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年11号台风于8月18日开始影响淮河流域,其中,沂沭泗流域的沂河、沭河、邳苍地区降了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沂沭河中上游。由于暴雨集中,强度大,沂河、沭河、中运河相继出现较大洪峰。在洪水到达前,淮委、沂沭泗局防办作了准确的洪水预报,并精心研究了调度方案。1997年完成的水毁修复及度汛应急工程,改善了防洪工程状况,为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战胜台风暴雨洪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汛期,受台风"利奇马"强降雨影响,8月10—11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河、沭河发生编号洪水,沂河港上站、中运河运河镇站出现1974年以来最大洪峰,新沂河沭阳站出现超历史洪水水位。淮委严格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把防汛抗洪作为压倒性的中心工作,精准调度、科学处置,成功防御了沂沭河洪水,保障了淮河流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学才 《治淮》2001,(9):45-46
骆马湖管理处组建于1985年,现有在职职工261人,隶属于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管理沂沭泗流域下游江苏境内的新沂河、中运河、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骆马湖等河道堤防工  相似文献   

4.
“东调南下”是一项解决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水系洪水出路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扩挖新沭河和建设分沂入沭等工程,将山东省境内沂河和沭河的洪水提前东调入黄海,减少苏北地区的洪水压力。这部分工程简称为“东调”;另一部分是通过治理南四湖和扩挖韩庄运河、中运河等工程,使南四湖流域的洪水通过扩挖的运河,入骆马湖,由新沂河入黄海,从而减轻洪水对鲁南地区的压力。这部分工程简称为“南下”。  相似文献   

5.
今年入汛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发生三次较大的暴雨洪水:8月13~21日为第一次降雨过程,其特点是雨期长,范围广,次雨量大,淮干上游、洪泽湖周边、沙颍河、涡河上游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位于暴雨中心的泗阳、泗县、吴陈河、蒙阴的雨量分别为411、340、316、307毫米。8月1~8日在沂、沭河地区又普降暴雨,形成第二次降雨过程。暴雨中心集中在沂河临沂、沭河大官庄以下地区,使沂沭河及中运河形成一次中等洪水。新沂河沭阳  相似文献   

6.
孔善能 《治淮》2005,(12):14-15
2005年沂沐泗流域是继2003、2004年后,连续出现的第三个丰水年,汛期流域平均降水量86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7%,列1953年有连续资料记载以来第一位.沂河、沭河、中运河、新沂河等流域内各主要河流多次出现洪水过程,沂河临沂站最大流量5030立方米每秒;沭河大官庄最大流量133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运河站最大流量2680立方米每秒,为1974年以来最大流量;新沂河沭阳站最大流量4240立方米每秒.南四湖上级湖南阳站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高水位35.35米;下级湖微山站出现了1974年以来最高水位33.44米;韩庄闸最大泄量1840立方米每秒,列历史第一位.沂沭泗局在淮委的正确领导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科学决策,灵活调度,夺取了2005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7.
骆马湖防洪水系江苏境内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魁 《江苏水利》2001,(11):18-19
一、概况 骆马湖流域面积55770万km~2,其中南四湖地区31365万km~2,沂沭河地区14450万km~2,邳苍地区9955万km~2。南四湖汇集泗河、沂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入骆马湖;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经山东临沂至江苏邳县入骆马湖,在山东刘家道口辟有分  相似文献   

8.
大官庄水利枢纽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关键控制工程,是沭河、分沂入沭河道、新沭河、老沭河连接的咽喉,承接沭河来水和沂河部分洪水(分沂入沭河道调尾后),控制分泄入新沭河和老沭河。就近将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为扩大南四湖洪水出路创造条件。 大官庄工程于1993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历时两年,  相似文献   

9.
吴成志 《治淮》1992,(9):18-19
沂河、沭河发源于鲁南沂蒙山区,平行南流进入苏北,分别经骆马湖、新沂河、新沭河入黄海,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骨干河道。历史上沂沭河洪涝频繁,灾害严重。建国后,经导沭整沂、沂沭河洪水东调等工程治理和面上的水利建设,先后在沭河中下游修筑了截断沭河的拦河大坝,开挖了沭河溢洪道和导沐经沙入海的新沭河,建起了控制沐水分流的人民胜利堰及新沭河泄洪闸;在沂河中下游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苍分洪道,建起了控制沂河洪水东调、西泄的彭家道口分洪闸及江风口分洪闸;在多次培修沂沭河堤防的同时,在沂沭河上游建起了大型水库9座,中型水库26座,大中型水库控制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沂市属缺水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5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3.6亿立方米,境内河流众多,分属沂河、沭河和中运河水系,统属淮河流域。近年来,由于工业污、废水的排放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沂、沭、枋河河流水体均被污染,沂、沭两河污染尤为严重。沂河1995年3个断面取样水质化验,主要为有机污染,以地表水三类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技术史层面研究了京杭大运河各时期工程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杭大运河的遗产构成。主要结论如下:(1)大运河具有独立的工程体系,是界定其遗产时空范围的重要依据;(2)京杭大运河以其工程体系的完整性,区域特点的鲜明性应当作为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3)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核心构成是水利工程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四大工程系统组成。京杭大运河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规划、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4)京杭大运河具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双重特点。京杭大运河运用的500年为黄河夺淮南行期,在黄河泥沙和持续数百年的水利建设影响下,区域江河湖泊演变之剧烈,是世界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2.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水利学报》2016,47(9):1177-1187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保护工作应统筹规划、区分对待、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在用类遗产保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和运河水利科技文化史的展示宣传。  相似文献   

13.
南运河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下游河段,过去水量丰沛,航运畅通,20世纪70年代以后断流。为恢复运河原有功能,并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做好准备,建议搞好水量调度,增加引黄水量和引江东线生态供水指标,进行规划治理,搞好社会融资,增强水利景点,打造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提升城市品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立了运河工程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运河工程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方法。文中以德州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和价值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是闻名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目前大运河的河道、遗产和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针对大运河保护对象的特点,以及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大运河遗产水利专项规划,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和民众共同遵守的准则,并科学地设置保护项目,以实现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多赢。本文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的认知和研究问题。其研究结论是:(1)对规划对象遗产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遗产现状的调查是实现保护规划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规划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可持续利用的保证;(2)德州段运河的工程技术与本区域水资源条件密切相关。运河连续弯道、减水坝和岸域植被等是体现本段运河遗产价值的关键工程,因此本规划的核心是水利工程保护和运河历史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18.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近几年来,大运河镇江段遭受到了严重污染,因而调引江水对大运河镇江段进行冲污释污便成了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质的一项常用的措施。为了解此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运河镇江段调引江水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该评价方法解决了水质评价中污染程度界线的模糊性问题,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信度。根据评价结果中各监测断面调引江水前后水质级别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调引江水对大运河镇江段水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作为保护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与管理体制是清代黄运两河治理的重要保障.本文着重从体制的制度层面解析其利弊,从而挖掘古代治河管理体制的资鉴、炯戒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