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麻混纺织物染整工艺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政 《印染》2000,26(12):10-14
通过对粘麻混纺产品设计及纺织染整工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粘麻混纺织物的染整原理、工艺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解决粘麻织物染色色差大,缩水率、抗皱性差等问题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涤粘筒子纱染色中经常会产生层差和色花。分析了造成色差的原因所在,指出了在修色中尤其要注意活性染料的水解、分散染料的沾色和固色剂的存在对修色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比较合适的返修工艺,以解决涤粘筒子纱染色中出现的色差和色花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Lyocell/涤混纺织物的性能及工艺特点,通过设计工艺流程和优化工艺条件使长车轧染的Lyocell/涤混纺织物具有与气流机染色相同桃皮绒风格的产品。同时解决了气流机染色大批量前后差大、易出擦伤、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坯染中长产品可以利用涤粘不同比例经染色而成为具有双色效应、仿毛仿麻风格突出的产品,是开发坯染中长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对此作过一些探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涤粘混配必须均匀,否则会出现色档,严重影响质量。在开发双色效应的仿麻仿毛产品上我们有以下两点作法: 一、利用不同原料成分和不同经纬纱号数改变织物中涤粘的比例。双色效应是涤粘混纺织物中,涤粘染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其中一种染色一种留白而形成两种颜色的色彩效果。用一种涤粘比例的中长  相似文献   

5.
涤纶及涤粘混纺织物稀土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稀土染色工艺是采用了稀土化合物作为助剂的一种染色方法,国内的纺织行业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多数认为稀土染色能提高产品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涤纶及涤粘混纺织物染色方面研究较少。 我们继在纯毛散染及匹染(主要是酸性媒介染料和弱酸性染料)大面积推广了稀土染色的新工艺之后,就集中力量在涤纶及涤粘混纺织物的稀土染色方面做了较多的试验和研究。 研究试验的着重点是:分散染料、直接染料在稀土存在的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单色及复色),稀土用量、其它助剂的删留、染色牢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确认了稀土应用在涤纶及涤粘…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7,(14)
涤纶/粘胶混纺织物经染色后,再通过后整理加工如拉毛、剪毛、烫光和蒸呢等,可获得类似羊毛外观的仿麦呢产品。产品手感柔软,光泽自然,呢面平整。介绍了涤粘仿毛产品染整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色差、色牢度差、起毛起球、搭色、折痕和皱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散/直接混纺染料用于纱线同浴染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定章 《印染》1994,20(11):15-17
本文介绍分散/直接混纺染料在涤棉和涤粘等混纺纱线同浴染色中的应用,同时选用稀土优化工艺,特别适合于筒子染色,从而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工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印染》1976,(5)
为探索涤/粘中长纤维混纺织物印花工艺和花样选择,达到花色鲜艳、染色牢度好、缩水率小、手感弹性好和产品适销对路的要求,进行涤/粘中长纤维混纺织物的印花试验,试验是在棉印染设备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就蚕丝/羊毛混纺同浴染色同色性问题、色差产生原因、如何达到同色的色差标准、染料选用、染色工艺条件选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及生产性实验验证,从而确定了这两种纤维混纺同浴染色的工艺条件,并确定了混纺丝毛产品同色一致性的色差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试验,找出涤/粘筒子纱染色发生内外层色差的原因,是不同纤维在高温下发生不同收缩的结果;提出了对涤/粘纱进行预缩定形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及解决色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涤粘中长织物,其混纺比例一般为65:35,特殊的为50:50。对这类织物的染色,国内均采用高温高压溢流松式染整加工,而且大部分是只染涤纤而将粘纤留白。这样,在视觉效果上,有陈旧、单调、呆板的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对粘纤部分进行染色。为此,我们进行了几种染整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1月,无锡市色织四厂、五厂因涤腈原料脱节,改用65/35涤粘中长纤维原料。其染色采用分散/还原二浴法工艺,存在着工艺繁琐、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操作技术要求高、容易造成筒子内外层色差及锅差、能源消耗大、染色时间长等弊病。 同年11月份在无锡召开的日本三菱公司及英国ICI公司染色技术交流会上,两公司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技术。尤其是英国ICI公司介绍的新颖HE型耐高温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搭配可以应用于涤粘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引起与会者极  相似文献   

