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主题的地铁地下街广场是目前处理地铁地下街的一种设计手法,规划者利用在地下不同位置设置广场空间,使原本沉闷的地铁地下街空间,产生有趣的空间变化,有效的延长人们在地下街消费的步行距离,并吸引人潮在地下街聚集,对于地铁地下街的经营有重大的帮助.透过对上海市与台北市的地铁地下街广场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讨论主题式地下街广场对于地铁地下街经营与对消费者的影响,并归纳出目前在地铁地下街所采用的主题式广场设计手法,以期作为未来规划者在进行地铁地下街规划工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受到经营条件与城市发展限制的两个主要影响力时,地下街是如何结合城市场所精神的方式,包括藉由认同的方式改变地下街的功能与性质,进而重塑人们对于地下街的印象,及以定位的方式将地下街空间重组,创造新空间结构、秩序与结构特征.进而改变对地下街空间的感知与辨析.并以此逐渐改变地下街原有性质,使地下街能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与延伸.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地下街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两个主要策略,及引入策略后对地下街可能会产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21,(1)
安全城市在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其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安全,也关注非物质层面的安全。日本地下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的阶段,对于空间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作为相关研究参考的对象。文章从地下街公共通道中的行人视角出发,提出地下街安全感的相关评价要素,并选取名古屋市12个典型的地下街样本空间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语义差分法分析地下街空间要素与空间安全感的关系,得出各要素对于空间安全感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我国地下商业街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城市地下街为例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并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心理需求;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空间出发,以城市发展为宏观背景,尝试建立起日本地下街空间的研究结构。通过对实际案例、统计数据与图文资料的总结,得出地下街空间设计演变的重要推力因素——城市发展中提出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地下街与城市发展、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建筑学为理论平台,结合天神地下街、八重洲地下街等典型案例,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混合性研究方法分析地下街的空间组成、空间形式(量、形、质、分隔、界面和色彩质感),从而总结出日本地下街比较共性的4点空间设计特征,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地下街空间设计策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有序进行。地下街作为一种兼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伴随着地下街建设的普遍化、大型化以及利用人流的密集化,地下街在经营和防灾等方面的隐患也越来越突显。针对我国地下街建设法规方面的不足,借鉴日本、台湾地区以及欧美国家的地下街建设经验,提出我国地下街建设标准体系,旨在为地下街的规划建设提供规范化保障。  相似文献   

7.
地下街这一词语来源于日本,因为在其发展初期,主要形态是供步行用的地下连接通道的两侧开设商店,很象地面上的商业街,故此得名。地下街经过发展变化,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和演变,已从单一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商业、交通、停车及其他设施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我国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很长,但地下空间事业真正得到发展还是近几年来的事。地下街建设是我国地下空间利用较广的一种.从已建成的实例来看,这一利用形态在我国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围绕地下街建设的课题已提到人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下街的崛起与发展经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地下街在经过七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后,已经成为日本城市建设一个很独特与重要的商业公共空间,同时在地下街的经营管理、开发规模与法制规定发展上,也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回顾了日本地下街的发展过程,同时以日本地下街在管理、开发与营运、内部环境与城市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分析日本地下街发展而成的特色,以期能够对我国城市管理与地下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方地域特点,针对北京市的建外SOHO地下车库、三里屯SOHO地下街、北方工业大学地下停车场等案例,对多种形式地下空间生态设计策略进行调查分析,从绿视率、空气质量、照度水平、采光与通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地下空间的不同空间形式和使用要求,提出了适合北方城市地下空间的若干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1 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 2 实例分析 2.1 地铁车站等与地下街的结合(以上见上期) 2.2 与地下街连接的下沉式广场(见表2)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地下街在经过七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后,已经成为日本城市建设一个很独特与重要的商业公共空间,同时在地下街的经营管理、开发规模与法制规定发展上,也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回顾了日本地下街的发展过程,同时以日本地下街在管理、开发与营运、内部环境与城市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分析日本地下街发展而成的特色,以期能够对我国城市管理与地下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日本地下街的概况后,初步概括和总结日本地下街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地下街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城市再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组成部分;地下街的主要作用是治理城市交通,同时起到对地上商业的补充和对环境的改善等作用。文章进一步阐明地下街建设取得成功的保证是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同时指出防灾问题在日本地下街建设中受到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地铁地下街作为重要都市商业空间的延伸,特别是在商业密集型都市中,有计画的经营地铁地下街应能够创造巨大的商机.我国在近年来大规模开发地铁,同时也形成大量的地铁地下街空间,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经营地铁地下街,并创造商业利益,已是我国地铁地下街所面对之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最具活力却拥挤的城市中心区亟需扩张。城市中心广场逐渐向下发展,而地下空间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广场上下割裂。出入口空间在其中承担沟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且目前仍存在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行为活动为导向,总结不同类型地下街出入口空间的上下联动行为需求及现状问题,从形态组织、文化功能、通行效率、安全可达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空间上下联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蚌埠市淮河路地下街设计项目的背景与概况、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与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城市核心区的地下街规划过程中,如何在藉由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方式,确保地下街的空间环境、人流、景观与城市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地下街的开发,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能够扩大城市便利性、重新定义场所精神、发掘土地潜力、结合低碳技术、人防工程与城市防灾,谋求地上地下商业的共同发展,并创造出城市核心区中舒适与宜人的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下街作为现代城市捷运系统的重要商业空间,地下街的内部空间如何创造出具经济效益、展现出城市本身文化的特质,并能成功而持续地对地下街进行经营,是目前地下街在开发与经营上的一个主要课题.由对台北东区地下街的商业空间进行分析,藉以归纳出地下街在塑造商业空间的设计方式与将城市文化精神加入地下街空间布局的经验,并对于我国未来在其它城市开发地下街时能够提供开发与经营上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地下街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许多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剧院、地下娱乐城、地下铁道、地下隧道、地下停车场相继在各大城市竣工使用。 地下街的出现,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给消防安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地下街失火,人们如何逃生避难? 地下街开放面积小,天顶较低,失火后3—8分种就会发生“变燃”,这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可增加到6%-7%,一氧化碳含量可增加到2%,二氧化碳含量可增加到13%,空气温度升高;以致超过了人身安全的极限值。所以,地下建筑物比起其他建筑物来,失火后人们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提出了建设地铁、共同沟。地下街是解决杭州市政建设矛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下工程消防设计及实例分析总参第四设计研究院陈克志日本地下工程消防设计概述城市的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愈来愈为人们广泛重现,日本地下街的出现,为开拓地下空间提供了范例。日本自从1930年在东京惜地下铁道通道改建成地下商业街道以后,经过几十年...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地下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的城市生活中和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领域中,地下街都占有重要位置。每天约有1200万人进出地下街,平均每9个国民中就有一个。同时,日本地下街在国际上也有较高声誉,不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效益和建造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先进的水平。学习和研究日本在这一领域中的经验,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提供一些有关日本地下街建设的基本情况,并适当加以评介,其他一些专门性问题则在另文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