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在电网安全运行和制定合理调度计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由完整自适应噪声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 LSTM-Attention)相结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完整自适应噪声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有效地将负荷时间序列分解成多个层次规律平稳的本征模态分量,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极大值,结合镜像延拓方法抑制边界效应,提高分解精度,同时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适应地提取电力负荷数据输入特征并分配权重进行预测,最后各预测模态分量叠加重构后获得最终预测结果。通过不同实际电力负荷季节数据分别进行实验,并与其他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结果分析进行比较,验证了该预测方法在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朱坤  付青 《电源技术》2023,(1):103-107
光伏功率预测对电网调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光伏功率数据具有较强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Kmeans)和蚁狮优化(ant lion optimization, ALO)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的光伏功率组合预测模型。对光伏功率数据进行EEMD分解,得到相应的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残差项;引入Kmeans聚类对分解后的序列重构,降低序列复杂度和分量数量;将重构后的子序列输入经ALO优化的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将各序列预测结果简单加和作为最终预测值。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EEMD-LSTM模型对比,表明EEMD-Kmeans-LSTM和EEMD-Kmeans-ALO-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效准确的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峰荷与谷荷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栅格法提取负荷曲线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CNN-LSTM)混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K-Medoids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聚类,将各聚类中心作为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采用栅格法将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依次编号,提取负荷曲线的特征。然后,将各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特征与对应负荷类型历史数据重构成新的特征集输入到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中。利用CNN挖掘数据间的特征形成新的特征向量,再将该特征向量输入到LSTM中进行预测。最后,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2012至2013年电力负荷数据集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日期下的负荷预测精度均有所提升,并且在提升日负荷平均预测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峰荷、谷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背景下,针对海量用户负荷预测场景,目前智慧园区用能存在受多重外界因素影响,人工调整参数和使用单一模型无法实现精确的负荷预测。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带有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K-shape的智慧园区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带有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将初始用能数据分解为若干分量,将负荷序列的特征在多尺度上剥离开,以减少负荷序列的复杂性。而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将分解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相似日不同时间段下智慧园区负荷特征曲线。最后,基于K-shape聚类筛选相似日历史负荷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进行智慧园区短期负荷预测。以浙江省某智慧园区用能数据为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典型的智慧园区,并与已有聚类评价指标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智慧园区短期负荷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如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缺少对时序数据相关性、特征值的全面考虑,预测值不稳定,精度较低且波动大。为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算法,建立了一种短期负荷预测模型(VMD-LSTM)。首先采用VMD技术将输入负荷数据分解为多个有限带宽的本征模态分量,分解结果表明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同的用电习惯,并且分离了数据中的噪声和信号,然后对每个模态分量建立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结合模型输出重构预测结果。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相比于传统的负荷预测算法适应性强,预测精度高且稳定,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力负荷序列不平稳、随机性强,直接输入模型会导致拟合效果差、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添加互补白噪声的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以及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 GRU)融合的预测方法。首先,针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分解方法处理干扰信号大的序列时,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了CEEMD分解方法,加入互补白噪声,将原始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的子序列,随后使用GRU神经网络,并优化网络超参数,从而获得最好的预测结果。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重构误差小,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负荷随机性较强,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及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MLR)组合而成的EEMD-GRU-MLR(EGM)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精度。首先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的不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s,IMF),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代表了电力负荷不同的部分特征,随后分别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GRU神经网络方法对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最后将所得各预测结果组合后得到完整的预测结果。EGM预测方法不但能够对电力负荷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而且能够准确预测随机性较强的局部特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挖掘大量采集数据蕴含的有效信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全连接神经网络(NN)混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文章利用小波变换将负荷特征数据分解为高频数据以及低频数据,再分别建立高频混合神经网络以及低频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在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中,将负荷特征数据作为BiGRU-NN网络的输入,利用BiGRU-NN网络学习负荷非线性以及时序性特征,以此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文中以丹麦东部地区的负荷数据作为算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GRU神经网络、DNN神经网络、CNN-LSTM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负荷随机性较强,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及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 MLR)组合而成的EEMD-GRU-MLR(EGM)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精度。首先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的不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s,IMF),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代表了电力负荷不同的部分特征,随后分别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GRU神经网络方法对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最后将所得各预测结果组合后得到完整的预测结果。EGM预测方法不但能够对电力负荷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而且能够准确预测随机性较强的局部特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VMD与PSO优化深度信念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技术将原始历史负荷序列分解为一系列特征互异的模态函数,对每个模态函数进行特征分析并分别建立负荷预测模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建模过程中,选取有效的输入变量是提高预测精度技术措施之一,该文采用互信息度量影响因素与输出变量间的相关性,可选取出对负荷影响较大的输入变量集合。传统的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难以训练多层网络,从而影响其预测精度。