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治理工程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江涌  黎南关 《人民长江》2010,41(11):82-84
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针对大东湖湖泊水质恶化、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恢复江湖连通,改善湖泊水体流动性,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具体连通方案为:从上游的青山港和曾家港引长江水入东湖,由于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最终从最下游的北湖港排入长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江湖水体连通后,大东湖水系各湖的污染指标COD、TN、TP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为重建湖泊生态功能,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由于江湖通道隔截,武汉大东湖各湖泊变得相对“孤立”,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为此,武汉市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长江与大东湖各湖泊连通起来。根据大东湖目前的污染现状、工程引水规划以及长江和东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情况,分析了工程实施对湖泊生境、水生生物、鱼类及鸟类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将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湖泊的水体置换能力、减少死水区、扩大湖泊环境容量,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创造适宜的生境。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生态水网供水水质和水网区地下水质现状评价,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计算超标倍数,对水库水体增加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依据以水质参数浓度及其采样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回归方法和监测值动态变化陆线法,分析地表水质和地下水质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生态水网对东部平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松花湖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洁  孙立新  边境  朱蕾 《中国水利》2010,(19):40-42
采用修正的卡森状态指数法进行松花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红石水库水质最好,白山水库次之,松花湖水质综合评价最差。由于辉发河带入的污染物较多,造成松花湖水质上游次于下游,越到下游水质越好,丰满水库的水质最优。全流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45.64,根据本研究选择的湖泊富营养状态分级标准,松花湖流域的富营养化总体处于中营养阶段,辉发河河口富营养程度最高,已达到轻度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类比法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环评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钰 《治淮》2007,(7):35-37
一、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自然水体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东莞市主要的七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近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与评价的7座大水库水质总体较好,但不同程度地有富营养化趋势。其中有2座水库已经呈现出轻度富营养状态,4座水库属于中营养状态且富营养状态趋势明显。水库的富营养化影响其使用功能,为了保护水资源地,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库水质保护体系,以有效防止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库水质。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化驱动机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强 《人民长江》2020,51(1):80-87
富营养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与水库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近10 a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营养物质含量、水文泥沙过程、富营养化评价指数等数据及相关历史文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演化趋势,以典型河流、水库与湖泊为例,剖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河流水库湖泊,上游四川盆地与中游江汉平原是长江流域富营养化湖泊与水库的主要聚集区。②近10 a来,中度富营养化湖泊比例从2009年的31.3%增加至2018年的42.7%,水库营养水平正从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快速发展。③长江流域水体营养充足,受闸坝建设运行影响,流速减缓、流量偏枯,水体交换慢与河湖连通性差是河流、水库与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力。为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建议监测重要控制断面氮磷浓度与通量,加强农田灌溉退水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管理,开展流域水、沙、营养物质耦合输送调控。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城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制,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东湖-沙湖连通为例,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东湖、沙湖的水动力与水质变化,并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两方面,分析水质变化与水动力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湖-沙湖连通后,东湖与沙湖水动力条件改善较明显,TN浓度和TP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主流线附近水域流速增加,TN、TP浓度降低,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偏离主流线较远的水域,其流速、TN、TP浓度均变化不大;东湖子湖(汤菱湖、水果湖)、沙湖的TN、TP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速变化过程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金渭湖的富营养化状态,并探讨影响该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本文以叶绿素a(Chla)、TP、TN、CODMn和透明度(SD)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综合评价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及其成因。监测结果表明:金渭湖水质存在透明度低、营养盐含量高、有机污染相对较小的特征。TLI(∑)的范围为五月份32~47,11月份45~57,除五月份金陵河入口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均为中营养状态。在监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O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formis(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后,滇池外海各监测站点的TP、TN、NH_3-N、COD_(Mn)、Chl-a、SD及营养状态指数均优于调水前,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好转,水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背景下湖泊水质演变特征分析对湖泊水环境整治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后官湖2010~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法从年份、月份、季度、水期等4个时间角度分析了后官湖水质浓度、水质类别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8年后官湖总磷、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来,后官湖水质为Ⅳ类,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受农业种植、城镇生活污水影响最大;湖泊呈中营养化状态,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有增加趋势;四季中,除春季水质达标外,其余季节均超标;多年月平均水质除4~6月达标外,其余月份均超标。