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lanning》2019,(35)
工伤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指职工受到工伤侵害,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或者无法确定侵权第三人时,为保护工伤职工的利益,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取得代位求偿的权利,在工伤保险的法制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管不严格等诸多因素,使该制度并未充分的实施。通过对工伤保险代位求偿制度具体实施的研究和分析,建议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的监管、细化代位求偿方式、明确求偿对象,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安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243-244
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是由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及救治、工伤康复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本文着重从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及救治、工伤康复三个维度展开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从而发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制度立法缺失"、"重补偿救治轻预防康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的工伤事故频有发生,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也亟需完善。德国是近代社会保险的发源地,德国的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独特的地方,具有深远的启发作用。本文从覆盖范围、自治管理程度、预防和康复角度概括和分析了德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针对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先进的地方,提出了重视工伤保险立法、发挥自治团体作用、扩大受保人范围、注重工伤康复四点启示,对我国的工伤保险下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
现行工伤认定法律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争议热点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瑕疵争端,如工伤认定程序中关于因工负伤认定与法律救济衔接不当等。因此,本文以某单位罪犯B劳动期间左眼受伤的工伤认定案例为依据,阐述了我国现行工伤认定法律制度运行争端,并对完善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策略进行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与农民工联系最为紧密和最为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基于农民工群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来自用人单位和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导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面临参保水平低、待遇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据此提出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机制的建议。同时,考虑到工伤和医疗在恢复农民工身体机能和健康方面的相似性,在完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的同时必须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划定的标准则是依据近因原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殊劳动群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却被排斥于城镇保障体系之外而难以享受到工伤保险权益。为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立法部门必须尽快出台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专门法律,简化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宣传,强制要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同时加快改革现有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4)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殊劳动群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却被排斥于城镇保障体系之外而难以享受到工伤保险权益。为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立法部门必须尽快出台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专门法律,简化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政府部门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童雅琴 《建筑》2012,(4):24-26
建筑业是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早在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曾与劳动保障部协商制定政策,确定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对拒不参加工伤保险或者存在中断工伤保险缴费、瞒报工伤保险缴费总额、  相似文献   

9.
《建筑》2014,(22):6-6
自2003年4月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以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工伤权益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法律法规制度不断缝全,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日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仍然比较低;二是农民工工伤待遇落实仍然比较难。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6,(23)
正近年来,天津市人社部门将建筑业作为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点行业,通过便捷参保、快速理赔、贴心服务,使建筑企业由"要我参保"转变为"我要参保",建筑业参保工作明显提速。截至8月底,天津市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87万人,其中按项目参保建筑业农民工40.7万人,在建参保建设项目2605个。今年1~8月份,天津市新增参保项目1138个,较上年增加348个,增幅44.1%。近三年全市建筑业累计工伤认定1200余人,基金累计支付建筑业工伤保险待遇、工伤预防宣传培训费用7500余万元,发放了11.2万份(套)宣传资料、2.6万份工伤预防劳保用品和2.3万件宣传用品。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山西建筑》2006,32(15):198-199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高的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介绍了加强企业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以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工伤保险条例》,在根据工伤风险确定不同行业差别费率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工亡事故受理赔付率、工伤保险费收缴赔付率。细化分类实施不同职业风险的各行业企业的浮动费率,有助于发挥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促使企业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形成劳动者维权、企业安全生产、化解工伤风险的"三赢"局面。在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工程机械等制造业行业实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有利于推动行业中小微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投入,维护行业整体社会形象和产品质量形象。  相似文献   

13.
1.工伤认定: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延长至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7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0日。劳动鉴定和工伤评残: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的治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者医疗期满仍不能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6)
通过预测未来各年份的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一到四级、五到六级、七到十级伤残的人数、因公死亡的人数等,对上海市"十二五"末期和整个"十三五"期间的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工伤保险基金在"十三五"期间会出现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并且收支不平衡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有关方面应该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多样化投资,增加工伤预防和康复方面费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3):271-272
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内容之一,它的实施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的安全生产,保障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工伤保险方面立法不完善,出现了诸如退休职工返聘上岗工伤保险问题,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等,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水平,增强对劳动者的保障,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碧莲  杨维松 《建筑》2007,(14):53-54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一农民工姚清春到苏州一家无照个体石材加工厂打工,在使用切割机过程中不慎右胳膊致残。仲裁部门裁决石材加工厂赔付工伤补偿金23万,一审法院判决却认为姚清春没有进行工伤认定,因此不能享受工伤待遇。而二审法院认为石材加工厂无照违法用工,应依法对姚清春进行工伤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终审判决石材厂业主赔偿231168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随着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基金支出规模不断增长,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预测并合理管控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已成为实现工伤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之一。结合天津市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状况,以医疗待遇支出月度数据为例,建立了去势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并验证时间序列计量模型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建议建立一套工伤保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人》2010,(9):32-33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有7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
对于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律保护工作来说,进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可是当前在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就存在法律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欠缺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及司法环境有待完善等。要进一步的做好理论创新工作,并构建以青少年法律以及司法保护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的青少年法律,也要对青少年保护政策、保护的原则以及最低标准和具体的制度措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完善和改正,从而更好的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法律,真正有效的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维护。真正就针对我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县相应问题知识合理的解决策略,真正有效的发挥青少年法律和司法特别保护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
工伤认定程序就是将伤害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伤标准定性为工伤的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决定着工伤是否能够成立,劳动者能否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所以工伤认定程序是否正当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工伤认定的结果是否正当。本文从现实中的工伤认定具体程序出发,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