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坎镇城镇风貌的规划探索,从理念、定位和系统角度出发,以六个景观控制要素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城镇风貌规划方法,旨在对东北平原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城镇风貌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小城镇存在自然环境破坏、形态结构失衡、风貌特征趋同与混乱及历史文化特色丧失等风貌建设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风貌研究现状及实践进行梳理,针对风貌规划在现行规划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以"如何塑造城镇风貌"和"如何实施城镇风貌建设"两个问题为导向,搭建全方位风貌构成要素体系、探讨风貌要素保护与再现的表达方法,最终建构包括城镇层面的结构控制规划、片区层面的分区控制规划及要素层面的具体控制规划的多层次城镇特色风貌规划体系,是小城镇风貌控制规划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角,避免了一成不变的同质化风貌控制和传统小城镇风貌规划难以深化和落实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现象的加剧使城镇的城镇面貌越来越相同,城镇特色正在消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通过对青山沟镇风貌规划设计的探索,从规划理念、风貌定位和风貌要素三方面着手,以期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风貌规划方法,并对在风貌规划进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见解,为东北地区小城镇风貌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特色化发展,提升城镇风貌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本文从城镇整体空间风貌到细部人居体验各方面深入剖析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内部原因,探索城镇传统特色风貌塑造的规划方法,研究新建建筑地域特色表达的技术,结合新时期我国城镇风貌提升的要求,提出城镇特色风貌规划控制策略,为指导全国大部分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土景观理论是一种研究城镇风貌总体特征、构成要素、特色塑造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城镇风貌视为一类乡土景观,首先对城镇风貌、乡土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论述;其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巩留县库尔德宁镇为例,分析了其自然、聚落、人文等方面乡土景观特征;最后从三个方面十个类别针对性提出了特色城镇风貌营造策略。以期为库尔德宁镇乡土景观培育和特色风貌塑造提供资料及规划思路,并为小城镇风貌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潇 《建筑与文化》2024,(4):254-25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风貌整治越来越成为重塑城市新风貌和推进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现存城镇风貌整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在保护原有风貌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是目前整治规划中亟须解决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以云南省镇雄县老城区风貌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对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的分析,尝试以多元融合的思路对风貌整治规划进行探索,以期为具有类似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海静  陈纲 《新建筑》2012,(1):127-131
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中以整体设计和再利用的思维,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做到对城镇地域、历史及文化性的呼应,同时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以重庆市歌乐山镇风貌整治设计为例,在对现状资源利用评估、控制目标和手段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城镇风貌形态、控制元素、整治模式、个案操作和过程总结等方面,对"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适宜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其鲜明的城镇风貌,尤其是城镇色彩。喀什地区莎车县历史悠久,是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在2016年自治区"特色乡镇"建设运动下,莎车县编制荒地镇特色乡镇规划。其中,特色风貌是重要篇章。本规划通过对南疆小城镇传统城镇风貌特征研究,提取其色彩基底,将荒地镇塑造为能体现地域色彩特征的南疆小城镇。色彩规划在荒地镇城镇风貌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城镇发展轴、城镇生活轴、城镇核心、滨水区、产业区、传统居住区、现代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等进行建筑色彩引导,并对重要建筑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实践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和总结四川地区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地域性的分布与特征以及城市设计意韵等,并就风貌整治规划提出若干建议:中小规模的城镇风貌应保持建筑风貌的完整性,大中规模的城镇应强调兼顾建筑风貌的多样性与协调性,风貌整治规划应突出四川乡土建筑神韵,加强对传统城镇的城市设计研究,以体现传统城镇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城镇风貌的研究逐渐由规划编制转向实施管控引导,但由于风貌规划缺乏明确的法定地位,相关技术标准文件对规划编制的指导管控作用较弱,导致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存在调整随意性大、可操作性较差、控制管理不足等问题。本文确立了宏观总体引导、微观详细控制的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风貌实施控制引导技术体系。以城镇作为风貌控制基本单元,采用横向区域协同、纵向要素控制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当前风貌导则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行动纲领、行动建设、行动管理三个层面制定了城镇风貌导则思路和主要内容,探索行动计划导向下的城镇风貌实施路径。旨在构建具有指向性、整体性、针对性、差别化的风貌设计导则,提高城镇风貌规划的严肃性、建设的可实施性及管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结合甘孜州德格县城风貌整治规划,将城镇建设问题分解为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和空间形态四个方面,并尝试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以"四态合一"的理念指导风貌整治规划,探索康巴地区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我国城乡规划的类型与层次,但乡和村庄一级的规划中没有涉及规划控制的内容。本规划以北川县漩坪乡集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为适应灾后重建需要,考虑重建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民族地区传统建筑风貌与文化的传承,运用了城镇规划中的控制图则方法,增加并整合了城镇规划中控制性规划的内容,建立了特色景观风貌、公共及公用设施等的控制建设指标,方便了乡级政府对集镇灾后重建的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风貌的塑造与管控应从原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发展为"大尺度、多要素、全覆盖"的涵盖整体国土空间范畴的规划。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为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县城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即从现状特征和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城镇建成区尺度范围,对县城全域风貌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先提出整体风貌格局,再从全域范围内自然风貌与城镇建成区风貌两个层面共同管控和塑造,以应对在国土空间治理的发展思路下对风貌营造规划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山西省崞阳镇总体规划实例,以"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品牌"为主要思路,针对其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从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两方面进行特色规划,探索城镇特色在规划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周黛 《城市住宅》2021,28(2):49-51
将孙家岔镇镇区的景观风貌规划与"三生"融合理念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能反映城镇形象特征、彰显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要素,以保障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活、生态、生产3个方面,对城镇景观风貌系统进行规划组织.  相似文献   

16.
郝晶 《云南建筑》2014,(1):148-15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风貌雷同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尊重城镇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城镇风貌作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是维护和强化城镇特色的重要课题。以云南省武定县城镇特色规划为例,探索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对城镇风貌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歙县深渡镇总体规划为例,从城镇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空间建构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探求适合皖南山区旅游型城镇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皖南山区小城镇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翀  梁家健 《华中建筑》2020,38(3):85-89
在国家援藏战略背景下,西藏城镇规划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旅游业方兴未艾,高原河谷滨水城镇依托独特的山水风貌成为藏南城镇发展的重点。分析地方文化、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对藏南高原河谷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风貌的影响,以扎木镇为案例,分析发展现状及问题,采用"传承、顺应、修补、提亮、守护"等理念,从空间结构、河谷景观、建筑风貌、安全体系、地标体系五方面入手,营造藏南高原河谷地区城镇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19.
崔瑶 《城市建筑》2014,(18):50-50
城镇风貌特色是城市外在形象的个性特征。本文通过对龙陵县景观风貌的规划原则及规划引导的解析,探索了凸显地域特色的方法和手段。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城镇风貌建设方式,实现小城镇景观风貌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城镇总体规划面临的产业发展、村庄撤并、镇区建设、城镇风貌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石桥镇的规划实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