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以一般模糊数、区间值模糊数以及犹豫模糊元混合表征的新产品方案评价问题,在合理化丰富新产品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类混合信息表征的新产品方案评价模型。考虑决策者风险态度以及属性偏好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利用前景理论获取新产品属性权重。利用高鲁棒性的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获取新产品方案的最终排序结果。通过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多属性决策方法通常主观地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没有考虑指标间的影响关系;数据包络分析法无需指标权重,但其优化得到的指标权重不能反映客观的指标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将决策实验与评价试验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相结合,采用决策实验与评价试验法分析指标间的影响关系,确定指标的重要度,从而修正数据包络分析优化得到的指标权重。采用二元语义表达模型处理专家给出的语义评估信息和指标影响关系信息,通过分析专家评估值与其他专家评估值的贴近度确定专家动态权重,并采用结合二元语义决策实验与评估试验法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候选方案的综合评估值。以某医院传感器医疗设备选择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品设计方案优选过程没有同时考虑用户与决策者偏好信息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基于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广义马田系统的方案优选方法。该方法运用语义施密特正交马田系统计算指标的初始权重,根据用户与决策者的偏好采用模糊Kano与程度分析的方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为处理指标之间交互作用以及不同量纲对决策结果的影响,融入偏好信息进行方案优选。以某汽车概念产品设计方案优选为例,验证了所提优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客户需求偏好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产品创新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决策过程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偏好特征,研究了考虑客户需求偏好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评价方法。基于对客户需求偏好的分析,提出集成Kano模型和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提升了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性并使客户需求偏好信息有效地反映到评价过程中。考虑到方案评价中决策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粗数决策信息处理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融入上述指标权重并计算各方案的粗数区间差异系数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方案的优选。以电冰箱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决策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评估水润滑尾轴承的性能,提出了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润滑尾轴承性能评估模型。从摩擦、磨损、减振、摩擦噪声性能4个维度选取6个关键参数建立评价体系,构建专家偏好系数选择模型,并基于该系数对经过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线性加权组合得到综合权重,选取合适隶属度函数求解模糊评价矩阵,在综合权重和模糊评价矩阵的基础上获得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考虑了专家偏好主观性,还考虑了数据客观性,可实现对所有水润滑尾轴承的相对优劣评估,且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制造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制造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估方法。对制造系统复杂网络的节点、边、局域世界和网络生长模式进行定义,建立了对应的复杂网络模型;构造了制造系统脆弱性的评估框架,从结构脆弱性和功能脆弱性两个维度进行具体评价;基于系统复杂网络的拓扑特性评估其结构脆弱性,基于系统的功效性指标评估其功能脆弱性,综合两种脆弱性建立系统的整体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以发动机装配制造系统为例,通过建立该系统的复杂网络模型,评估系统的脆弱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安全运行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复杂产品的配置质量,提出基于灰色关联与权重顺序交叉的产品配置方案重构技术。根据需求配置得到备选方案集,模糊评价备选方案并计算其灰色关联系数;针对完全未知权重构建多目标模型并求解权重因子,利用可能度排序方法求取方案集排序向量。截取优质方案作为备选方案集,整理分析方案集中的各模块并构成功能模块库,在保留模块身份信息的同时对模块进行编码。依据初次配置中的模块权重大小设定权重顺序交叉重构的顺序,确定交叉次数进行重构,从而获得新的方案解集。将新配置方案解与初始方案集综合评价并排序,最终得出高质量的满意解。该方法在高档数控机床结构配置设计中进行了应用验证,通过权重顺序交叉和二次重构技术有效提高了产品配置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评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间数理论和TOPSIS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建立了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方法在计算指标权重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based AHP,IAHP)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结合IAHP、语言评价理论和TOPSIS法,建立了基于区间数TOPSIS法的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方案评价缺少合理的方法指导、主观性强,同时轮系传动方案评价指标复杂多样,难以从定性评价转换至定量评价。针对轮系传动方案的综合评价及优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Ss)的轮系传动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关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首先,在考虑了轮系传动方案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多源异构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了基于IT2FSs的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并结合了区间二型依赖有序加权平均(IT2DOWA)算子的方法,以分配指标权重;采用了构建评价函数的方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解决复杂指标数据不可量化的问题;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指标存在无法统一度量的问题,采用了概率统计结合模糊综合评价(FCE)的方法,对于轮系传动方案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最后,以某轮系传动方案为例,根据仿真分析和理论推导,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鲁棒性分析方法,对基于IT2FSs的轮系传动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定量化综合评价分数值为62.53,评价结果良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鲁棒性分析中的所有方案均保持了原先排名,说...  相似文献   

10.
