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全市总面积2246km2,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83.6%,水土流失面积1761km2,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727t/km2,每年土壤侵蚀总量为656万t,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近几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了建国以来治理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8km2,治理小流域56条,治理程度55%,每年减少土壤流失220万t,增加拦蓄径流4074万m3,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莱芜市多次被省政府和省水利厅评为水土保持先进单位,2001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
一、流域基本概况 武家湾小流域地处安塞县城北20km,辖2个村的5个自然村127户541人.流域面积14.07km2,人均土地2.60hm2.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列入延河流域世行项目治理前,虽有零星治理,但工程质量低,措施单一.流域内仅有林地面积174.5hm2,窄条梯田5.5hm2.治理程度只有12.7%,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据调查,1998年全流域粮食总产16.9万kg,人均占有粮食312kg,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65%的农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相似文献   

3.
1概况 仁育官庄风沙片位于夏津县东北部,属海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域总面积6.8km2,人口2870人,耕地689hm2.区内有沙丘7处,植被多为人工植被,有少量的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主要有林木和农作物.仁育官庄风沙片水土流失面积6.0km2,其中强度流失面积1.1km2,中度流失面积3.0km2,轻度流失面积1.9km2.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冬春季节,大风肆虐,沙尘飞扬,致使河道堵塞、农田埋没、沙丘移动、土地沙化急剧发展.风蚀深度达1~2cm,年风蚀模数1400~2800t/km2.当地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副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650元,人均粮食335kg,比夏津县平均水平低1/3.  相似文献   

4.
1概况   仁育官庄风沙片位于夏津县东北部,属海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域总面积6.8km2,人口2870人,耕地689hm2.区内有沙丘7处,植被多为人工植被,有少量的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主要有林木和农作物.仁育官庄风沙片水土流失面积6.0km2,其中强度流失面积1.1km2,中度流失面积3.0km2,轻度流失面积1.9km2.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冬春季节,大风肆虐,沙尘飞扬,致使河道堵塞、农田埋没、沙丘移动、土地沙化急剧发展.风蚀深度达1~2cm,年风蚀模数1400~2800t/km2.当地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副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650元,人均粮食335kg,比夏津县平均水平低1/3.……  相似文献   

5.
一、流域基本概况武家湾小流域地处安塞县城北20km,辖2个村的5个自然村127户541人。流域面积14.07km2,人均土地2.60hm2。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列入延河流域世行项目治理前,虽有零星治理,但工程质量低,措施单一。流域内仅有林地面积174.5hm2,窄条梯田5.5hm2。治理程度只有12.7%,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据调查,1998年全流域粮食总产16.9万kg,人均占有粮食312kg,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65%的农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二、综合治理思路与主要做法1.兴修梯田,确保仓中有粮1999年,流域抓住世行项目的机遇,在县项目办的…  相似文献   

6.
一、流域基本概况 甘肃省崇信县刘家沟小流域位于崇信县城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向土石山丘陵区过渡的残塬沟壑地带.流域总面积28.4km2,涉及2个乡7个村3892人,人均耕地面积0.42hm2.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为7650t/km2·a.流域内植被稀疏,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1998年,人均纯收入704元,人均产粮386kg,林草覆盖率仅为11.45%.  相似文献   

7.
1 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1992年,水利部公布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结果,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71万km2,占流域土地面积的12.9%.到200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显示,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6.27万km2,占流域土地面积的14.2%,流域年均水土流失量1.85亿t,水土流失侵蚀模数2 795 t/km2·a,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为例,应用RUSLE模型研究分析其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表明:小城子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2150t/km2·a,该数值与2013年水保治理建设项目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计算结果精准度较高;流域内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1.8万t;从侵蚀强度上,轻度和中度侵蚀面积为1.92km2、0.9km2,分别占水土...  相似文献   

9.
铁石小流域地处信丰县铁石口、大塘埠镇境内,涉及铁石、芫莆、坝高、寨背、羊马等5个行政村,2102户,总人口10598人。流域面积34.5 km2,有水土流失面积8.29 km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540 hm2;中度水土流失157.8 hm2;强度水土流失131.2 hm2,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601.6 t/km 2·a,年土壤侵蚀量达3.16万 t。地表植被覆盖率为55%。流域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高程162.1~476.3 m。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水量1519 mm。铁石小流域于200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2004—2005年对该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东马风沙区位于平原县王大卦乡东屯一带,总面积12.5km2,水土流失面积8km2,涉及10个行政村,人口4644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木覆盖率仅为6.4%,多年平均风速3.7m/s,土壤侵蚀模数达3200t/km2·a,平均每年流失土壤3.4万t。水土流失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每到冬春两季,风沙满天,粮食单产仅5700kg/hm2,1998年人均纯收入1050元,群众生活极为贫困。1999年,该区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经过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项目区风沙灾害大幅减轻,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提高,效益显著。1主要治理措施1.1工程措…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四川水利》2007,28(3):48-50
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都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之中,又为生产、科技活动本身服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有其共性。都是提供科技情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都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特性。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管理的质量,必须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科技档案资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使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叙述珠江流域10年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工作成效,指出不前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站队结合工作是对水文基层测站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在站队结合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搞好站队结合,必须开拓思路,深入分析,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基层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改革的步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化站队结合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防汛,水资源利用等日益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调控利用方式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雨洪拦蓄、调控利用作为突破口,对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进行了规划与实施。经过5年的实施,不仅使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综合防治,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而且为高塬沟壑区雨洪资源的高效利用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从理论到实例两方面对中小流域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旨在为中小型水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吉祥 《四川水力发电》2000,19(2):89-90,92
结合成都院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实际 ,阐述了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做法和坚持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涟源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水利、农业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治理和监督执法力度,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监督执法成绩显著,水土保持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厨卫的渗水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厨卫易发生渗水的部位如管穿楼板处、地面同墙面结合处 ,蹲便器冲洗管皮碗处及蹲便器上沿同周围地面结合处等渗水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王俊 《人民长江》2010,41(4):107-113
回顾了长江流域水雨情自动测报技术、流量监测技术、泥沙监测技术、河道地形快速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资料整编技术、水文技术创新、水文预报预测技术、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水文监测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展示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60年来长江水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水文监测技术、水文预报,预测技术和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