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G193型立式卷纬机对单品种纬纱成批生产较为适合,但对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纬纱就显得不足了。我厂根据卷绕原理,在不改变某一品种的变换齿轮齿数也即主轴和导纱速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卷绕线速只与滚盘直径有关,通过变换直径不同的主轴大锭带盘,就可以实现一机多卷(品种可随意变换)的目的。对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企业尤为适用,不同规格的大锭带盘可随机配备,也可由用户厂家根据品种情况自制。根据计算,在纡管卷绕密度相同、外径相同  相似文献   

2.
王俊英 《纺织器材》2011,38(2):37-39
针对钢领、钢丝圈选配存在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细纱机纺竹节纱时,粗节和细节交替通过钢丝圈.钢丝圈如果回转不平稳,则纱线张力波动大,故应合理选配钢领和钢丝圈,以减少纱线毛羽和细纱断头.选配的钢领应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防腐蚀性好.钢丝圈型号应根据钢领型号来选配,钢丝圈号数应根据纱线品种、纱线线密度、钢领直径、锭...  相似文献   

3.
电锭细纱机传动特点改变传统细纱机带传动滑溜弊端,取消了滚盘、锭带,使纺纱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棉纺厂为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经常要纺制不同捻向的纱。但是,A512型细纱机原设计只适纺Z捻纱(俗称反手纱),锭子顺时针方向回转。要纺S捻纱(俗称正手纱),锭子必须改为逆时针方向回转,为了达到这一工艺要求,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一、锭带传动向车尾移动一个锭距滚盘位置保持不动,锭带传动向车尾移动一个锭距后,锭子就成逆时针方向回转,可以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锭带的传递效率和节电效果,开发设计的M11型节电锭带两个面分别与滚盘和锭盘接触,与滚盘接触的主摩擦面因增加橡胶涂层厚度、提高了摩擦因数并保持长效与稳定;对与锭盘接触的副摩擦面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增强耐磨性并确保适当的摩擦因数;详细介绍了M11型锭带的接头特点,分析了其柔软度、抗静电性能、尺寸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经长期跟踪测试M11型锭带与普通橡胶锭带使用对比,M11型锭带可节电约3%,其抗静电性、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纱线在不同捻度下各项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纱线捻度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同号数纱线,捻度越大,捻缩越大。不同号数的纱线,增加相同的捻度数,号数大的纱线其捻缩大。不同号数的纱线,增加到捻度相同时,捻缩也不同,号数越大的纱线同捻度下捻缩越大。不同号数纱线的临界捻系数不同,随着纱线号数增大,临界捻系数亦增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分析,由于细纱机机械状态不良影响捻度纱疵的主要原因有锭带滑落张力盘、锭带严重跑偏、加压失效、滚盘松动以及锭子下沉,其中锭带滑落张力盘危害性最大.锭带滑落张力盘后,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落挂在张力盘轴,二是落挂在张力盘护钩,这种情况约占70%左右.  相似文献   

8.
棉纱线公制号数采取定长制,用以表示纱线的粗细程度.同时以定重办法,由不同重量组成小绞规格的系列.因此将所摇绞纱由定长办法改为不同号数的定重办法,在重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号数纱线的长度就不一样.控制长度的一个办法,就是改变纱框的转数,所以每一个号数纱线就有一个转数.如何用比较方便的办法在改变品种时改变转数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兄弟厂经验之后,我们用交换齿轮的办法控制转数,以及用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机械捻度纱疵,我们对锭子、锭带、张力盘和滚盘进行了不良状态下的成纱捻度测试,根据影响程度,筛选出5个重点控制项目进行原因分析。(1)锭带落挂锭带张力盘轴或护钩。主要原因:一是落纱工清洁锭带张力盘时,将锭带挂落;二是张力盘缺油抖动或轴承磨坏停转,使锭带张力产生较大波动,滑出锭带盘。实测纱疵多数呈  相似文献   

10.
细纱机组成卷绕机构的三个主要部件—锭盘、锭带盘和滚盘。如何把三盘安装、检查好使其符合设计要求。以达到提高成纱质量、节省电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一、锭带张力大小的确定在四锭锭带传动机构中,锭子是由滚盘通过锭带来传动的,锭带的张力是由锭带盘产生的。锭带张力选择过大,则锭带与锭盘接触过紧,使锭子轴承的径向负荷增加,同时亦增加了能源消耗。根据对A512型细纱机分解用电的测定情况,三盘  相似文献   

11.
钢丝圈除了选择形状外,选择其重量(号数)对于获得良好的纺纱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纺织品种的增加,人们主要考虑到各种类型的钢丝圈,而忽视了选择最佳重量这一重要因素。因此,这里介绍一下钢丝圈重量对纺纱性能的影响,以及选择最佳钢丝圈号数的方法。 1、钢丝圈号数对于纺纱的影响(纺纱条件) 纱线: 棉纱支40S 锭速:13000R/min 钢领:KS型φ47mm 钢丝圈:OS型3/0~8/0 加捻:22.6捻/25.4mm 升降动程:203mm  相似文献   

