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农业产区,也是全国的主要能源基地分布区域,该流域目前面临严重的水生态问题,而生态补水是改善水生态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定量评价生态补水对流域水质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汾河水质水量联合模拟平台,以污染源负荷和生态补水配置情景为基础,考虑2种不同补水方案,评价了汾河干流30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与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汾河COD和氨氮容量分别为2.67万和0.14万t/a;生态补水方案可有效改善水质,低生态补水方案补水2.5亿m3,由于考虑了生态需水,对水环境容量影响不大;高补水方案补水3.9亿m3,可相应提高汾河干流COD8%和氨氮12%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
黄河最重要的子流域之一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农业产区,也是全国的主要能源基地,汾河流域目前面临严重的缺水与水生态问题,而生态补水是一项重要举措。为定量评价生态补水对流域水质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汾河水质水量联合模拟平台(FRSYS),由5个子模型构成,以污染源调查计算和生态补水配置情景为基础,考虑了两种不同补水方案条件下,对汾河干流30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与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年排放污染物COD和氨氮分别为5.34和0.96万吨/年,太原及其下游断面未能达到目标要求,太原、临汾断面的水质较差;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汾河COD和氨氮的容量分别为2.67和0.14万吨/年,生态补水方案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低生态补水方案补水2.5亿m3,对水环境容量影响不大,高补水方案补水3.9亿m3,可相应提高汾河干流COD和氨氮8%和12%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汾河流域面临的典型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提出运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汾河流域系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流域内河流水系的原有形态,推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改善,使汾河流域成为带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带动山西全省以及其他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汾河流域植被恢复后对区域蒸散发的影响,分析了汾河流域不同森林尺度蒸散发系数,计算了植被恢复对汾河流域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蒸散发系数与林地的尺度规模有关,太谷均衡实验站林地的面积较小,平均蒸散发系数达1.257;流域内森林区蒸散发系数平均为0.666,灌木林区平均蒸散发系数为0.711。汾河流域新增森林面积5 695 km2,可减少蒸散发量49 353万m3,新增灌丛面积903 km2,可减少蒸散发量1 819万m3。研究成果对于山西汾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潇河属汾河流域,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全长137 km,流域面积3 720 km2。潇河在榆次源涡潇河大坝以上划分为"一干三支",即潇河干流、松塔河、白马河、涂河。文章介绍了潇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对流域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加强潇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对流域水资源供需管理和水源地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汾河流域沉积物中国际公认的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其组成、空间分布、可能的污染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PCBs全部被检出,水相PCB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 008~0. 485μg/L,沉积相PCBs的质量比范围是4. 44~79. 42 ng/g;沉积相PCB28和PCB180的平均质量比和检出率均比较高,是汾河流域沉积物中的优势污染物,其空间分布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干流PCBs质量比先升后降的趋势,PCBs主要来自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分布的大量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的排放,汾河流域中游沉积物PCBs的生态风险较高,上游和下游沉积物PCBs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汾河中下游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组成部分,拟在汾河二坝至介休市义棠镇之间约80 km的汾河干流上修建15座液压坝。液压坝底板稳定计算的探讨对汾河中下游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其他类似水利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申瑜 《水利规划与设计》2023,(11):40-44+129+135
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数量庞杂,不同种类方法之间差别较大。为确定适合于汾河的生态流量,文章以汾河干流中游兰村、汾河二坝、义棠和赵城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汾河中游在河道的水文、水力和水生态特征,选取14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计算比较,并进行年内保障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每个断面各月份生态流量推荐值及计算方法,为汾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对水的需要更为迫切,对生态文明的要求愈来愈高。汾河流域存在地下水位持续降低,地表径流量持续变小,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植被破坏退化加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以及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生态问题,通过节水、工程、制度、管理等方面综合性、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思路,实现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修复,立法保护。10月11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由该厅主持编写的《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正有序稳步推进,目前草稿已经形成。对山西而言,治汾之重不言而喻。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启动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并于今年7月11日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随即要求建立健全法规及政策体系,坚持依法推进汾河流域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6,(9):56-58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证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过程中,补偿标准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方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以及流域下游生态受益方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再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和相关生态补偿资金进行核定。运用支付意愿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确定了补偿标准的范围为5.0亿~14.8亿元,并根据汾河水库上游娄烦县、岚县、宁武县、静乐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和植被恢复面积对补偿资金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12.
