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提高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借助生理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理论,通过对现有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运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围绕目前存在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人的安全性不仅包括生理安全、物理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基于此安全性要求通过对人行为特征的研究,从行动方式,步行流线,路径确认,换乘行为4个方面展开研究,最终提出了如何设计和改进地下空间安全性的设计方法,以期消除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消极态度,提高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咨询》2013,(5):80-81
本刊讯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8号)提出,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地下空间综合单元概念,进一步将多学科研究应用在对地下空间综合单元环境质量的认识与分析中。文章从多维相关因素走向一致性的角度,整合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土木工程、节能、视场景等跨学科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对构筑物地下空间综合单元环境质量的ESVA简易评价方法。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地下空间综合单元概念的提出,及其对环境质量的简易评价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日渐受到重视的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者探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思路和过程,建立了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模型,提出了换乘效率模型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相应的DEA非均一评价模型,进行了北京市部分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评价的实例研究,给出了参评枢纽的换乘效率排序。进行了输入冗余率及输出亏空率分析,换乘功能侧重分析,并针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提供了如何调整各项指标使之达到相对有效的有关管理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
地下交通枢纽是人群大量聚集的场所,由于其空间相对封闭,因此安全标识在预防突发状况,进行紧急疏散等情况下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安全标识的内容与分类,分析了北京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标识现状,并对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标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模,特别是基于城市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规模,分析社会经济、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城市功能对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开发规模的影响,确定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综合开发规模由线路、车站和商业规模组成,规模的量化计算说明规模分析是合适和可实施的.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地下空间规划是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前提,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地下空间规划的实施控制与立法几方面,对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人类尚待开发的宝贵国土空间资源,在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空间、形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节奏的背景下,从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改造角度对既有城市工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是实现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既有城市工业区利用现状的总结确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目标,分别从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理论体系构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浅层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与改造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构建系统完善的既有城市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与改造技术体系,为我国既有城市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改造利用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络流模型的原理,在飞机航班、高铁班次数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高峰时段、行车间隔及客流量,按每15 min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形成图表进行测算.通过计算,得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4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匹配情况,可使不同时段实现协调换乘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永常  邵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0):1631-1634,1669
对哈尔滨市地下空间开发状态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地下街、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等规划原理与特征,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哈尔滨地下空间规划为"一环、一线、三轴"的规划方案.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状况,研究适合中国严寒地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举措.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建设与轨道交通、地下街、综合管沟相结合的途径及如何实现成功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宋家庄交通枢纽为例,对机动车和换乘乘客进行模拟仿真,探讨枢纽内部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和乘客复杂行为对枢纽组织方案和换乘设施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枢纽组织方案和交通设施服务能力进行换乘压力测试,明确换乘方案的薄弱环节,给出改善建议.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证明,动态仿真方法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设计及设施能力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备和模糊性等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鼓楼区5个主要街道为例,对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交通枢纽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在滨海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以滨海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点,围绕枢纽的客流换乘组织这一关键问题,对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以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指标作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与优化指标,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并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客流组织进行评价,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阐明了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影响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自然因 素,采用GI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建立了地下空间资源数据库,完成了地下 空间资源分布图,科学反映和度量了地下空间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为天津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提供 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辨证地看待目前城市地下窨的开发利用,以人为本,着眼未来,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且合理适度地综合立体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但不良地质因素严重制约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查明常德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综合地质影响因素, 在收集大量的工程勘察资料及本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区内地形地貌、 活动断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的分布特征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总体地质情况较好, 低山-丘陵地貌、活动断裂主要集中在北部, 开发成本高, 适宜性差, 不适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在沅江两岸平原区、南部低缓丘陵区适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开发前景广阔。在适宜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需解决好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软土及砂土液化层综合地质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 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为常德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地下空间开发热潮"的兴起,地下空间开发产生的权属纠纷、权利处分收益、地下空间管理等法律问题也相伴产生并日渐突出。然而,我国当前地下空间方面的立法明显无法满足人们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日益增长的立法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发展形势,总结法制建设中的不足,评析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经验,尝试构建一套以"地下空间权"为核心的专门法律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对于地下空间的管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界定地下空间权的概念、明确城市地下空间权属、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纳入规划法规体系等设想。  相似文献   

19.
考虑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特点和防灾措施,建立了涵盖火灾、炸弹和生化恐怖袭击、水灾、地震四种主要灾种的多层地下交通枢纽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所建立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基于三标度法构造了判断矩阵.采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到了评价指标对各个评价目标的相对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所提出的计算步骤,能够有效地为多层地下交通枢纽的多灾种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科技园项目地下管线综合施工的优化思路,探讨了如何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线的综合设计。施工效果表明:BIM技术能够直观、高效、充分、精确地帮助我们协调地下空间各专业管线布置,优化机电空间,保证功能空间的净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