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固定管板式板式热交换器穿管方法的分类定义及其利弊关系,针对大型反应器壳程主要元件的特点,考虑格栅、管板等元件尺寸精度控制,管束组装同轴度控制等制造难点,从管板与壳程筒体组焊、基准线标注、导向器安装、格栅组装、平台高度调整以及米字型穿管等方面介绍了盲穿换热管的组装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石化北京设计院对板壳式换热器的研制,板壳式换热器与立管式换热器的对比及国外引进的板壳式换热器的对比,证明了国内自己研制的板壳式换热器的优点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在弓形折流板设计中,通常只单独考虑折流板间距或圆缺率影响,而没有考虑其关联性。基于简化Bell-Delware法对折流板间距与圆缺率对换热器壳程压降、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知壳程压降受折流板间距与圆缺率的影响远大于壳程传热系数的影响。假设缺口处的错流面积与管束间的错流面积相等,推导出了折流板间距与圆缺率的优化方程,计算出了不同壳径、管径、管程数的对应解,可得圆缺率在0.2~0.35时,折流板间距与壳体内径比率取0.3~0.6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相同操作参数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螺旋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并对不同介质下两种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阻力和传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螺旋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而且壳程压力损失更小.  相似文献   

5.
球罐球壳极板质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球罐球壳板极板结构特殊,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公式难于计算出每块极板的精确质量。以球壳板几何尺寸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球面三角理论进行了桔瓣式及混合式球壳极板理论质量的计算。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ROD折流板换热器是由Phillips石油公司开发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在对14种不同的光管、低翅片管管束和三种不同的介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流动力学计算模型。ROD折流板换热器不仅解决了壳程流体诱发振动的问题,而且在增加传热效率,改善流场的均匀性,减少壳程积垢,降低壳程压力降,节省增压设备能耗以及改善临界过程的可靠性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工业应用。自1978年以来,已销售出2000多台总价值超过1.5×108US$的ROD折流板换热器,其使用场所包括炼油厂、化工厂…  相似文献   

7.
大直径球壳板坡口半自动气割胎具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球壳板边缘坡口加工是球罐制造的重要工序,在球壳板压制成型后进行,半自动气割是经济可行的球壳板玻口加工方法,其优点在大直径球罐的制造中更为突出。气割胎具的设计是玻口气割成型技术的关键。采用弧形导轨控制磁性辊轮小车在圆周和侧向两个自由度实现坡口成型。为了保持割嘴与切割表面的距离不变,配备专用的割炬夹持和浮动装置,同时根据坡口形式需要确定炬的数量。半自动气割胎具的结构简图见图1。工作时服具在球壳板上定位,气割小车置于服具导轨上。以橘瓣式球壳组对为例,根据其焊缝布置可知,进行球壳板玻口加工需要球壳板纵缝…  相似文献   

8.
分别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使用特点,以及这两种换热器在广州石化重整装置中的应用情况。使用板壳式换热器后,降低了装置能耗,减少了操作费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圆形板片板壳式热交换器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以及传热和阻力性能,并与方形板片板壳式热交换器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圆形板片板壳式热交换器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球罐二次下料样板计算及加工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球壳板的展开计算公式,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种较为新颖的球壳板精样板计算及制作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制作方便,且精样板精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许百朋 《安庆石化》1996,18(3):47-50
分析探讨球形储罐球壳的混合式排板,建立空间坐标系,列出方程组,推导出极带板面上各弧长计算公式,用此公式可对球面板块用料以及焊缝长度进行计算。通过对混合式和桔瓣式排板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混合式排板有用料少、焊缝短和投资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电厂首站常用板壳式热交换器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滦南热电厂首站板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中,壳程下部介质进入板束弧形板处增加了导流筒结构,板程出口处设置了带内衬套的波形膨胀节。导流筒结构提高了壳程下部介质进入板束弧形板处的密封性能,膨胀节结构的改变,解决了板束拆卸、维修以及清洗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 κ-ε模型,对壳程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下换热器内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即平均阻力系数及Nu数。结果发现,壳程的流动为近螺旋线流动,存在局部回流与流线短路;流体在折流板迎风侧的流动较理想,但背风侧流动需要进一步改善。类比定律分析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虽然比弓形折流板理想,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4.
根据锦西石化重整装置扩能改造后两次因板壳式热交换器压差升高导致非计划停工的问题,结合其他炼油厂重整板壳式热交换器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板壳式热交换器压差升高的原因,论述了其入口过滤器可靠运行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确保板壳式热交换器长周期运行的措施。介绍了针对该板壳式热交换器压差升高进行入口过滤器改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几何和雷诺数Res相似理论建立管壳式乙苯蒸汽过热器计算模型,利用FLUENT 17.2软件模拟过热器流场,分析壳程质量流量对壳程换热系数、壳程压降、综合评价因子Nu×Pr-1/3的影响规律,研究壳程附件对流场及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器壳程流场分布不均,折流板背风面存在流动死区;随着流量增大,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增加,在对数坐标下拟合Res与Nu×Pr-1/3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方法Bell-Delaware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增加折流板数,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减小,流动死区减小,壳程压降和换热系数增大;旁路挡板能有效地减弱旁流流量并提高换热效果,防冲管有助于提高壳程进口端流场均匀性;支持板会造成壳程流量分配严重不均,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降低,严重影响了过热器的整体换热效果。通过流场模拟与换热性能分析,发现支持板的设置是工业乙苯过热器换热性能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的压力降的对比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压力降,结果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流动强化了传热,且其壳程压力降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小.  相似文献   

17.
大型球罐往往采用混合式球瓣的结构,然而混合式球瓣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大多涉及到球面几何的知识。文章根据立体几何知识,推导出一种简便的求解球壳板尺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球形储罐球壳板片尺寸计算理论及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形储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其球壳的结构形式分为桔瓣式与混合式(即桔瓣与足球瓣混合式)两种,在工程设计中对球壳板片尺寸进行较精确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文章系统介绍了球壳板片尺寸计算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柴油为工质,在雷诺数范围为3280-12680内用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近似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54%-108%,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而壳侧流动阻力系数则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低30%-5%,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板壳式换热器在甲醇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阐述了板壳式换热器的特点及其在甲醇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对板壳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一次性投资进行了比较,说明在甲醇装置中应用板壳式换热器节能效果显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