系中的使用寿命,以不同温度焙烧的SiO2-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Ni/SiO2-Al2O3催化剂,通过吡啶-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进行表征,以水相1,4-丁炔二醇加氢为探针反应,研究载体焙烧温度对Ni/SiO2-Al2O3催化剂催化加氢性能及含水体系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800) ℃,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活性组分Ni存在状态及催化剂加氢活性变化较小,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载体表面SiO2聚集,暴露的Al3+增加,载体水合程度增大。载体焙烧温度400 ℃时,Ni/SiO2-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高亚娜 《工业催化》2014,22(5):369-373
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反应过程具有反应速率快、能耗低和H2与CO物质的量比适用于合成甲醇及F-T合成等优点,是一种有希望替代传统水蒸汽重整的方法。研究在NiO/MgO蜂窝陶瓷整体式催化剂上的甲烷部分氧化过程,主要考察涂层载体、活性组分Ni含量、涂层载体前驱体、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H2-TPR和N2吸附等表征前驱体及其负载活性组分NiO后的晶相、还原特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Mg(NO3)2为涂层载体MgO前驱体,在NiO负载质量分数20%、焙烧温度(500~600) ℃和还原温度750 ℃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NiO/MgO-N性能较好,活性较稳定;以NiO/MgO-N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800 ℃、n(O2)∶n(CH4)=0.5和空速9 723 h-1条件下,CH4转化率94.4%,H2选择性99.9%,CO选择性92.9%。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通过XRD、BET、H2-TPR、N2O滴定等表征手段,探究焙烧温度对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较大。结合表征分析,其中500℃焙烧的整体催化剂具有较好的Cu分散度,较大的Cu比表面积。在反应温度为360℃,水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为4 840 h-1的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为77.3%。为整体催化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