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分阶段在本辖区内的乡镇和行政村人口密集区,尽快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双模覆盖,实现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让县级已通电自然村的农民群众都能够免费收看、收听到地方台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梁波 《电视技术》2021,45(4):53-56
随着广电总局关于直播卫星业务需求政策的出台,利用直播卫星进行地方节目的传输覆盖成为解决边远山区听广播和看电视的有效手段.基于此,从前端集成、国内信号传输、直播卫星信号覆盖、系统安全管理以及责任区域划分等方面详细介绍曲靖市广播电视台利用直播卫星低成本、高效地提高本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的实践,为解决西部山区群众收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直播卫星节目监测平台的研究现状和意义,之后详细讲解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直播卫星节目监测平台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实现功能,对直播卫星节目监测平台容易出现的技术故障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户户通是针对有线未通达的农村牧区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的政策,具有的功能之一就是免费接收本地地面数字电视,本文基于户户通的覆盖问题,介绍了1kW数字电视发射机系统和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的原理、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线电视》2012,(3):261-261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将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向"户户通"迈进,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互为补充的综合全覆盖网络,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一是深入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努力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目标;二是强力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覆盖;三是精细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努力消除特殊盲区。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覆盖主要采取有线联网、无线覆盖、卫星直播覆盖等方式,而我们当地的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为了尽快将信号传输到县市,经过对多个技术传输方案进行论证,决定选用快捷经济的SDH网络进行节目传输。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尽快实现本地广播电视在辖区内的有效覆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广电资讯     
《西部广播电视》2011,(10):14-14
五年内广播电视有望覆盖全国偏远地区“户户通” 从目前召开的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利用直播卫星开展的公共服务,将调整并完善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格局,全国有望在5年内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户户通”。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全国第一个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公共服务工程的省(自治区)级地方,工程中首次探索应用了卫星和地面双模接收方式,率先通过对接收终端的定位监控,实现了对接收终端的可管可控、统一管理和维护,从而使得整个系统更具安全可靠性.本文从宁夏户户通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背景、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在农村地区利用广播电视新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覆盖的新做法.  相似文献   

9.
宁夏是全国第一个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公共服务工程的省(自治区)级地方,工程中首次探索应用了卫星和地面双模接收方式,率先通过对接收终端的定位监控,实现了对接收终端的可管可控、统一管理和维护,从而使得整个系统更具安全可靠性.本文从宁夏户户通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背景、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在农村地区利用广播电视新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覆盖的新做法.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为“三农”服务的精神,各地采用了各种方式来扩大多套电视节目在广大农村的覆盖;现在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启用,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数量和质量。但从广大的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来看,一般喜欢收看中央台的节目、本地台的节目和各种专业频道的节目,直播卫星的节目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收看需求。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工程的推进实施有效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从“十一五”开始,直播卫星覆盖技术在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的广泛运用,受益农户能够高质量免费接收中央台和各省(市、区)卫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肯定。在优先保障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好州市、县的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问题,满足群众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当地政策和身边发生的新闻,成为州市、县级广电部门最为迫切的重点工作。本文探讨运用无线数字电视技术,通过骨干台大功率覆盖与小功率多布点相结合,解决城郊与山区同步覆盖,实现州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盲区方案进行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2.
言论     
《世界宽带网络》2011,(10):22-22
积极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让农民群众收听、收看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节目覆盖:1、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以户户通为主,在有线电视末通达的地区进行推广普及,这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在农牧区的主要手段,其中也要把内蒙古电台、电视台所有节目,集成到直播星播控平台覆盖下去。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正式提出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手段彻底解决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经过多年的准备,2008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直播卫星,并开始卫星直播业务。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用户总数超过3400万户,成为全球最大卫星直播系统。本文介绍了我国卫星直播事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发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圻 《电视技术》2014,(6):39-41
农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仅关乎广大农村人民群众享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均等化、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工程。随着贵州"村村通"实施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如何切实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体系的建设,以保障直播卫星确实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天天通、优质通,成为当地广电主管部门及网络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贵州广电提出,通过"局网合力,共建农村广播电视长效服务体系",为我国直播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播电视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应该对迅猛发展的卫星数字电视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对我国现行政策进行全面审视,从而作出正确抉择,加速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发展。一、一场改变世界的卫星电视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利用卫星进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就为世界许多国家所关注。我国自1985年从“租星过渡”开始利用国际卫星传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时的广播电视覆盖不足65%,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4%~95%。卫星电视技术为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促进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卫星传输技术异军突起,一改当年节目传输采用的短波、差转、微波接力的传统方式,使得节目传输质量、效率大大提高,成本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管理系统是针对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服务开发的一个集客户管理、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于一体的用户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采用光缆路由的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方案,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地大量已建光缆网络,在需要延伸覆盖的山区,半山区和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通过设置宽带发射基站,实现本地节目的大面积覆盖,提高本地节目的有效覆盖率。曲靖市广播电视局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提高市级电视台节目的有效覆盖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线电视》2012,(Z1):360-360
近日,黑龙江广电局到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研究推进直播卫星覆盖工作。要求省网络公司作为大型国有公共文化服务企业,要承担一定的公益职责,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惠民生"作为重要职责,要不断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特别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直播卫星覆盖任务,让广播电视未通达地区的广大群众听到广播、看上电视,为全省早日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卫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主要有两种基本应用,一是进行用户覆盖的卫星节目,包括用专用卫星和直播星两种方式进行覆盖;二是新闻采集系统(SNG),作为制作素材进行点对点的传输。大型的节目提供机构,比如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都设置有其专用的卫星转发器进行节目分发,而目前各省、市台之所以没有建立如此高效的分发机制,是因为交流量未达到开辟专用的卫星传输通道的水平。那么是否可以利用各省原有上行设备和覆盖用传输通道开辟节目交换平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