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鱼鳞用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等因素对罗非鱼鱼鳞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BET、SEM、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7、温度为30℃,吸附剂用量为3 g/L、吸附时间为30 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吸附效果最好;罗非鱼鱼鳞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罗非鱼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和羟基鳞灰石均参与了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PVA-co-PE纳米纤维为基底,添加β-环糊精聚合物制备了一种高效水凝胶吸附剂。通过SEM、ATR等测试方法对其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以亚甲基蓝染料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β-环糊精聚合物的PVA-co-PE纳米纤维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有着很好的吸附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1.596 mg/g。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以下时,去除率可达98%以上。该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同时该改性水凝胶有着较好的循环吸附性能,循环吸附4次后去除率仍在50%以上。对不同染料进行吸附,吸附效果为甲基紫亚甲基蓝直接湖蓝5B活性艳蓝19。  相似文献   

3.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去除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00mg/L、pH6.0、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用量0.2g、吸附温度25℃以及吸附时间60min时,亚甲基蓝吸附率可达95.66%;25℃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理论饱和吸附量为80mg/g;染料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R2>0.99);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  相似文献   

4.
以微波和磷酸双改性制备的冰糖橙皮渣吸附剂与未改性吸附剂对比,研究其对染料结晶紫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考察了吸附时间、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SIR)表征了吸附剂的特性。结果表明,当pH为7时,分别投入吸附剂0.1 g于浓度为50 mg·L-1的结晶紫溶液中和浓度为10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吸附1.5 h,30 ℃时对结晶紫去除率由改性前的66.5%提升到99.4%,40 ℃时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由改性前的57.1%提升到96.3%。改性冰糖橙皮渣吸附结晶紫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亚甲基蓝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均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改性吸附剂比未改性吸附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马来酸酐对自制棉秆皮微晶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再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将改性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溶解成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仪器对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DMSO添加量(与改性棉秆皮微晶纤维素[BMIm]Cl溶解体系的质量比值)和凝固时间对纤维吸附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时间、染液质量浓度、温度、pH对纤维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运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DMSO添加量为1.00、凝固时间为120 s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棉秆皮微晶纤维素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159.11 mg/g、断裂强力为30.37 cN,吸附方程符合Ho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巴旦杏、核桃、杏壳粉对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0mg/L的模拟废水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3个因素中,吸附剂种类对亚甲基蓝吸附量影响最大,巴旦杏壳粉对亚甲基蓝吸附量最佳,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0.49%.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巴旦杏壳粉对模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大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巴旦杏壳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增加.对吸附等温线相关系数进行拟合,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果糖为碳前驱体、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采用软模板水热碳化法制备果糖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探究果糖碳微球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碳化时间为6 h时,果糖碳微球尺寸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果糖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91.43 mg/g,经5次吸附循环后其吸附量仍为初始吸附量的76.9%,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其吸附过程的拟合更准确,表明亚甲基蓝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于果糖碳微球表面,亚甲基蓝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双模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以其为吸附剂探究用于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模型介孔二氧化硅呈现约为3 nm和31 nm两种孔径,对两种染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后,亚甲基蓝在p H为5、罗丹明B在p H为5~10的缓冲溶液中便于脱附,而且亚甲基蓝在无水乙醇体系中的脱附效果最优。双模型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可重复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凹凸棒土与活性炭对水溶性染料亚甲基蓝和弱酸艳蓝RAW的吸附作用,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增加pH值均有利于凹凸棒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不利于其对弱酸艳蓝RAW的吸附,温度升高,活性炭对2种染液的脱色率均有提高;酸性条件有利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而碱性条件有利于其对弱酸艳蓝RAW的吸附.达到同等处理效果,凹凸棒土用量明显少于活性炭,除活性染料外,凹凸棒土对其他染料的脱色性能均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采取两步升温法制备球形木质素珠体(SLB);以Fe2+/H2O2为引发体系,在SLB上成功接枝丙烯腈单体,制得氰乙基球形木质素吸附剂(SLBA)。实验探索该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考察了SLBA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依据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BA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308 K、pH值为7的溶液中,SLBA吸附约1 h达到平衡,亚甲基蓝去除率达到98%左右,SLBA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7.0 mg/g;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整个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并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尹秀莲  游庆红 《食品科学》2010,31(17):47-50
采用改性凹土吸附银杏叶总黄酮,通过对4 种不同改性凹土的筛选,发现壳聚糖改性凹土对银杏叶总黄酮有较大的吸附量,为112.70mg/g;对壳聚糖改性凹土对银杏叶总黄酮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得到溶液总黄酮质量浓度、pH 值对吸附量的影响趋势曲线、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及吸附速率曲线;以解吸率、总黄酮纯度为指标对洗脱剂进行选择,发现1% 乙酸-70% 乙醇溶液洗脱较好,解吸率为91%,纯度为56%。  相似文献   

