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京芳 《中氮肥》2005,(3):57-57
大型高压电动机绝缘的可靠性是电机寿命长短及可靠性的重要标志。电机定子绕组是电机的心脏,其寿命直接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我公司有高压电动机28台,其中同步电动机12台,异步电动机16台,均采用B级绝缘,除1台3#铜泵电动机为全封闭空冷电动机,绝缘良好外,其余高压电动机皆为开启式电动机,每逢阴南季节,定子绕组对地绝缘小于6MΩ,甚至降为0,严重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乌石化公司热电厂1号机定子线圈绝缘老化导致接地事故的原因及定子线圈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小氮肥》2017,(8)
很多同步电动机都是由于连续运行造成电机温升,引起电机绝缘降低导致定子绕组击穿短路而烧毁,不仅会造成系统系统停车事故及设备损坏,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通过将同步电动机底座下部风孔排出的热风回收,利用轴流风机强制抽风,以降低电动机工作的环境温度,此时电机定子温度最高只有118℃(周围环境温度为41℃),比加装专用散热通风系统降低了30℃。该电动机在安全温度范围之内运行,大大减缓了电机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直接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李丽  林宪章  张震 《化学与粘合》2000,(2):89-90,92
文章介绍了以一种新型环氧树脂为原料,用于特种电机定子绝缘浇注的有关工艺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发电厂,包含发电机、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电力电缆等各种电气设备。其中也包括大量高、低压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由于电磁力的原因,定子线圈端部和引线将受到较大的电动力作用。随着电机运行年限的增长,定子线棒的绝缘材料逐渐老化,电机运行时频繁启动,对电机寿命危害更为严重。线圈端部槽口处和绕阻连接线焊接部分成为遭受电动力破坏的薄弱环节。开焊断股、温度升高.进一步恶性循环而使绝缘损坏造成对地或相间短路,使高压电机发生严重损坏事故。怎样预防电机故障,及早发现电机故障的隐患是摆在电气试验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现场实际事例,结合传统和现代试验方法对大容量高压电机定子绕阻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对以后防止电机烧毁及损坏,保障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5年,我们在越南建江省安装、调试8.8t机立窑生产线过程中,发现两台380kW/6000U高压电机和一台75kW/380V二破电机受潮,绝缘较低,其中用于2500V绝缘表测得两台6000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绝缘电阻小于100MΩ。用500V绝缘表测得75kw/380V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为0。据  相似文献   

7.
在发电厂,包含发电机、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电力电缆等各种电气设备。其中也包括大量高、低压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由于电磁力的原因,定子线圈端部和引线将受到较大的电动力作用。随着电机运行年限的增长,定子线棒的绝缘材料逐渐老化,电机运行时频繁启动,对电机寿命危害更为严重。线圈端部槽口处和绕阻连接线焊接部分成为遭受电动力破坏的薄弱环节。开焊断股、温度升高。进一步恶性循环而使绝缘损坏造成对地或相间短路,使高压电机发生严重损坏事故。怎样预防电机故障,及早发现电机故障的隐患是摆在电气试验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现场实际事例,结合传统和现代试验方法对大容量高压电机定子绕阻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对以后防止电机烧毁及损坏,保障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电机发生绝缘击穿的特点、原因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绝缘结构老化的主要特征、薄弱的环节和影响绝缘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提出延长电机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亚平 《中氮肥》1990,(1):79-80
一、概述我厂新安装的透平循环压缩机为内置式,即电动机和透平压缩机直接联接后一齐置于高压容器内,并在高压气体介质中运转。与往复式循环压缩机相比优点甚多,但对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置于高压容器内电动机的绝缘问题。1986年3月9日,该电机在运行中,因电机定子内进氨、水和油等杂物,使定子线圈绝缘下降,发展到两相对地,造成定子线圈相间短路。虽过流保护跳闸,但定子铁芯及线圈仍被烧毁。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厂发生一起JR158——8,6000V,380kW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匝间绝缘损坏事故。 该电机用于φ2.2×6.5m生料磨,时间约为2年,查有关资料:定子耐压13000V,转子耐压2500V,均有合格的测试报告单。查表与测量相间绝缘和相对地绝缘电阻均可。我们把问题的重点放到高压起动柜上。  相似文献   

11.
