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泡聚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聚丙烯发泡的机理、途径、工艺及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重点叙述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交联发泡、共混发泡三种发泡工艺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泡沫塑料新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塑料发泡工艺中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内外新兴的微孔发泡工艺(间歇加工和连续加工)、超微泡技术、旋转模塑发泡、反应注射发泡、吹塑发泡、注射结构发泡、NIR技术、动态释压和冷却(DDC)技术及发泡工艺中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和助剂。  相似文献   

3.
王会才  崔永岩  吴树美  杨平 《塑料》2003,32(6):26-28
以OBSH为发泡剂,采用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两种发泡工艺研究了淀粉及淀粉与PVA共混体系的挤出发泡行为,并研究了温度、成核剂滑石粉和发泡助剂尿素对发泡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发泡工艺对体系发泡倍率有较大影响;随温度升高发泡倍率略有降低;成核剂滑石粉和发泡助剂尿素的加入使淀粉和淀粉/PVA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外塑料》2004,22(11):68-68
カワタ公司利用独自研制开发的微发泡挤出成型系统,确立了最大发泡率为25的PP发泡体和最大发泡率为40的聚乳酸发泡体的成型技术。该公司针对PP发泡成型难的特点,研究了惰性气体快速、大量溶解的技术,利用PP的结晶化促进气泡核的形成.通过精确控制发泡成型温度确立了PP发泡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发泡机理,工艺方法及优良的特性,并列举了PP发泡制品在包装,汽车和隔热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柠檬酸/碳酸钠为复合发泡剂,采用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发泡工艺,研究了淀粉及淀粉/聚乙烯醇(PVA)体系的发泡倍率,并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对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螺杆挤出发泡工艺优于双螺杆挤出发泡工艺。淀粉100.0份、PVA30.0份、柠檬酸5.0份、碳酸钠4.0份、滑石粉填充量10.0份时,淀粉/PVA体系的发泡倍率为4.7,发泡效果最佳。氯化钠、尿素也可以增大体系的发泡倍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CO2发泡制备微孔发泡塑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具有发泡效率高、绿色环保、对制品的机械性能及外观影响小等优点.综述了超临界CO2微孔发泡塑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超临界CO2的三种发泡机理:均相成核、非均相成核与外力场加强成核机理.概述了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发泡工艺,阐述了发泡过程中防止泡孔黏结、破裂的方法及发泡...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注塑微发泡制品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反压压力、模具温度、注塑工艺、无机填料和聚合物共混对注塑微发泡制品表面质量和发泡形貌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淀粉基复合泡沫塑料的研究现状,在概述淀粉材料发泡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淀粉基可降解泡沫塑料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挤出发泡、烘培发泡、模压发泡和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就淀粉基泡沫塑料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加工具有非发泡外壳和发泡内芯的塑料制品的新方法——一步法滚塑发泡成型技术,包括一步法滚塑发泡成型工艺原理、加工流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发泡法,用热塑性聚氨酯(PUR–T)及偶氮二甲酰胺(AC)/Na HCO3,AC/尿素及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Na HCO3,OBSH/尿素复合发泡剂和交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出交联型PUR–T发泡材料,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发泡倍数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了不同复合发泡剂的发泡效果,探讨了AC/Na HCO3用量配比和TDI用量对PUR–T发泡材料力学性能、发泡倍数和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C/Na HCO3复合发泡剂对PUR–T的发泡效果最佳,泡孔均匀细密且结构最为稳定;当AC和Na HCO3用量均为0.2份、TDI用量为1.2份时,发泡剂的发泡速率和PUR–T的交联速率最匹配,发泡倍数为1.421倍,发泡效果最佳,制得的PUR–T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达11.23 MPa,断裂伸长率达311%。  相似文献   

12.
从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两个方面综述了聚乙烯醇(PVAL)发泡材料的发泡工艺,着重介绍了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两种化学发泡剂以及超临界CO2物理发泡剂对PVAL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孔径、力学性能等的影响,不同发泡剂具有不同的特点,绿色环保的超临界CO2发泡剂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对PVAL发泡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污水处理及包装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用天然橡胶制备彩色发泡胶球,研究了发泡剂及发泡助剂、硫化体系、填充体系、混炼和硫化工艺以及发泡工艺等对发泡胶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选用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与小苏打和尿素脂BK并用体系可使胶球的泡孔细密均匀,气味很小;硫化体系采用临界温度较低的促进剂TT、CZ及M与硫黄并用能使硫化程度与发泡速率很好地匹配;选择轻质碳酸钙和滑石粉作为填充体系、使用门尼黏度为20~40的胶料及采用二段硫化工艺时所制备发泡胶球的泡孔细密、结构理想,发泡倍率与国外胶乳发泡制品相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流体间歇式微孔发泡技术制备了超轻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以水蒸气、热空气、水、甘油4种不同发泡介质对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水蒸气发泡、烘箱发泡、油浴发泡、水浴发泡的最佳发泡时间分别为50、180、30、15 s左右;最佳发泡温度分别为120、115、75、80 ℃左右;从发泡颗粒的外观、颗粒及泡孔结构的均匀性上来看,高温水蒸气发泡优于其他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碱性蛋白酶催化水解明胶制备了发泡剂母液,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制得多种新型蛋白基发泡剂。基于气泡指标对这些发泡剂进行初选,并利用初选后的发泡剂制备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测定了试样的密度。结合气泡性能指标和试样密度确定的性能最优的发泡剂配方是自制发泡剂F-6(明胶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6%)和F-7(明胶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4%)。这两种发泡剂的1 h消泡占比分别为52.52%和53.18%,发泡倍数分别为82.61和81.66,综合性能优于一般市售发泡剂,且制出的试样密度较小,强度可达4MPa,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采用环戊烷替代CFC-11发泡剂的聚氨酯发泡机改造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总结了改用环戊烷作为发泡剂的聚氨酯发泡机的改造要点、内容和具体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EVA交联发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EVA交联发泡的各种因素予以研究,初步研究了发泡剂AC(偶氮二甲酰胺)的用量、交联剂DCP的用量、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对EVA泡沫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发泡剂AC的用量为11份,交联剂DCP的用量为0 5份,发泡温度为165℃,压力为15MPa,发泡时间15分钟时,为EVA发泡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硬质PVC发泡装饰线条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和主体配方,讨论了配方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笔者认为:硬质PVC发泡装饰线条生产中发泡调节剂、发泡剂等是影响产品密度、生产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加工助剂ACR、发泡调节剂、稳定剂等助剂中无效成分的含量和反作用是影响发泡稳定性、成品合格率的不可控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法制备PP微发泡材料,结合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研究了发泡剂KEE–25C,RAZ–70,NaHCO_3,PE–80对PP材料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添加到PP中进行发泡,对材料的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当发泡剂为KEE–25C时,发泡材料的发泡行为较理想,泡孔直径最小,泡孔密度最大,分别为38.703μm,1.700 5×10~(16)个/cm~3;表面质量无明显气痕出现,呈现较光滑的表面。其他三种发泡剂添加到PP材料中,其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