12.
用龙带传动的超长型环锭细纱机是七十年代的产品,它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同样一套传动机构比用锭带传动的细纱机多出一倍多(1000锭),还可避免因滚盘的旋转而引起的飞花尘屑飞散的现象。另  相似文献   

13.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数纺制出3种不同号数的色纱;针对9组混色纱,仅改变细纱捻系数纺制出4种不同捻系数的色纱,并对各组色纱色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色纱线,成纱号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对混色纱线,细纱捻系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认为:无论是对于单色纱线还是混色纱线,改变其号数和捻系数,必然会产生相应色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1972年前后在棉纺织工业中,使用不同的棉纱直径计算式以及目前存在不同纱线品种应用同一纱线直径公式的不合理状况,初步提出了纱线直径的测试方法。并对全国十三个省、市近100批棉纱、65涤/35棉混纺纱线、65涤/35粘中长混纺纱线的直径作了测试,取得了这些纱线的直径系数,建议作为确定纱线直径及其有关的纺织工艺参数和织物设计、结构分析的依据。文章还指出纱线的直径系数主要取决于纱线的体积重量,不同纱线品种具有不同的直径系数。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锭子传动系统在环锭细纱机中的功耗,并为锭子传动改造及研制新型细纱机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分析研究锭子传动功耗与影响其传动功耗的主要因素——弹性滑动损耗、锭带弯曲损耗和空气粘滞损耗等的关系,建立滚盘半径与上述三种损耗功率的数学模型。指出:滚盘半径在一定范围内越小则功耗越小,锭子传动效率越高,细纱机越节能;滚盘半径的选择受到带传动的升速比等因素限制,选择100mm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海江 《棉纺织技术》1998,26(10):49-50
利用空心锭生产花式纱线,已被许多纺织厂所认识,并已有一些纺织厂投入应用。然而在应用空心锭纺纱的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锭差(在生产同一花式品种时锭与锭之间有差异)及单锭花型不稳定,这也是影响花式纱线品质的关键所在。许多空心锭设备制造厂家也感到很...  相似文献   

17.
瑞士立达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环锭细纱机作了许多重大改进,使锭速达到了25 kr/min,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及扩大号数范围、增加品种适应性。其主要改进有:牵伸加压部分采用P3-1气动加压摇架及新型上销进一步缩短了浮游区长度,改善了条干;新型下罗拉沟槽呈箭型纹路,改进牵伸效率;采用新型吸棉管。卷捻部分采用瑞士Brack公司ORBiT锥面钢领、钢丝圈,适于高速,减少纱线毛羽,使用寿命长。采用HPS-25高速锭子,锭盘直径17.0 mm~18.5 mm,低能耗,低噪声,转速达25 000 r/min。采用新型材料制成的轻质纱管,由原来220 g减少到1…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纺织业中存在的对各种不同品种纱线都应用同一公式来计算纱线直径的状况通过实测,江苏、上海、浙江三地区十四块精纺毛织物,对精纺毛织物内的纱线直径系数作了探讨,初步得出目前毛纺业常用的精纺毛纱直径系数1.27和实测的精纺毛织物内纱线直径系数相比,相对误差小于5%。本文还介绍了测定织物内纱线直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1 针织用纱线品种分类概况针织用纱品种可以从纤维原料构成、纱线支数和纱线形态来加以分类.针织用纤维原料的类别见下面.请记住后面相应的英文名,因为许多进口或出口商品其原料成分多用英语标注.针织用纱的纱支表示其纱线的细度,常用的有4种表示方法:纱线号数Nt、英支数Ne、公制支数Nm和旦尼尔D.纱线号数Nt是国际通用的细度单位,简称“特”、用符号“tex”(读“特克斯”)表示,其含义是每1000米纱线重1克为1“特”,特数愈高纱支愈粗.  相似文献   

20.
细纱钳口隔距块的合理选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细纱钳口隔距块是保证胶圈钳口大小的关键部件 ,它关系到主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的强度 ,隔距块大小即钳口隔距是细纱工序的一个主要工艺参数。各纺织厂在生产中对该参数都是偏小掌握 ,但具体如何选择呢 ?下面就合理选择钳口隔距谈谈自己的体会。1 钳口隔距块与所纺细纱号数的关系钳口隔距块可根据纱线号数与直径的关系 ,结合上下胶圈厚度来选择。一般来说 ,所纺纱号越粗 ,钳口隔距块越大 ,所纺纱号越细 ,钳口隔距块越小。例如纺CJ 1 4 6tex针织纱 ,细纱直径d为0 0 35 68Nt/δ ,Nt 为纱线号数 ,δ为纱线体积质量 ,其数值根据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