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慨 《中兴通讯技术》2005,11(4):F002-F002
2005年6月23日,在业界瞩目的中国首次国产数字集群技术鉴定会上,中兴通讯全球首创的基于CDMA2000技术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不负众望,获得鉴定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顺利通过了技术鉴定。这意味着这一由中国企业全球首创的数字集群产品在技术先进性和系统成熟性方面,已完全达到了规模商用的要求,适合在中国市场提供数字集群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集群通信的时代,由于技术不开放、标准不统一,全球集群通信市场处于混乱、割裂的”七国八制”局面。为了避免在数字集群通信时代重蹈覆辙,1998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IrrU)根据世界各国提交的集群通信系统标准,制订了APC025、Tetralpol、EDACS、TETRA、DIMRS(iDEN)、IDRA、Geotek七个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TETRA和iDEN两种系统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也被我国信息产业部作为数字集群技术的行业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3.
数字集群系统虽然已经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得到应用,但对于整个中国市场来说,它仍然需要进行长期的市场培育。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企业的做法各有特点,致力于TETRA数字集群技术和产品研发的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安全网络公司)的策略则是长线布局。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几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泛欧的GSM蜂窝系统的出现,集群PMR(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也不甘落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技术分委会RES6正在积极组织发展泛欧的第二代数字集群标准,这个标准指出新的系统应将数字技术,集群技术和扩充的数据业务与传统的调度指配类业务结合起来,以吸引用户,扩大市场,使数字集群PMR业务全面展开,RES6预计在今后5年欧洲的集群PMR终端将达到1.0百万。再过5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集群通信专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祖辉 《移动通信》2006,30(4):13-16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作为当今专业无线通信的主体.其独特的技术特征,使之具备了卓越的高效,应急反应指挥调度能力。随着近几年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专业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模拟集群系统在2005年年末已退出市场.我国政府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建设非常支持,加上各行业对数字集群通信认识的提升和需求的增加.数字集群通信将会在2006年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为此.《移动通信》杂志本期特开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技术专题.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界的专家、学者、生产商,运营商.使用部门等.一起就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标准进展、产品研发、市场运营,业务应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本期专题特别邀请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集群通信专家委员会主任、《集群通信应用与发展论坛》秘书长郑祖辉先生担任审稿专家。在此.我刊编辑部对郑祖辉先生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本期专题所有撰稿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电信技术》2005,(1):93-93
2004年12月15日,中兴通讯与马来西亚运营商Electcoms签订了覆盖马来西亚全国的GoTa专业数字集群网络项目合同。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系统在海外首次全国网规模的应用,标志着继CDMA、GSM等移动通信产品后,国产数字集群通信产品也已开始走出国门,驰骋全球。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建设速度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但还是在发展了,这确实是件好事情。随着市场需求的升温,国外的生产商将跻身进入中国市场,而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和GT800两个系统也于今年初正式亮相。因此目前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市场上国内外厂商将有十几家,一番竞争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这几年人们对数字集群通信的深入理解和认识,生产厂商必须依靠自己系统和设备的先进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展览会上,数字集群通信成为HSDPA、踟、视频通信外又一新亮点。作为拿到国家数字集群实验网试商用运营牌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不约而同地将数字集群通信作为展览的重点之一,都开辟了专门的展台来展示其数字集群业务。中国卫通的展台以蓝白色太空舱造型为主体结构,现场模拟十运会开幕式调度组织向观众展示了其“一键行”GOTA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见图1);铁通为了充分展示“一讯通”数字集群系统的强大功能,特地在其展位的中央设立了一个模拟的指挥调度中心,对“一迅通”的主要功能进行演示和操作(见图2)。近几年来,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逐渐升温,但由于管理运营模式、数字集群用户市场培育和设备价格高居不下、国产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我国数字集群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近一年来,集群通信相关政策动向、国产数字集群标准和产业链的完善,以及数字集群网络在被誉为通信“奥运会”的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的精彩亮相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国产数字集群的希望,似乎在昭示着经过漫长的酝酿和起步阶段后,国产数字集群的春天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技术》2007,(1):48-50
2006年的无线通信精彩纷呈,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着无线政务网市场的发展,出现对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很大的需求。由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具有快速、加密和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还有多种指挥调度功能,可以单呼、组呼和广播,2006年摩托罗拉的TETRA数字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在各行业都与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并得到实施和应用。摩托罗拉的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及其工程服务产品在2006年的WiMAX市场也占据了先发优势。2006年网络技术融合已经开始,各种无线网络技术并存且相互协作已是大势所趋。无线网络变得复杂,无缝移动的愿景逐步接近和实现。在2006年摩托罗拉秉承“低成本、本地化、开放式创新”的原则,调整了组织结构和市场发展战略,以更加有效地满足客户和市场发展需求。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的《充满活力的2006无线通信》一文对充满活力的2006无线通信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为我们思考和探讨新的一年里无线通信技术如何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信息》2005,(7):93-93
