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干振碎石桩处理可液化地基土及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结合三个工程实例,分别对复合地基的桩体与桩间土进行了检测。桩体密度的检测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桩间土的加固效果检测采用双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并对比桩间土在加固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体评价和论证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消除地基土液化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此类复合地基中,桩间粉土与杂填土的挤密效果要比其它软粘土的挤密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刘勇  王伟玲  欧勇 《红水河》2022,41(2):72-75+93
为保证淮河干流息县枢纽节制闸振冲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针对节制闸地基特性,通过选取原状土地基和回填土地基进行现场试验,采取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桩体和桩间土加固效果,确定了振冲挤密砂桩施工技术参数,明确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关键环节,为类似工程积累了可靠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的检验,对静力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动力触探锤击数与复合地基承载力关系,可为今后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SG14标的端夯扩碎石桩施工,根据现场静载、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对端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承载力以及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带有桩端扩大头的夯扩碎石桩的桩土应力比一般碎石桩大,试验所得桩土应力比一般在[4.2,7.4]之间;桩土应力比值随荷载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并逐渐趋于稳定,桩土应力比值随桩长的增大而增大;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曲线(P-S曲线)呈渐变型,没有明显的拐点或变化点出现;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桩长的增大,承载力也逐渐增大;夯扩碎石桩施工能有效提高桩间土的强度,同时,对改善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石灰桩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的固结时间和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石灰桩加快了土体排水固结,使桩间土的承栽力明显比加固前提高.生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在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应考虑桩体强度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中小型残积土坝渗漏严重和坝体安全性差等问题,本文以苦湖水库大坝为例,利用高压旋喷桩形成防渗墙对其进行除险加固,详细介绍了包括注浆材料、防渗墙厚、桩体布设和搭接在内的各项施工参数,规范了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通过开挖检查、钻孔取芯、压水试验和动力触探四种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高压旋喷桩可较好地解决水库渗漏问题,且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中采用振冲碎石桩及振冲砂桩对右河汊闸坝及船闸上游引航道基础的砾质中粗砂层进行地基加固,以减少地基沉降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详细介绍加固区原地层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和主要力学指标、振冲桩的布置、施工工艺以及地基加固后的检测结果.振冲桩施工工艺简单,工程效果显著,并可节约水泥、钢材等材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赵宏龙  樊增楠 《治淮》2000,(9):24-25
国内外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很多,如换填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桩、压密注浆、硅化加固地基、碎石桩等。就其适用范围而言,水泥搅拌桩更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软粘土、淤泥质土地基,特别对超软粘土加固效果更为显著。其优点是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对土体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且工程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因此,在一般多层房屋建筑和中小型水工构造物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同时也可用作基坑开挖的边坡支护结构和处理边坡失稳等工程。  相似文献   

9.
高聚物注浆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土质堤坝防渗加固中,但对其在土体中的扩散机理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通过钻孔内注浆的方式进行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深入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的扩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会沿垂直于注浆孔侧壁的方向进行片状劈裂扩散,并对浆液周围的土体有挤密和渗透胶结的作用;高聚物的扩散面积随着注浆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废弃轮胎的利用率,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即轮胎桩复 合地基。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承载能力、桩内土体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 分析。结果表明:桩周土体的力学性质越好,轮胎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越大。当桩周土体的压缩模量与 桩内土体的压缩模量相差较大时,随着荷载的增加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其加固地基的效果较散体材料 桩要好。  相似文献   

11.