13.
韩明华 《辽宁丝绸》1996,(2):47-48,10
一、序言中长织物,邓涤/粘混纺织物采用轧染工艺时,对于深色。比如;标绿、公安绿、经警绿、经警游等等,最难控制的弊病就是包差问题。而影响色差的因素很多,既有设备因素,又有工艺及操作因素等,下面就色差的成因作以详细的探讨。二、染色原理中长织物是由涤纶和粘胶两种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比一般为65/35或55/45,涤纶纤维化学结构上有极性较小的醋键连结苯环的线型高聚物,在分子键上没有一OH、一NH。等亲水基团,同时分子结构紧密,流水性强,传统的水溶性染料不能上架,但是疏水性的分散染料对它有很好的亲和力。当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期,我厂接受了一批42支毛涤腈混纺针织绒的染色加工业务,数量较大,混纺比例为羊毛50%涤纶35%腈纶15%。由于以前我们未接触过这类产品,又查找不到有关这类产品染色的专业论述,没有具体的染色工艺及生产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于是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掌握了三种纤维用三类染料混浴染色过程中的上染特性,从而制订出了合理可行的染色工艺。下面论述工艺设计的几个方面。一、染色方法采用-浴法染色,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操作简便,经济合理。二、染料选择众所周知,涤纶适宜在高温高压中染色,而羊毛和腈纶…  相似文献   

15.
采取涡流纺技术开发的再生纤维素与差别化化纤多组分混纺色纺纱,产品风格突出,保持常规生产线上产品的优异特点,且产品耐磨性和抗起球性有了质的提升。文章根据多组分纤维的特性及后序产品对纱线性能要求,合理设计各纤维的混纺比、纺纱工艺流程,探讨多组分涡流纺仿彩毛纱的工艺要点,严格控制管理原料的预处理及纺纱各工序的工艺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多组分原料可纺性差和均匀混棉色差大的难题,成功纺制出14.7 tex粘胶/高收缩涤/黑扁平涤/三角蓝涤/三角红涤/三角黄涤60/20/10/6/3/1涡流纺仿彩毛纱,其成品质量满足了各类面料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蚕丝/羊毛混纺同浴染色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晓凤  李健 《染整技术》1996,18(2):10-11
就蚕丝/羊毛混纺同浴染色同色性问题,色差产生原因,如何达到同色的色差标准,染料选用,染色工艺条件选择等,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及生产性验证,确定了这两种纤维混纺同浴染色的工艺条件及其达到同色一致性的色差标准,并解决了其深色染色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涤/粘混纺织物中两种纤维得色的快速辨别在小样试验和大样染色过程中,常常需要确切地知道涤/粘混纺织物中涤纶和粘胶纤维的得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工艺配方,染得同一色泽或使两种纤维闪色。但因为两种纤维已经混纺成纱线,故很难分辨纤维各自呈现的色泽。有的实验室根...  相似文献   

18.
章友鹤 《纺织导报》2012,(2):52+54-56,58,59
(接上期)3混纺纱线标准混纺纱线生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制订行业标准的除涤/棉混纺纱线外,尚有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棉腈混纺本色纱线、棉维混纺本色纱线、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麻粘胶混纺本色纱等,现分别介绍如下。3.1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是用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混纺的纱线。由于将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优良性能互补,涤粘混纺纱线具有较好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及吸湿染色等性能,是目  相似文献   

19.
一浴法染色新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分散/活性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的工艺条件,以及用载体法对涤/丝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染色。实验表明,应用该工艺染色不仅染色效果好,色泽鲜艳,上染率高,牢度较好,而且节水、节能、省时,完全符合染整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产实践研究制定了Outlast纤维混纺织物的前处理、染色和后整理工艺.结果表明:Outlast纤维混纺织物不宜在高温和强碱性条件下进行精练和漂白处理,不能进行丝光处理,机械轧光整理对Outlast纤维中的微胶囊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和粘胶纤维混纺织物类似,而其后整理工艺则和普通纯棉或涤/棉混纺织物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