12.
With glucose as the template compound,a p H-sensitive hydrogel was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of the modified glucose,acrylamide,and acrylic acid.The porous hydrogel showed the highest swelling ratio of 42.7 g/g at p H=7.4 and the best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at p H=7.The Langmuir isotherm fitted very well to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49.1 mg/g.The adsorption kinetics were well described by the pseudo 2~(nd) order model.Adsorption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p H-sensitive glucose-based hydrogel could be used as an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wastewater.Other applications of the hydrogel are on the way,such as scaffolding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and soil conditioning i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BiVO4/膨润土,并用XRD、FE-SEM进行了表征.研究了BiVO4/膨润土对活性蓝19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Bi-VO4/膨润土对活性蓝19的吸附在30 min基本达到平衡.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15~45 mg/L、温度为298~318 K时,BiVO4/膨润土对活性蓝19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28.75 kJ/mol,说明此吸附由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升蚕丝织物的染色深度,利用活性红3BS在乙醇/水体系中对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温度、pH值、染料用量和染色时间对改性蚕丝织物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改性蚕丝织物在乙醇/水体系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温度是影响改性蚕丝织物K/S值、明暗值、红绿值、黄蓝值和总色差值最大的因素,且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常数先增大后降低,饱和吸附量逐渐增大,而半染时间、染料分配系数和标准亲和力逐渐减小;改性蚕丝织物的染色焓为-28.693 kJ/mol,染色熵为-0.066 kJ/(℃·mol), 改性蚕丝织物在乙醇/水中的染色过程为放热反应;改性后的蚕丝织物染色深度有所提升,各项染色牢度基本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优化凹土对乳酸球菌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比较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酸和碱预处理凹土的结果可知,采用1mol/L H3PO4预处理的凹土,对乳酸球菌的吸附效果最好。在pH6、0.4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凹土对乳酸球菌的吸附在60min内基本完成,达到吸附平衡,是最佳的吸附条件。凹土对乳酸球菌的吸附能够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凹土对乳酸球菌的平衡吸附量增大,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当乳酸球菌的浓度增大时,平衡吸附量也在增大。凹土对乳酸球菌的吸附过程属于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16.
凹凸棒石粘土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媛媛  范雪荣  王强 《印染》2006,32(18):11-13
研究凹凸棒石粘土对几种水溶性染料的吸附脱色作用,并对其中脱色效果较明显的亚甲基蓝和弱酸艳蓝RAW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均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振荡有利于吸附,而温度、pH值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均无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可以提高凹凸棒石粘土的吸附量,相同条件下凹凸棒石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高于弱酸艳蓝RAW.除活性染料外,凹凸棒石粘土对其它染料的脱色性能均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7.
陈莉  张康琴  任靖  商晓辉 《中国酿造》2020,39(1):175-180
选取废弃酒糟进行超声波辅助酸处理,以得到可吸附亚甲基蓝的生物质吸附剂。考察不同条件下改性酒糟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吸附时间200 min、改性酒糟加入量0.6 g(50 mg/L)时有最大去除率98.85%。采用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模型分析,表明该过程主要由化学速率控制的多位点物理化学混合吸附且饱和吸附量为126.01 mg/g。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知改性酒糟表面疏松多孔且孔径较大利于吸附,在吸附过程中羟基、羧基起主要作用。改性酒糟的吸附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材料(P<0.01),循环再生后该吸附剂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思明  于淑娟  扶雄  杨连生 《食品科学》2007,28(12):112-116
橙皮苷是有着许多生理活性的生物类黄酮。本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D296树脂分离碱性水溶液中高浓度橙皮苷的工艺条件、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为11.5、浓度为2.43g/L的橙皮苷水溶液适于用小粒径的D296树脂在60℃下浓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ish等温吸附式;60℃时树脂与橙皮苷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0.5167h-1,且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Ea为23.45kJ/mol;在60℃反应平衡时,吸附过程的表观交换反应平衡常数Ke、自由能变化ΔG0、反应热ΔHm0和熵值ΔS0分别为7336.15g2/L2、-24.63kJ/mol,69.69kJ/mol和0.28kJ/mol。因此,交换反应能自发进行,是吸热和熵增加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