后官湖湖边与湖心的水质差别较小,说明后官湖属于均匀混合型湖泊。月均降雨量、气温和水位等水文气象指标与水质浓度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降雨量、气温与总氮、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浓度与水文气象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全太湖代表性水质指标和反映富营养化、藻类密度的指标进行线性插值,绘制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浓度空间变化图,直观反映了太湖水质总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较好地解决了监测站点密度不够的问题。虽然评价结果在水质变化较大的局部湖区存在一定误差,但该方法对于大面积湖泊水质评价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湖水质演变特征及水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长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3个水期长湖水质状况的最大隶属等级为Ⅰ类,水质较好。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对长湖2011年丰水期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除习家口水域外,全湖水体基本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对长湖水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衰退困境,而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湖量已大大超出长湖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厘清湖泊大型节制闸工程冬季不同调控对湖泊水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提升湖泊水环境质量、保障供水安全和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巢湖数字流场平台,以 2020 年冬季巢湖高水位为背景,模拟了巢湖闸稳定泄流、分时段泄流和综合泄流三种调控方案下巢湖总氮、总磷、氨氮和藻类生物量的响应特征和后续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泄流方案可降低巢湖全湖氨氮和西半湖总氮、总磷浓度,但会造成中东部湖区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全湖藻类生物量的上升;稳定泄流方案影响最为明显,该方案下全湖氨氮浓度平均下降 4.13%,藻类生物量平均上升 6.59%。开闸泄流有利于缩减湖体氮、磷、藻的总存量,有利于后期较大水时巢湖总磷、总氮浓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香溪河回水区营养状态变化特征与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2016年香溪河回水区域主要水质参数和营养状态的周年监测数据,分析并探讨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回水区营养状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潜在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香溪河回水区TN、TP污染十分严重,在调查时段内,各月份香溪河库湾水体的TN、TP质量浓度均远高于限制值,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2)香溪河回水区水体营养程度较高,所有月份均达到中营养以上水平,并在2015年8月达到富营养状态。水体营养状态从低到高季节顺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TN质量浓度是影响香溪河回水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3)香溪河回水区TN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水排入,流域上游的磷矿资源开采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库湾沿岸的点源污染是水体中CODMn与TP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水体中Chl-a质量浓度受TN、TP等营养盐的限制较弱,SD受浮游藻类和悬浮物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太湖2007—2017年蓝藻暴发治理效果欠佳,每年蓝藻暴发面积仍然很大,2017年的最大暴发面积超过2007年最大暴发面积43%,藻密度全湖普遍增加的现状,分析了太湖蓝藻暴发治理效果和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消除富营养化和在2049年之前分水域消除蓝藻暴发的目标及实现此目标的技术集成综合对策,包括消除富营养化、消除蓝藻暴发和恢复湿地三大措施,建议再次修编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等,使太湖治理由目前的治理富营养化转入治理富营养化与消除蓝藻暴发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Zooplankton play a key role in aquatic ecosystems, providing potential top-down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and linking primary production to higher trophic levels. Thus, knowledge of zooplankton dynamics is fundamental to any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human driven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lakes. Lake Erie has undergone eutrophication since the 1990s, resulting in summer harmful cyanobacterial blooms, dominated by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ince approximately 2003 in the western basin (WB) and 2008 in the central basin (CB). The effect of eutrophication on zooplankton in Lake Erie is unclear; few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rend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this period of rapid change. We used the Lake Erie Plankton Abundance Study (LEPAS) zooplankton dataset to analyze interannual trends in the dynamics of eight major zooplankton groups in the WB and CB during 1995–2020. In both basins, we found directional change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These directional trend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overlaid approximate five-year cycles in nearly all taxa, potentially linked to the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utrophi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ummer biomass of total zooplankton, calanoids, and large cladocerans but surprisingly, not cyclopoids, rotifers or small cladocerans. The surprisingly positive or neutral effect of eutrophication and M. aeruginosa on zooplankton biomass may be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bottom-up (e.g. concurrent increases in more edible algae) and top-down (e.g. changes in planktivory) forces.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9月,对晋阳湖的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晋阳湖共有浮游植物47种,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00.63 mg/L,浮游动物30种,生物量0.304 mg/L,水质类型为SCⅡa型。晋阳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