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三元硼化物Mo2FeB2基金属陶瓷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WC进行真空液相烧结,并对烧成的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WC颗粒不影响生成三元硼化物Mo2FeB2的原位液相反应过程,其可作为Mo2FeB2颗粒的形核中心,进一步促进材料烧结致密化,且WC颗粒与Mo2FeB2硬质颗粒形成结合良好的双硬质相,弥散分布在Fe基粘结相中,有效地增强了Mo2FeB2基金属陶瓷硬度及耐磨损性能。当WC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材料硬度最高,达到HRA87.9,提高了7.2%,在砂轮对磨试验条件下其耐磨性最好,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真空反应烧结合成出Mo2FeB2硬质颗粒,并采用感应熔覆技术在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出以Mo2FeB2为强化相的硬质涂层,并对其组织结构、界面相容性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350℃真空烧结30min所制得Mo2FeB2硬质相颗粒分布均匀致密且硬度高;感应熔覆Mo2FeB2/Fe涂层的硬质相最佳含量为50%质量分数,涂层组织分布均匀孔洞较少,硬度高达65.5HRC,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磨损试验表明,Mo2FeB2强化层具有比YG8硬质合金更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以Mo、FeB和Fe等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WC、NbC、TiC多组元硬质相结合真空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_2FeB_2基金属陶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检测和耐磨实验,研究了多组元硬质相对试样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组元硬质相起细化组织和弥散强化的作用,因而提高了金属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当WC、NbC、Ti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4%和5%时,试样的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真空反应烧结法原位合成制备了Mo2FeB2基新型硬质合金,研究了Mo2FeB2基新型硬质合金及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的组织和物相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试样的密度、抗弯强度(TRS)和硬度(HRA).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都会导致合金中的Mo2FeB2颗粒形貌从近球形向长条形转变,导致抗弯强度降低.本实验烧结温度为1 270℃,保温0 min时获得的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为1 780 MPa,硬度为86HRA.  相似文献   

5.
原位反应制备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6B-48Mo-0.8C材料体系用液相烧结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2FeB2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用SEM-EDS观察分析了烧结体的组织结构与成分组成,用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与热力学计算表征了体系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该材料体系中,Fe2B、MoB2为反应中间相,Mo2FeB2为最稳定存在的相,呈条块状均匀分布在铁基粘结相中。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在Mo-Fe-B三元体系中,Mo2FeB2的Gibbs自由能最低,形成能力最强,在481.8℃开始形成Fe2B,当温度达到1293.7℃时,该体系形成最稳定的Mo2FeB2相,并使材料致密化。  相似文献   

6.
真空液相烧结Mo2FeB2硬质覆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得了Mo2FeB2硬质覆层,并对其进行了硬 度测试、弯曲强度试验与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200~1220℃进行烧结,覆层维氏硬度达到13170 MPa(1317 kgf/mm2),弯曲强度达到1168.21 MPa,并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硬质覆层材料及其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现硬质覆层内部组织结构致密,覆层与钢基体之间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并且两相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界面.并对覆层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质硼粉、镍粉和钼粉结合反应硼化烧结法制备了Mo2Ni B2基金属陶瓷,研究了Mo2Ni B2基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尺寸变化以及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物相逐渐由单质相变为二元硼化物相和三元硼化物相,并且材料的尺寸先发生细微收缩,再在硼化反应过程中逐渐增加,最后在液相烧结过程中逐渐减小;随着烧结温度升高,Mo2Ni B2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290℃达到最大,分别为1346.5 MPa和83.7 HRA,并且硬质相颗粒逐渐粗化;保温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与烧结温度一致,但在保温30min时抗弯强度最大(1453.3 MPa),保温60 min时硬度最大(83.7 HRA).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原始成分组成对材料烧结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保持Mo/(Mo+Ni)为定值,随着硬质相成分的增加,烧结体抗弯强度降低,硬度增加;硬质相成分TiN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烧结体疏松导致硬度和抗弯强度同时大幅下降;TiN含量保持定值,硬质相成分含量增加,烧结体硬度增加,抗弯强度下降;粘结相成分用Co部分替代Ni,随Co含量的增加,烧结体硬度略有升高的基础上抗弯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以钼粉、铁粉、硼铁合金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分别在真空、N2和Ar气氛下制备Mo2FeB2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了烧结气氛对Mo2FeB2金属陶瓷密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烧结温度下,试样在真空气氛下的烧结密度为8.23g/cm3,硬度为75.3HRA,抗弯强度为1246.38MPa,优于在N2和Ar气氛下烧结制备的试样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金属陶瓷在N2和Ar中烧结后,碳含量比在真空中烧结的碳含量低1.0%~1.2%,而氧、氮含量均高于真空中烧结的含量。论文还通过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的分析,发现真空气氛下制备的试样组织发育良好,结构致密,并阐述了不同烧结气氛对该材料组织结构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位反应真空烧结法制备了不同NbC含量的Mo2FeB2基金属陶瓷试样,并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bC含量的增加,硬质相颗粒得到细化且均匀分布在粘结相中;试样的硬度和耐磨性先提高后降低,当NbC的质量分数为6.0%时,试样的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制备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原料中,添加3%~12%(质量分数)TiC微粉,经球磨、压制、真空烧结后,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采用硬度计和材料试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并与砂轮对磨分析其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TiC有助于细化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和提高其均匀性,TiC能大幅度提高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硬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Mo_2FeB_2复合硼化物是日本新近开发的一种结构用金属陶瓷材料。本文在叙述硼化物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了Mo_2FeB_2金属陶瓷的制造方法、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MoS2对铁基摩擦材料烧结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oS2作为润滑组元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中.采用X射线衍射和能谱微区成份分析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铁基摩擦材料中MoS2的烧结行为,同时研究MoS2对这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铁基摩擦材料中MoS2会分解为S与Mo,且分解后的S、Mo活性很大,与材料中其他组元相互作用,或产生液相,促进烧结致密化过程;随MoS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8%,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MoS2含量为4%的材料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仲钼酸铵(NH<,4>)<,6>Mo<,7>O<,24>·4H<,2>O和硝酸钇Y(NO<,3>)<,3>6H<,2>O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煅烧-热还原工艺制备含Y的超细Mo复合粉末,粉末经成形、预烧和高温烧结制备细晶Mo合金,研究Y<,2>O<,3>对超细Mo复合粉末烧结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还原后稀...  相似文献   