桩周后注浆技术是提高桩基承载力的重要措施。结合某工程勘察获得的场地土层物理参数,基于随机分形方法,运用Diamond-Square算法构建随机非均质地层模型;考虑桩基周围注浆过程中土层孔隙率、渗透率以及其他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流体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注浆过程中桩基周围土层物理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获得浆液扩散及结石体的不规则分布情况;注浆后桩侧和桩端周围土体、结石体力学特性显著改善,桩周注浆加固效果明显。基于非均质地层模型开展注浆数值模拟计算,可以指导和评价桩周注浆加固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树根桩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它利用小型钻机钻孔,然后放入钢筋笼、灌浆管,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结合碎石骨料成桩。它特别适合场地狭窄、净空低矮的工程和现有工程的基础托换。压力注浆能充填地基砂砾石中的孔隙,并使松散土体胶结硬化,从而增强地基的固结度,提高其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本文结合紫兰坝水电站GIS楼加固工程,介绍了基础树根桩及灌浆加固技术的优点和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3.
复合注浆法加固桩基础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复合注浆法的定义与特点,重点对复合注浆法加固桩基础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一是浆液对土体的喷射破坏作用及浆液与土的搅拌置换固结作用形成一定直径的旋喷桩,二是渗透、劈裂、挤密作用扩大浆液扩散范围,对成桩以外的土体进行有效的加固,从而达到更佳的加固效果;也使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复合注浆法能充分发挥两种注浆方法的优点,克服各自的技术和工艺缺陷,使桩基础加固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对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是由空心桩、外围水泥搅拌桩和桩周注浆土体共同承载的新型桩基础。为确定该新型复合桩在安徽省江淮地区不同工况下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引入等效弹性模量,提出了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数值计算和理论计算结果,提出能综合反映桩身尺寸影响的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等效弹性模量这一概念将非均质的弹性模量等效为均质的弹性模量,将显著降低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复杂性,桩径和桩长对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引入综合考虑桩径和桩长的影响因子DL,使得改进的理论公式更加可靠。计算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桩基承载力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挤密砂桩、振冲碎石桩、袋装砂井+土工格栅、袋装砂井+强夯共4种处理方法对液化、软土地基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4种方法对液化砂土地基及软土地基的综合处理效果,振冲碎石桩法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计算多溶洞地层桩基的极限承载力,通过MatLab平台编制了用于分析多溶洞地层桩端极限承载力下限的有限元法计算程序。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并假定材料符合Mohr-Coulomb准则和塑性关联流动法则。定义无量纲参数N来衡量各参数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根据桩与溶洞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详细探讨了6种工况下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嵌岩深度hr、上覆土层自重qs和溶洞直径D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桩端极限承载力随hr的增大而增大,随D的增大而减小,而qs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此外,还对不同工况下桩端的极限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考虑无溶洞、有溶洞下的2种桩基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粉喷桩在处理软土地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介绍粉喷桩加固地基原理,施工工艺,桩静载试验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得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溯头水电站工程拦河闸基础处理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地基加固,进行多次现场生产型试验研究粉质黏土层中的成桩桩径问题,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旋喷参数和施工工艺,提高了黏土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投资,为其他同类工程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西霞院电站厂房基础局部承载力不足,设置了后压浆混凝土灌注桩加固地基。施工中遇到了塌孔、串浆、冒浆、地基抬动等难题,采取了黏土、水泥、碎石回填,管井、减压井、挖深坑降水,变化浆液浓度和压力进行间歇灌浆,设置抬动观测点等措施,解决了难题,并通过高密度电法,频谱激发极化法,地震波测试,低应变、高应变和静载试验等方法,对扰动区充填加固效果及桩基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地层充填加固效果良好,桩基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隧道开挖会引起地表和深层土体沉降,研究地层移动规律对于确定建筑物风险等级和保护邻近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Peck公式并考虑深层土体横向沉降槽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得到了建筑物风险区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改变参数,分析了隧道直径D、基础埋深d以及地层损失率VL等对建筑物风险区大小的影响规律,推导得到了风险区的边界值(C/D)0和(x/D)0。最后,根据不同风险控制等级,提出了隧道开挖对邻近建筑物风险的初步评估方法,并将风险区划分为4个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所提风险区划分方法仅需隧道直径D、地层损失率值VL、隧道埋深Z以及沉降槽宽度系数i即可实现,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且能够反映不同参数对风险区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安全影响初步判断和风险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