郭云飞 《河北化工》2013,(6):100-101,156
针对煤矿主井车房主提升直流电机接地故障,探究如何能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好的处理效果。通过研究分析,采用对主井电机故障定子结果进行绝缘检测判断、分析,来确定故障点的确切位置,并最终使得故障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波波夫超稳定性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选择定子电流为状态变量,利用波波夫超稳定性(Popov)理论确定转子转速、转子电阻和控制绕组电阻的自适应律,然后将由观测器得到的定子电流直接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根据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稳定性原理,得到估计速度的自适应规律,而超稳定性保证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和速度的渐进收敛性。理论分析表明,所探究的方法保证了速度辨识算法的全局渐进稳定性,经过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罗卫华  肖海 《化工文摘》2010,(11):56-57,60
介绍高压异步电机的一种降压起动方式。以西门子S7-200CN系列PLC为控制器件,起机时对串接在电机定子绕组中的液体电阻进行调节,起机结束后,通过星点柜将液体电阻短接,从而实现起机时起动电流小、电网电压无明显压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几种启动方式,结合了各种启动方式的工程经验;例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机的定子绕组启动电流参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机负序分量限制、三相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启动过程和参数;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机的过载和三相不对称状态;三相同步电机的投励失败对电机的不对称的影响;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影响高压电机正常启动的故障原因:三相不对称不平衡状态,并基于三相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做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种启动方式;三相不对称分析;同步电机投励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阐述磷铵装置造粒机6kV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频敏变阻器启动原理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造粒机除去氨分布器上的结块需要其能正、反转,介绍电机定子部分正、反转的改造,转子部分无刷频感启动器的改造情况。改造后无刷频感启动器运行稳定,电动机转子部分没有发生电气故障;通过造粒机反转,粘结在氨架上的物料很快清除,从而使各种消耗降低,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化学工程师》2004,18(7):61-62
本文介绍了H9110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的热老化试验、常态电老化试验和热电老化试验,并以其在高压电机少胶VPI绝缘结构和低压散嵌绕组电机上的实际应用为例,提出高、低压电机通用绝缘浸渍树脂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0kV 直配电机和6k V 电动机在化工系统应用实例的多方面比较,指出10kV 直配电机具有减少建设投资和节能的突出优势,并对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温黏度实验和浇铸体力学性能测试来优选自制改性固化剂CUR–1的配比,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过程差示扫描量热并对固化物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制度,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壳体或结构复杂的回转体类结构件的碳纤维湿法缠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中低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用湿法缠绕工艺制作单向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环(NOL环)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CUR–1的含量为15份时,树脂体系具有适于湿法缠绕工艺的黏度和使用期,树脂可在80℃完全固化,同时浇铸体拉伸强度为84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3.8 GPa,断裂伸长率为5.4%,热变形温度为131℃。该树脂体系与纤维粘结性好,NOL环力学性能高,NOL环拉伸强度为2 451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46 GPa,层剪切强度为55 MPa。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continuous PA6/single‐wall nanotubes (SWNTs) nanofiber yarns were obtained by a special electrospinning method;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the electric resistance‐tensile strain sensitivity of the as‐spun yarns were specially studied. 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spinning proces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and mechanical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parameters for th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were operation voltage = 20 kV, spinning flow rate = 0.09 ml/h, and winding speed = 150 rp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showed that the SWNTs have align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nanofibers and thus formed a continuous conductive network 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A6 nanofiber yarn and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about 0.8 wt%.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yarns at different stretching ratios were also measured with a custom‐made fixture attached to the high‐resistance meter, and for a given carbon nanotube concentration, the conductivity changes almost linearly with the tensile strain applied on the yarns. POLYM. ENG. SCI., 54:1618–1624, 2014. © 2013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20.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中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缠绕中张力的控制是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张力产生的分析,论述了分别采用磁粉离合器和力矩电机作为控制元件,对张力进行有效的两种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