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球纤维需求量在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在新增需求中,化纤将占据主导地位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和消费地区,而且在主要纤维品种上具有话语权。然而,亚洲化纤工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目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动带来了压力,亚洲化纤乃至全球化纤业目前正寻求突破。在此背景下,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国台  相似文献   

2.
<正>5月14—15日,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协会组织高层代表团参加了本届会议。并且特约越南纺织化纤代表团作为观察员参会。首先,大会宣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预定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后还组织参观中国大陆的部份纺织和石化有关设施。最近台湾的各化纤业巨头也接到了邀请,目前他们正陷在去与不去的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4.
主题为“世界化纤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战略”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于今年5月19~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纺织工业部举行的一次大型国际活动,是继前三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以来规模最大、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外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到会的外宾有世界著名化纤公司的代表,中国纺织界的老朋友,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积极倡导者、发起者、世界化纤界著名学者、德国化纤专家A-lbrecht博士,国际人造丝及合纤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5.
亚洲及国际纸业界人士纵论中国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艺 《中华纸业》2003,24(1):56-57
第十届亚洲纸业(公会)会议(以下简称“亚纸会”)于200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日本九州宫崎市举行。大会由日本制纸联合会(JPA)会长大国昌彦主持。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代表共99人出席。亚洲浆纸业会议举办迄今,已近20年历史,它属于区域性民间组织性质。目前中国大陆纸业界尚未正式加入该组织。第十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取得几点共识:(1)区域性经济体已经形成,亚洲纸业应协力合作,共谋亚太区域纸业共存共荣之发展。(2)亚洲区域市场俨然成形,中国大陆纸业发展已成关注焦点。第十蓬勃发展的中国纸业…  相似文献   

6.
主题为“世界化纤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战略”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于今年5月19~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纺织工业部举行的一次大型国际活动,是继前三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以来规模最大、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外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到会的外宾中有世界著名的化纤公司,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台湾人造纤维制造业产值达新台币910亿元,占整体纺织产业新台币3,852亿元的24%,重点开发差异化、智能化及环保型纤维4月13日~14日,第十一届亚洲化纤会议在印度孟买召开。亚洲化纤会议是亚洲化纤行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化纤领域对外经济合作及科技交流,吸取和借鉴世界化纤工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我部定于1992年5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四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第一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是1985年在京召开的,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和声誉.本届会议的主题是2000年化纤工业发展的趋势与战略.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界知名人士及世界著名化纤公司和企业界的代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于1990年5月16~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吴文英部长致开幕词。季国标副部长作了题为“2000年中国化纤工业的展望”的报告。化纤司司长诸祥坤介绍了“中国化纤品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纺织导报》2003,(1):16-17
2002年9月,已成功举行8次的“北京国际化纤会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并在上海举行。作为国际化纤界一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盛事,8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探讨的主题记载了17年来中国和世界化纤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海2002)”讨论的议题广泛而前瞻 :既有对新世纪化纤工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国际化纤及化纤原料市场的展望,也有对化纤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讨,对产业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用前景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扩大中国化纤业界与世界化纤业界在信息、产品、新技术、贸易、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