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搭建了一套灭火实验平台,以额定容量为75 Ah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功率为1 000 W的铝铸加热板诱发电池热失控,分析了电池在50%SOC下的燃烧特性,研究了溴代三氟丙烯(2-BTP)对电池火灾的灭火降温效果,并在相同工况下与水、七氟丙烷、五氟乙烷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时间、最高温度和复燃情况。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溴代三氟丙烯最快在13 s内扑灭了明火,不仅灭火速度最快,降温效果最好,还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复燃。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不同灭火装置对储能电池模组火灾的灭火效果,按照实际预制舱搭建试验平台,分别考察了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热气溶胶、细水雾等灭火装置针对预制舱中单个储能电池模组火灾的灭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储能电池模组火灾,需要考察灭火剂的灭火效果和降温能力。部分灭火剂可以扑灭初期火灾,但是难以中断储能电池内部的持续反应,可能发生复燃。  相似文献   

3.
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自由膨胀、夹板限定膨胀的空间条件下,七氟丙烷灭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火灾过程中温度、电压的变化,分析灭火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自由膨胀的电池火灾,七氟丙烷可以有效终止其热失控反应;对于膨胀受限的电池,电池本身热失控过程更剧烈,灭火后持续升温时间更长,电池出现第二次热失控甚至出现复燃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综合考虑安全性以及成本问题,给电池设置适当的膨胀空间,七氟丙烷灭火剂也应尽早释放。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针对空气泡沫无法有效扑灭低沸点液体储罐火灾的状况,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和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七氟丙烷气体泡沫灭火技术研究。本项目首次提出了用七氟丙烷灭火剂替代空气发泡的七氟丙烷气体泡沫灭火技术,并研发了七氟丙烷泡沫灭火系统,成功解决了低沸点液体储罐区无可靠灭火系统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七氟丙烷气体泡沫灭火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表明,空气泡沫难以彻底扑灭凝析油、环氧丙烷、正戊烷等低沸点可燃液体储罐火灾,且不能有效控制环氧丙烷等液体储罐火灾。开发了用七氟丙烷灭火剂替代空气发泡的七氟丙烷气体泡沫灭火技术,并对环氧丙烷、正戊烷等低沸点可燃液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七氟丙烷气体泡沫可快速、有效扑灭该类液体火灾。对上述试验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昆山宁华阻燃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 IG- 5 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分别简介如下 :  一、七氟丙烷 ( HFC-2 2 7ea)灭火系统七氟丙烷 (HFC- 2 2 7ea)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开发比较成功、各项指标较为合理并可替代卤代烷的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 ,七氟丙烷 (HFC- 2 2 7ea)灭火系统目前在我国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已广泛应用。HFC- 2 2 7ea灭火剂是以化学方式为主的气体灭火剂 ,分子式为 CF3 CHFCF3 ,化学名称为七氟丙烷 ,其特点是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 (ODP)为 0 ,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该公…  相似文献   

7.
宣扬  张磊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8):1236-1239
设计和搭建了全氟己酮灭火剂抑制B类火焰效应实验系统和过火尾气采集装置,以此研究了灭火瓶充装压力对灭火过程中瓶内压力、喷嘴处压力、灭火剂输出流量、灭火时间和过火尾气组成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法测试尾气中HF含量,用气质联用法分析尾气的其它气体组分。结果表明,充装压力从1.5 MPa增加至4.2 MPa时,灭火剂喷射流量逐渐增大。充装压力在1.5~2.5 MPa时,喷射流量增幅约为30%,在2.5~4.2 MPa,喷射流量增幅约5%;随着充装压力的增加,过火尾气中氟化氢含量逐渐减少,降幅约40%。过火尾气中还含有六氟丙烯、七氟丙烷、全氟丙烷及全氟庚烷等含氟气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射流水柱与低温氮气对由穿刺引发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的防控效果,开展了不同灭火剂种类(射流水柱与低温氮气)及不同灭火剂作用时间下的锂离子电池火灾灭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射流水柱灭火剂可用作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但无法彻底阻断内部反应的进行,需较长时间持续释放作用以免发生复燃。相同作用时间内低温氮气无法持续有效地对电池进行降温,且作用期间电池存在较大复燃风险,针对锂离子电池火灾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三元锂电池电动船的消防安全,搭建了一个船舶锂电池舱火灾试验平台,通过模拟舱室火灾场景,开展了一系列大尺寸灭火试验,从灭火现象、冷却效果及复燃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比分析了4 种船用固定式灭火系统对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初期火灾的抑制效果。试验表明,压力水雾灭火系统对两种电池火体现出较好的抑制和冷却效果,5、10 L/(min·m2)两种喷水强度下均未发生复燃;二氧化碳、七氟丙烷及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均能瞬时扑灭这2 种电池火,但抑制时间有限,存在复燃的可能,其中热气溶胶冷却效果最差、电池复燃间隔时间最短,其次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总体而言,三元锂电池火比磷酸铁锂电池火更难扑灭,复燃率更高,复燃间隔时间更短。根据比较结果提出灭火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的首要因素。文章概述了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危险性及抑制方法,并开展了全氟己酮、细水雾对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的灭火试验。结果表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表面最高温度超过500℃,表面最大升温速率达到18.93℃/s;全氟己酮灭火剂和细水雾均能有效扑灭电池初期明火,但在灭火后数分钟内电池发生复燃。两种灭火剂均能有效降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和最大升温速率。  相似文献   

