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现状、需求及型式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护岸研究.要更加重视从生态角度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与险工段河段的综合整治,同时还需开展对不同类型生态护岸防护机理、生态效应、已实施护岸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护岸设计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统计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历次护岸工程经验交流会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统计成果,统计了2002年以后湖南省和湖北省长江干流的崩岸情况,分析了崩岸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能简单地以目前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长度已达标就判断长江的崩岸治理任务已完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局部河段河势调整有所加剧,新的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本文以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为例,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治理的现状与问题,从工程性能、适用范围、施工技术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护岸治理方案进行比选分析,提出以干砌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加混凝土铰链排护脚为主的护岸型式,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受河道自然调整和三峡及其上游干支流水库运用对来水来沙条件改变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经受长时间、长距离的冲淤变化,近年来局部河段河势调整有所加剧,新的崩岸险情频繁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长江堤防安全、引发局部河势调整,甚至影响到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顺利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中下游崩岸应急整治工作,近5 a来累计投入资金3.25亿元用于183处崩岸险情的汛前应急整治,总计守护岸线长度78.089 km,有效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长江崩岸应急整治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建议明确崩岸应急整治主体责任、建立应急抢护机制、加强河道监测预警、强化崩岸治理技术研究和加快崩岸系统治理工程的实施,确保长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5.
司国良 《中国水利》2009,(12):39-41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治理多年来基本采用平顺抛石护岸工程。东梁山崩岸治理试验工程采用全新的水上带锚桩钢筋框架梁护坎和水下充砂管袋软体排设计及施工流程,形成相关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经多年观测,工程效果良好,提高了护岸防护效果,保护了生态与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灿 《人民长江》1996,27(4):45-47
建国4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得到了很大发展,兴建实施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栽弯工程,堵汊工程,取得了巨大的防洪效益,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大洪水,干流河道先后发生崩岸61处,累计岸线长40.3km,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治理加固经费严重不足,原建工程标准不高,特异水文条件的作用等因素造成的,尽管如此,从总体上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在战胜1995年洪水仍发挥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长江科学院余文畴教高、卢金友教高撰写的《长江河道崩岸与护岸》的著作已于2008年8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0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的研究,包括崩岸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崩岸研究的现状与护岸工程技术的发展,崩岸与防治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崩岸与河道平面变形的关系及河势控制;崩岸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述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和整治任务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建国50a来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包括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蜿蜒河道裁弯工程,分汊河道稳定和堵汊工程以及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介绍了护岸工程的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新世纪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再经过50a的奋斗,长江一定会成为堤防稳固、河势稳定、水环境优良,永远造福于人类的河道。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大部分为典型二元结构,在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下,河岸经常发生崩塌。岸线崩退改变了河道的平面形态,引起上下游河势发生调整,给防洪安全和两岸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国家及各级政府持续开展了以护岸工程为主的河道治理工作。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施情况、护岸工程技术发展、主要经验及关于今后河道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为确保堤防安全和河势稳定,针对重点险工险段的护岸工程,到1997年止,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总长为101km,占崩岸线总长的80%,是长江堤防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第二类为治理蜿蜒型河道实施的裁弯工程,在20世纪60-70年代实施了三处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势已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类为治理分汊河道实施的堵汊工程,从70年代至今,长江中下游共实施了8处堵汊工程,从上治理工程均取得了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颜国红  胡春燕 《人民长江》2008,39(24):10-13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主长1 893 km,由于河道冲淤变化、堤防长年失修、以及上游建库拦沙作用等影响,导致河势变化复杂、局部河段崩岸严重、航道淤积阻塞等问题,对中下游防洪与航道安全以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998年大洪水过后,由国家投资完成了以堤防加固为主的护岸工程建设,但由于规划中的后续综合整治工程尚未实施,不利于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体效益的发挥。同时,受三峡等上游水库拦沙造成的清水下泄引起的河道冲刷与江湖水沙变化关系的影响,亟待加快后续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确保长江中下游河势稳定、防洪与航运安全,以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为冲积平原河流,河岸地质构造多呈二元结构,河岸抗冲性较差,时有崩岸发生。为了及时掌握崩岸险情的变化情况,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提供基础资料,在总结多年长江中下游河段崩岸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和探讨,并以长江某险工险段监测为例,介绍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崩岸监测技术以及对地形测量成果的简要分析方法,同时对未来崩岸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荆江河段近岸河床演变规律及崩岸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慧  严光云  段光磊 《人民长江》2006,37(12):53-54
由于受水沙条件变化、河床边界、河势调整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荆江河段多年来崩岸频繁.根据荆江河段实测原型资料详细分析了险工护岸段近岸河床演变规律,介绍了近期荆江主要崩岸段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崩岸机理及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崩岸是长江堤防重大隐患之一,找出崩岸的机理,为崩岸的预警预报和整治工程提供较为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丁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矶头、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型式。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矶头抛石护岸应用较广泛,丁坝护岸采用较少。为了进一步搞好长江中下游的护岸和河道整治工程,总结国外丁坝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国外关于矶头型建筑物的报导极少,而对丁坝的研究和实例则为数甚多,矶头可视作短丁坝或者是丁  相似文献   

17.
抛石护岸工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抛石护岸是最普遍采用的结构型式。抛石护岸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以及可以分期施工逐年加固等优点,在工业先进的国家,抛石工程仍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工程,例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中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经过长期实践,自1964年起,逐步采用堆石丁坝,至今仍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主要型式;西德在近期整治莱茵河航道工程中,也主要应用抛石丁坝。在长江中下游长期的护岸工程实践中,对抛石护岸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长江水深流急,施工机械化程度较低,以及受各种测量仪器性能的限制,抛石护岸工程的质量不易控制,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四面六边体护岸,不仅可以改变江岸边的水流形态,有效保护江岸,而且可用于防止和治理崩岸.四面六边体防洪护岸技术首次应用在长江南京河段,结合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实际,在分析四面六边体护岸固脚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实体抗冲护岸与透水减速护岸的利弊,进行了四面六边体的结构设计,系统论述了模板设计及杆件制作、框架体抛投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的自然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水流泥沙运动条件;另一类是河床边界条件.就水流泥沙运动条件对河道崩岸机理进行了研究,包括水流的动力作用、近岸的水力条件、泥沙运动条件以及次生流影响等.以资料较为全面的长江中下游来家铺弯道的河道断面、流速资料对河岸崩岸机理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发生的实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沙情势的显著变化,长江中下游干流崩岸险情频发,加强崩岸治理和岸线保护是沿江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梳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游水沙情势变化、河道冲刷和崩岸情况的基础上,以2017年11月江苏省扬中市江堤崩岸为例,分析崩岸段近期河道演变特征和地勘资料,认为河槽持续冲刷下切贴岸及二元土质结构河岸是崩塌的主要原因,而2016~2017年连续大洪水加了快崩岸的发生。崩岸发生后立即实施了窝塘抢护并修筑临时挡水子堤,随后实施完成干堤复建和窝塘上下游岸线守护工程,实现了2018年成功度汛。此次崩岸的特点和原因在长江中下游较为典型,对崩岸治理与岸线保护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