而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采用非监督贪心逐层训练算法构成多隐含层感知器结构,在回归预测分析中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研究热点。因此,该文借助DBN算法对每个模态函数建立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由于DBN网络权值的随机初始化,使得目标函数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权值,增强了DBN预测性能。最后,算例测试表明该文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输入数据特征多时负荷预测模型精度提升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并行多模型融合的混合神经网络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NN)并行,分别提取局部特征与时序特征,将2个网络结构的输出拼接并输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由DNN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最后应用负荷与温度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GRU-NN网络结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结构、串行CNN-LSTM网络结构与串行CNN-GRU网络结构,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地区负荷预测的运算效率和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地区负荷聚类集成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聚类模型对地区内大量用户的真实负荷数据进行分组并分析了不同聚类模型的效果。其次,使用得到的聚类分组标签将用户数据分组集成并构建训练数据。然后,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最后,分组进行负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求和得到地区最终预测月负荷,并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决策树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进行对比。文中使用扬中市高新区的负荷数据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相较于现有算法具有更高的负荷预测精度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负荷预测的重要性也不断彰显,作为负荷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市场交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确的负荷预测有助于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调度的有效性。由于影响负荷数据的随机因素太多且具有较强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对某市负荷数据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其他传统预测方法结果相对比,最终证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差更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将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下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与其他分解方法下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提升预测精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动态神经网络与BP型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型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首先运用EMD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各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动态神经网络对各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对各分量预测结果采用BP网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陆磊  张铭飞  朱浩钰 《电工技术》2022,(24):175-178
针对不规律的、波动性大的复杂原始负荷数据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使用变分模态分解 (VMD)与改进粒子群算法 (IPSO)来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针对原始负荷数据存在的波动性大等缺陷,首先使用 VMD法将其分解为多个各异的模态分量,然后将分解后的各组数据分别输入改进的动态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 LSSVM模型,最后将得到的多个各异的模态分量分别经模型预测出的结果进行相加得到最后取得的预测结果.经江苏省某市真实负荷数据仿真,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叶剑华  曹旌  杨理  罗凤章 《电网技术》2022,(7):2610-2622
针对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多元负荷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强、精确预测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多模型融合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采用VMD将IES各类负荷序列分解成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IMF);然后将各IMF结合气象信息构造不同的特征集,分别输入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进行预测;最后,将3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输入SVR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并采用和声搜索(harmony search,HS)算法优化SVR的参数。通过某用户级IES的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模型融合方法优于单模型预测方法,对电、冷、热负荷均具有最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二次模态分解组合DBiLSTM-MLR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存在随机性、波动性相对更大的特点,现有预测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预测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二次模态分解、深度双向长短期记忆(DBiLSTM)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的多元负荷预测模型.首先,运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分别对电、冷、热负荷进行本征模态分解,对分解得到的强非平稳分量运用变分模态分解进行再次分解.然后,运用KPCA对天气、日历规则特征集提取主成分实现数据降维;将分解得到的非平稳、平稳分量结合特征集主成分分别用DBiLSTM神经网络、MLR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可知,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张旭  张宏立  王聪 《电测与仪表》2020,57(22):33-39
为提高风速时间序列预测精度,基于风速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提出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和正交粒子群算法(Orthogo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OPSO)优化Chebyshev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混合风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CEEMD-OPSO-Chebyshev)。利用CEEMD将原始风速时间序列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分量,避免了传统的分解信号重建中冗余噪声残留问题。同时引入排列熵分析各分量内在特性进行聚类,提出基于OPSO优化算法的Chebyshev神经网络风速预测模型,利用OPSO优化预测网络权值,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对实际采样的风电场风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可得所提出的混合预测模型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能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童宇轩  金超  李灿 《江苏电器》2023,(11):26-32
针对风电功率存在间歇性、非线性和波动性而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遵循“序列分解-网络预测-序列重构”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针对风电场集群中的不同风电机组出力特性曲线,使用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聚类算法(ISODATA)聚类得到典型出力曲线;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对聚类得到的原始风电序列数据进行模态分解,减少数据波动所带来的预测误差;建立各模态分量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预测模型,并使用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网络参数,再将各模态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风电功率的最终预测结果。算例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其他对比模型更高,且有着更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技术将原始历史负荷序列分解为一系列特征互异的模态函数,对每个模态函数进行特征分析并分别建立负荷预测模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建模过程中,选取有效的输入变量是提高预测精度技术措施之一,该文采用互信息度量影响因素与输出变量间的相关性,可选取出对负荷影响较大的输入变量集合。传统的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难以训练多层网络,从而影响其预测精度。而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采用非监督贪心逐层训练算法构成多隐含层感知器结构,在回归预测分析中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研究热点。因此,该文借助DBN算法对每个模态函数建立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由于DBN网络权值的随机初始化,使得目标函数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权值,增强了DBN预测性能。最后,算例测试表明该文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