11.
六氟丙烯(HFP)因双键的存在满足哈龙替代灭火剂在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但目前对其灭火性能研究较少,其与火焰作用的效果尚不清楚.利用杯式燃烧器研究HFP对甲烷和丙烷火焰的灭火性能,并与结构相似的饱和含氟烷烃六氟丙烷(HFC-236fa)和七氟丙烷(HFC-227e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FP比HFC-236fa和HFC-...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解决电气柜火灾发展速度快、灭火难度大等问题,基于热敏绝缘材料构建了1 种集精准探测与可靠灭火于一体、安装简易、可重复使用的电气柜区块式自灭火装置。通过对电气柜火灾热点区域的分析,确定热敏绝缘材料布置方案,并进行了相关灭火试验。结果表明,该自灭火装置在多种工况下都能较快扑灭电气柜火灾。线缆火试验中装置在20~35 s 内实现灭火;较大规模火灾试验中在29~37 s 内实现灭火;多位置起火试验中在18~75 s 内实现灭火。重复性灭火试验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危险性极大。运用FDS软件模拟液氮和机械排烟共同作用、仅有机械排烟以及无液氮和机械排烟3 种工况下,综合管廊内部电缆火灾蔓延情况。分析火灾发生后综合管廊内部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发现液氮和机械排烟的共同作用能迅速扑灭火灾从而减小由于发生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程度。分析不同的注氮速度和机械排烟速度对扑灭综合 管廊电缆火灾的影响,发现适当增加注氮速度和排烟速度有利于扑灭电缆火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侧向喷射条件下细水雾扑灭流淌火的技术可行性,针对水平表面流淌火,在考虑火焰辐射、燃料与垫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基础上,建立细水雾在开敞空间扑灭流淌火理论模型,实验研究细水雾喷头排数、倾斜角度对火焰形状、火焰温度、灭火机理和灭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水雾冲击燃料加快其流淌时可以增强灭火能力;采用单排喷头水平喷射时可有效抑制一侧火焰且对火焰拉伸作用最强;采用双排喷头水平喷射时,可有效抑制两侧火焰且灭火速度最快;当喷头向上倾斜15°时,细水雾冷却燃料能力减弱并使灭火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15.
新型干水灭火剂因其高含水量和特殊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灭火效果。为探究干水对木垛火的灭火效果,自行制备磷酸二氢铵改性干水并开展小尺寸木垛火灭火试验。结果表明:干水灭火剂能够扑灭小尺寸木垛火且不发生复燃,改性干水的控火时间仅为8 s,控火过程中火焰高度持续快速下降,而干粉灭火剂的控火时间则为20 s,喷撒结束39 s后发生复燃;改性干水对火焰区及木垛的温度抑制效果均优于干粉灭火剂,控火时间内,改性干水作用下木垛表面的平均温降速率高达17.00℃/s,是干粉灭火剂作用下平均温降速率的1.94倍;改性干水能够有效降低木垛内部温度,在喷撒50 s内,木垛中心的平均温降速率为8.78℃/s,而干粉灭火剂缺乏冷却作用,木垛中心的平均温降速率仅为6.10℃/s,无法有效抑制阴燃。  相似文献   

16.
气体灭火的系统形式分为组合分配式和单元独立式,所选用的灭火剂有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等多种形式。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气体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根据具体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形式及灭火剂成为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该文针对某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气体灭火系统的选择设计作了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