魏效玲  李继勇  张昌健 《机械强度》2007,29(6):1009-1012
针对评价方案的多因素、多层次、不确定性,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熵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建立多属性决策加权集对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影响产品整体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不同层次之间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的有效合成,并最终给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简便等特点,所得优化结果符合实际,为多属性方案决策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直觉模糊MULTIMOORA的改进FMEA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中难以表征评估信息不确定性、未考虑风险因子权重和风险优先值模型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基于直觉模糊全乘比例分析多目标优化的改进FMEA方法。该方法运用可转化为直觉模糊数的语言变量表征故障模式和风险因子权重评估信息,结合直觉模糊优先加权平均(IFPWA)算子集结不同优先等级的专家评估信息,构建专家评估法和偏差最大化模型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求得风险因子权重,引入直觉模糊集成算子及改进Hamming距离对全乘比例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进行改进,确定故障模式风险顺序。以铁路线路维修FMEA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铁路应急预案评估方法中较少考虑专家行为偏好与指标关联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与模糊测度理论的铁路应急预案评估方法。利用前景理论将各专家以直觉梯形模糊数给出的评估值转化为能体现专家行为偏好的前景价值;利用λ模糊测度和Choquet积分集结关联指标前景价值,并针对各指标模糊测度未知情况,提出最大熵优化模型确定最佳模糊测度;综合评估专家先验信息、专家所给评估值信息量大小以及专家个体决策在群决策中的贡献程度等多方信息,提出一种组合赋权法以确定专家权重;提出基于投影距离的逼近理想解法以对候选预案集进行优劣排序。案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产品族复杂系统运行状态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软集和证据理论的产品族状态评价方法。从企业的工程设计、市场需求—经济、生产能力和运营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产品族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各专家偏好应用模糊软集方法获得产品族状态评价四方面指标的权重值,利用证据理论对四个方面的指标数据进行证据合成推理;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时期阶段的产品族状态指数并以不同时期阶段的指数差异来评估产品族运行状态。以小型轮装产品族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复杂任务场景下,由于制造子任务间存在多维的物料、信息、知识交互和传递关系,对匹配服务单元间的协同能力提出一致性要求,任务关系与服务协同关联匹配不精确将带来额外协调和交互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而传统任务分配模型忽视任务关系约束对分配结果的影响。鉴于此,通过任务网络与服务协同网络的动态匹配,构建了面向任务关系约束的任务协同分配方法。针对"好钢未用在刀刃上"现象,综合用户偏好和网络中心性分配任务权重,提出基于权重的服务胜任度聚合方法;针对"1+12"不协同现象,提出基于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的服务协同水平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服务群体的胜任度和协同水平,提出基于混合任务网络的多目标任务分配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改进非支配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根据用户偏好和实际制造情形,通过加权TOPSIS评估获取个性化、灵活的最佳分配方案。运用汽车云制造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在最好解、平均解和运行时间上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了所提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决策的电力变压器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存在评价指标等同对待、当风险优先级(RPN)相等时无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准确性低等不足,提出了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的电力变压器风险评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电力变压器故障模式的风险评估.该方法在对电力变压器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的基础上,选择发生度、严重度和可检测度作为电力变压器的风险评价指标;采用三角模糊数对3项风险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模糊化处理,运用熵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表现其相对重要度;通过使用模糊多准则决策理论对故障模式进行排序最终得到风险评估结果.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无法实现评价指标的区别对待和当风险优先级(RPN)相等时无法进行评估这两大不足,而且能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代生产模式下供应链网络结构复杂且具有明显脆弱性等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的脆弱性分析方案。明确了脆弱性和供应链脆弱性的概念及相关表达,设计了供应链脆弱性加权分析模型。分析了基于节点收缩法的凝聚度,通过对比网络收缩前后的凝聚度变化明确供应链网络中物理结构的重要节点;分析了网络节点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设计了改进后的加权网络节点收缩方法,通过对网络节点凝聚度的加权计算量化分析了网状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零件多个加工工艺方案优选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工艺方案选择的约束因素,建立了一种两级结构的多目标工艺方案优选模型,以加工时间、加工成本、加工质量、环境影响为主要优化指标;为解决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在评价层次模型求解时很难保证判断矩阵一致性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进行求解工艺方案优选的层次分析模型算法,在评价指标标准化阶段,采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为方便复杂高阶判断矩阵求解权重,给出了MATLAB算法。以某航空制造企业叶片机械加工工艺方案优选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满足多工艺方案优选的实际要求,验证了该方法用于工艺方案优选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机械产品是再制造工程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结合再制造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VIKOR的机械产品再制造方案选择方法。提出了基于最大偏差法的主客观结合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针对传统模糊VIKOR中方案间距离计算过程中模糊信息损失的问题,引入相对偏好关系分析间接计算其距离。最后通过在某企业机床再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测试性指标评估方法未能考虑装备研制阶段不同层次结构测试性水平动态增长的特性,导致测试性评估置信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测试性增长条件下基于层次Bayes网络模型的测试性指标动态评估方法。根据装备结构特征建立测试性指标动态评估的层次Bayes网络模型,并以测试性指标作为网络传递参数;考虑延缓纠正的测试性增长试验策略,给定测试性阶段序化增长约束条件,针对不同层次节点各阶段增长试验数据,采用单边Fisher精确检验法对测试性增长趋势进行检验,并基于检验结果确定增长阶段数;提出利用最大熵模型和改进Gompertz模型的先验参数估计方法,结合Bayes定理以及研制阶段各层次节点先验信息确定节点先验分布;进一步基于层次Bayes网络融合推理算法确定顶层节点测试性指标的后验分布,实现对装备测试性指标的动态评估,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直接运用Beta分布,具备更为准确合理的指标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群决策的质量屋方案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勇  孙枫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7):807-811
针对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方案评估问题,结合质量功能配置的群体决策特点,提出了利用质量屋的方案选择模型。对传统的质量屋结构进行了改造,以方案排序决策矩阵代替技术竞争性矩阵,从而使质量屋能够适应多属性决策需要。基于质量屋的内在模糊性和个人偏好差异,对不同决策成员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并利用质量屋输出的技术特征权重模糊值,推导加权决策矩阵。采用模糊折衷方法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先次序。实例研究表明,质量屋方案选择模型为质量屋应用于设计方案择优提供了实用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