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加固改造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博物馆老馆建成于1959年8月,占地面积5.05万m2,建筑面积6.5万m2,为建国初期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由于受建设时期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建筑规模、材料、质量、设施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现在国家博物馆发展的需要和安全使用要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检验报告》可知:老馆结构梁、板开裂较多,裂缝最大宽度梁为1.5mm、板为2.3mm,并有少数地方出现露筋现象。抗震验算表明:原结构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部分区段的结构安全可靠度已经较低,必须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老馆加固改造工程的结构设计,运用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和多种最新的加固手段,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抗震能力和改善使用功能的协调,取得了重大工程加固改造的良好经验。  相似文献   

2.
某教学楼建于1991年,地下1层,地上9层(局部为11层),大屋面建筑高度为34m,由于原设计按78规范设计,在建筑功能方面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和安全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结构特点,通过运用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和多种加固手段,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和改善建筑使用功能的协调,取得了一些学校类建筑加固改造中实施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加固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礼堂加固改造工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国莹 《建筑科学》1998,14(3):33-38
全国政协礼堂是我国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54年建成,当时未考虑抗震设防,存在着明显的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问题,一些设施也明显不满足现代会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全国政协礼堂加固改造工程的结构设计,运用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和多种最新的加固手段,在保持原建筑外貌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抗震能力和改善使用功能的协调,取得了重要工程加固改造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型,重工业逐步迁出一线城市,建国初期建成的一些老旧工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工业建筑的改造加固再利用已经成为市场热点。本项目工业厂房于2006年停产,改造后作为办公楼使用。根据既有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结构特点,结合办公楼的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和多种加固手段,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和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28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参与设计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技术论证会在国家博物馆报告厅召开。通过认真的分析研讨,与会专家对该结构加固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设计单位采用的加固方案和技术措施是恰当而先进的,方案中30年使用年限比较可靠、可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博物馆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技术评审稿》标志着国家博物馆原建筑保留部分的结构设计工作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相似文献   

6.
校舍建筑抗震能力分析与结构改造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兆光 《建筑》2010,(4):63-65
对既有校舍建筑进行改造和加固时,不应仅考虑被加固构件单元,还应满足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本文对校舍建筑的结构功能特点进行了描述,对既有校舍建筑的抗震能力水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校舍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判断标准,抗震加固的侧重点及基于校舍建筑整体性的抗震能力加固的技术措施与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行业资讯     
国博改扩建保留部分加固方案通过论证 本刊讯 由中国建筑技术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参与设计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日前顺利通过技术论证。 论证会上,该院顾问副总工程师王亚勇向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博物馆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的技术特点及难点,如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消能减震支撑的使用,设计中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和加固工程量的经济分析等。 与会专家就加固设计方案中设计使用年限、设防标准及加固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结构加固方案给予了高度评…  相似文献   

8.
对历史保护建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地基基础加固托换、内部结构置换、增设地下室等全方位改造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上海科学会堂、和平饭店、外滩源33号等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工程。在重塑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少墙框架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不可避免的会在实际工程中出现,尤其是在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与改造项目中。文章介绍了少墙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以及规范中的定义。通过对规范的分析,给出了此类结构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法。最后,以海南某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引入少墙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成功解决了该建筑原有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希望能为类似既有建筑的功能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顺利通过技术论证2 0 0 5年 2月 2 8日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参与设计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技术论证会在国家博物馆报告厅召开。通过认真的分析研讨 ,与会专家对该结构加固方案给予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都江堰地区建筑震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章 《建筑技术》2009,40(6):531-534
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害实例分析都江堰地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证明规则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建筑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首要保证;地震区的建筑应为延性结构,增强结构延性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合适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对提高结构的延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东方文德广场由A~D共4幢住宅塔楼和E幢办公塔楼组成,塔楼最大高度119.3m。本工程存在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错层、大底盘多塔楼和高位转换等超限情况,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相关公共建筑抗震鉴定可知,不应过多的将抗震性能缺失仅归于施工质量问题上,而不少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在抗震概念设计方面的先天不足,存在结构形式不尽合理.本文结合某框架结构的公共建筑,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及抗震性能鉴定.主要从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承重构件材料强度,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及连接等方面对其进行安全及抗震性能鉴定.提...  相似文献   

14.
浅析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的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筑中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抗震性能要求的提高、使用功能的改变以及施工过程中原有设计要求的变更等原因,对已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进行结构加固设计也是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见的设计问题之一。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的加固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悄况选用适宜的加固方法,进行仔细的计算验证,并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在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时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一幢二十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的加层加固设计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同时对增大柱截面加固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介结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供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其中对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的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对外部空间充分的绿色植物设计将是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相比较能够大幅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解决高层建筑设计时经常出现的连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问题,且其抗震性能优越,构造较为简单、造价不高、施工难度不大。目前尚缺少这类结构构件设计的技术标准,本文提出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设计应用时的有关构造做法、计算方法和有关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炳章 《建筑技术》1997,28(12):833-835
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在抗震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得了长足的进步。抗震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处于世界前沿的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有了很大发展,还进行了2亿m^2建筑的抗震加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控制缝对砌块建筑抗震性能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顶层墙体设置控制缝的七层砌块住宅房屋 ,本文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反应计算 ,并与非设缝情况进行对比 ,研究了控制缝对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为实际工程中控制缝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卷烟厂是工业建筑的一个门类 ,近几年卷烟厂的建筑设计 ,在设计方法与观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高 ,在总体规划上体现了绿色卷烟建筑在生态方面的追求 ,在建筑文化性、艺术性的表现以及在建筑自动化、智能化等许多方面 ,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洛阳隋唐城明堂遗址保护建筑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兴  徐珂  田立强 《钢结构》2011,26(8):26-31
洛阳市隋唐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为古文物保护建筑,为满足古建保护设计思想,要求结构设计不破坏古文物、结构材料可以重复利用、结构可逆(拆除再安装).采用钢结构形式,除个别部位外结构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接、可逆施工,按保护遗址可区分识别的原则进行设计,为大遗址保护性建筑提供创新的结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