《山西水利》2008,24(2):I0001-I0001
4月18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孟学农主持召开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孟学农强调,要从维护山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增进3400万三晋人民福祉的高度出发,举全省之力,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尽快实现汾河流域内湿地和植被逐步恢复、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达标、保护区内污染源基本消除、水质根本性好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基础部分,建设范围始于汾河二坝,止于文峪河入汾河口,途经太原、晋中、吕梁3市5县(市),全长82.2 km。工程通过在河道内设置蓄水闸坝,向堤外湿地补水,利用雨洪资源,增大水域面积,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12月,省水利厅以水规计[2015]570号文批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实施方案》,批复总投资82 533万元。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治理段干流上布设蓄水闸坝15座,修建湿地进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成为保护河流生态的迫切需要。从“生态治河”的理念出发。立足河流生态现状,引入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河道水体自我修复功能,在对汾河中下游河道进行治理的同时,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范毅 《山西水利》2014,(11):21-22
1988年山西省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来,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改善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分析了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思路,针对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蓄水工程,通过在河道内设置蓄水闸坝,拦蓄洪水,为堤外蓄水湿地提供水源,同时河道内形成蓄水水面,增补地下水,修复周边生态环境。文中从设计、运行的角度进行介绍,呈现了汾河中游生态修复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17.
方翠 《山西水利科技》2011,(1):70-71,76
人工湿地是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汾河人工湿地采用了潜、表流混合湿地处理汾河里的污水,通过汾河流域生态的治理修复与保护,修复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促使适宜浅水生物生存的湿地基本得到修复和改善,对河道水质部分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汾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选择兰村和赵城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等6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汾河中游河道的生态流量,并进行了保障性与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的生态流量有相同的变化规律,1、2及12月份生态流量很小,3月份生态流量较大,总体上汛期生态流量大于非汛期;在1996年之前,两个断面生态流量的年际保障率总体较高,1997-2008年保障率下降,2008年之后呈波动增大趋势;年内保障率波动变化,但兰村断面3月份保障率较高,赵城断面3月份保障率很低,应重点考虑3月份汾河中游河段的灌区用水及水库蓄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6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逐月频率法不适用于汾河流域, 1、2、12月份生态流量推荐采用Tennant法计算结果,一般用水期的计算推荐Qp法,汛期推荐年内展布法,3月份兰村断面推荐湿周法、赵城断面推荐Tennant法,推荐方法计算的逐月生态流量过程能够反映年内不同水期的丰枯变化,可为汾河中游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滦、潮河流域生态及水资源情况 滦、潮河是海河流域的两条重要河流,流域生态条件在海河流域较好.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6个市盟,17个县旗区,256个乡镇,共有人口288万,其中承德市人口260.3万,占流域总人口90.4%;潮河流域密云水库上游涉及张家口、承德市、北京市12个县,总人口100.5万,其中承德市38万,占流域总人口的37.8%.承德市位于滦、潮河上游,是两河的发源地,占滦、潮河密云、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以上流域面积的69.9%.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面积15788km2,涉及承德市4个县,面积6107km2,占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的38.7%;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面积33700km2,涉及承德市8县3区,面积28858.15km2,占85.6%;大黑汀水库上游35635km2,两库区间面积1935km2,其中承德市兴隆县为965.85km2,占区间面积的49.9%.天津市于桥水库上游蓟运河流域面积2060km2,兴隆县为965km2,占46.8%.  相似文献   

20.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汾河流域各县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