6月23日,业界瞩目的国内首次国产数字集群技术鉴定会在深圳隆重闭幕。在会上,中兴通讯全球首创的基于CDMA2000技术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不负众望,获得鉴定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顺利通过了此次技术鉴定。这意味着这一由中国企业全球首创的数字集群产品在技术先进性和系统成熟性方面,已完全达到了规模商用的要求,适合在中国市场提供数字集群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第一套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到现在,集群通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模拟集群通信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数字集群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国内得到逐步应用和关注。近期,在北京举办的“中国PTT/数字集群论坛”,众多运营商、设备商及专家就目前中国电信市场PTT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2004,28(11):68-69
GT800数字集群的诞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市场定位和标准化程度不同,它们的发展有巨大的差异。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由于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完全开放,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亿;而数字集群技术却因为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不完全开放,导致系统和终端价格居高不下,用户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国的数字集群通信事业在政府、行业和专家学的关心和支持下,已经开始启动并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的袭击,使得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于建立高效应急反应机制和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中国数字集群应用市场的推动无疑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今年第六届集群通信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7,31(4):69-69
目前,由于中国的专业通信市场正处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换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公共安全领域,政府共享网,交通、运输部门等对专业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我国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呈现如火如荼之势。EADS安全网络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贝谷先生在3月13日举行的媒体公开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在中国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可以看到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建设,EADS公司将以最优的全套解决方案为客户打造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字集群通信网络,并以不断积累的大型专业网络运维经验和不断创新的专业服务保障客户最佳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15.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国内十几家多年从事专业移动通信设备开发生产的企事业单位,看到了当代各种通信系统的全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加上国外数字集群系统尚未进入我国市场的良好机遇,成立了数字集群联合体,一致认为:必须首先制订统一的技术体制标准。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支持,国家技术监督局以标发[1997]27号文下达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国家标准制订任务,主办单位是电子第七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近日,华为GT800数字集群系统正式中标嘉蒙铁路(嘉峪关至蒙古国)通信工程项目,这是我国数字集群系统在国内专网市场的首次应用,打破了国外厂家对我国集群通信市场的长期垄断,标志着国内数字集群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通讯世界》2009,(6):81-81
对于中国集群通信市场发展来说,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分水岭,或者说是“里程碑”。自从2000年12月原信息产业部颁布了TETRA数字集群标准,到2008年整整8年的时间,是TETRA数字集群在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段,它标志着我国的专业通信客户市场已经完全接受了TETRA数字集群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黄芬 《通信世界》2004,(8):41-42
国际电联(ITU)在几年前已推荐了一些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但我国只推荐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TETRA(陆地集群无线通信)和美国Motorola的iDEN(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作为我国数字集群行业推荐标准。下面仅以TETRA和iDEN为例,介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海外市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2010,34(5):63-64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特大自然灾害的频发、大型国际赛事和重要活动的增多,社会与城市应急通信保障问题倍受重视,促使我国数字集群发展提速。而TETRA系统因在满足不同行业的专网指挥调度需求上更具优势,已在国内遍地开花:北京市8000兆无线政务网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城市级数字集群网络,并顺利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公安部在全国各城市推广的350兆数字集群系统已逐步取代原有的模拟数字集群系统。  相似文献   

20.
摩托罗拉公司近日宣布,已经与北京市公安局签订合同,为其奥运保障支持服务提供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据悉,摩托罗拉公司此次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供的系统是该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中国的第一个城市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