15.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6% Al2O3/Mo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了6% Al2O3/Mo复合材料.研究了微波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粉末的微波烧结动力学.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6% Al2O3/Mo复合粉末形貌呈平滑多边形和近球形;Al2O3/Mo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硬度均随着微波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 600 ℃下烧结30 min的6% Al2O3的复合材料致密度及硬度达到98.1%和2.969 GPa. Al2O3/Mo复合粉体微波烧结的致密化机制是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结果,且随烧结温度升高,体积扩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微波烧结激活能在1 500~1 600 ℃范围内为201.93 kJ/mol.研究结果显示微波烧结是一种快速制备高致密Al2O3/Mo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mechanism of liquid phase sintering of an Fe-6 wt pct B-48 wt pct Mo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rmal dilatometr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 fine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of Mo2FeB2 and ferrite was produced from powders of Fe, Mo, and FeB by a reaction sintering process involving two liquid phases. The hard phase Mo2FeB2 is produced in the compact prior to liquid formation initially by the reaction 2Mo+2FeB=Mo2FeB2+Fe and later by the reaction 2Mo+2Fe2B=Mo2FeB2+ 3Fe. Above 1365K, considerable densification results from the initial stage rearrangement of the solid phases (austenite and Mo2FeB2) coexisting with the first formed liquid phase (L1). Another liquid (L2) which forms above 1415K, where Mo2FeB2 is the only coexisting solid phase, is required for complete densification. L2, having a high solubility for Mo2FeB2, provides for solution/reprecipitation process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liquid phase sintering.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the initial and intermediate stages by L1 and L2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intered microstructure of the ternary alloy. Teiichi Ando, formerly with the Technical Research Laboratory, Toyo Kohan Co., Ltd., is with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应烧结的方法,通过甲烷碳化还原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Cr2O3、TiO2和WO3)压坯,制备了其相应的多孔形态的碳化物(Cr3C2、TiC和WC)陶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检测,对反应烧结产物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种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表征.通过物相分析研究了反应烧结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利用含体积分数10%甲烷的混合气体碳化还原制备多孔TiC和WC陶瓷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200℃和1000℃,低于这两个温度时发生其他相变,有其他中间产物生成.利用反应烧结的方法制备多孔Cr3C2陶瓷时,反应烧结温度越高,碳化铬陶瓷的骨架和孔隙平均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以碳化硅晶须(SiC whiskers,SiCw)作为增韧相,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无粘结相SiCw/WC硬质合金。考察了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及SiCw添加量对SiCw/WC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1800℃下可获得相对密度高于99%的WC烧结体,其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5.99 GPa和4.99 MPa·m1/2。添加适量的SiCw可以改善SiCw/WC烧结性能和断裂韧性,在SiCw的质量分数为0.6%时,断裂韧性达到6.80 MPa·m1/2,当添加过量的SiCw时,增韧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MoS2对铁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烧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润滑组元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中的MoS2,在氢气保护下的加压烧结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分解后的Mo和S与材料中其他组元相互作用,影响摩擦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铸渗法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钢基材料。确定了以Mo粉、FeB合金粉和Fe粉为基本原料,加入C、NaF、PVB等添加剂,采用铸渗反应烧结工艺,在ZG45铸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利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铸渗覆层的金相组织,利用SEM—EDS研究了铸渗覆层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铸渗层成分分析表明,在界面结合处实现了合金元素的扩散与渗透,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与钢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初步讨论了铸渗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