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重视,而且已初见成效。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及现状,期望能对企业下一步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家港市政府效率呈"W"形态波动,对OFDI综合影响呈抑制作用,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处于发展阶段。张家港对外直接投资主力为中小民营企业,政府效率的提升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内部市场,企业因此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内生动力。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张家港政府需要积极转型升级,打牢对外投资的基础,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对外直接投资综合管理体系,转变管理方式,延伸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3.
从制造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使用SWOT 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认为我国制造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具备一些明显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3~2012年期间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21个主要国家为样本,研究了政治风险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东道国总体政治风险水平越高,则我国企业对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量越小;在衡量政治风险的12个指标中,社会经济状况、投资环境、国内冲突、外部冲突、腐败、军方对政治的影响、制度质量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政府稳定性、国内冲突、宗教冲突、法律和秩序、种族冲突、民主的稳健性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经营本土化等措施,来减少和规避政治风险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益活跃。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和竞争优势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探讨了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部分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OFDI)为样本,运用多元逻辑模型,对技术获取型OFDI进入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和文化差距越大、国际经验越丰富,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新建模式;如果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研发能力越强、东道国政策管制越严格、国家风险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并购和合资新建模式,同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比选择合资新建模式的概率大。企业应立足自身特性,充分考虑东道国因素,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同时,政府应强化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促进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OFDI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 促进对外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政府号召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为了适应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中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中也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的方面。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描述及其特点的分析,剖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认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需要从2个层面和2个方面进行提高。它包括宏观层面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战略、法律规范、国际投资环境、投资主体、服务体系、促进体系和监管体系;微观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战略管理、经营机制、企业创新能力和跨国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邓宁的折衷范式下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非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会不断扩大,但政府需为其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并在折衷范式框架下具体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的总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方式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对外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而后,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本文探究了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综合上文所述,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指出中国企业的出口之路益发艰难,要求中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对于浙江的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具有集群化的特征,且整体技术水平与主要贸易国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因此相对于自主创新,选择在模仿中创新和与高校等科研部门合作创新更为适合,同时也需要政府在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和标准建设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和政府作为企业管理主体在跨国经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论述了政府在引导企业参与跨国经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我国政府应采取的促进跨国经营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关系。建立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收支滚动回归模型,考察了1984—2011年其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动态效应,发现在2005年以前外商直接投资正向影响贸易收支,2005年以后其负向影响贸易收支。这与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导向性有关。因此,我国需要扩大内需,吸引更多的市场导向性外资企业进入,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不断改善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在职能、体制、观点和运作方式上势必要发生深刻变化。为了积极应对挑战,我们应更新政府管理理念,改变政府管理模式,重构与企业的关系,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世后频繁遭遇的反倾销,使我国的企业和外贸出口遭受巨额损失.为了深度挖掘反倾销的真正原因,从根源上杜绝反倾销,保护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分析了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内因和外因,指出只有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协同发挥作用,尤其是政府和企业层面,要做许多细致、到位的工作,才能减少和消除反倾销.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逆差有可能被美国国内不同的势力利用,导致中美政治、经济关系出现一些摩擦,特别是贸易摩擦,而且将来的贸易之争有增多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必然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中国政府也会对外贸政策进行一些调整,这对加入WTO并开始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来说,必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寻找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真正原因,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战略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战略措施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和参与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各行各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外语教学.在教育史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难题.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一观点的阐述也截然不同,如"教师主导论""教师无用论"等.在经济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学中的"政府和企业关系"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黄铁苗、郑红军提出的"政府对企业,神管形不管"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21世纪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也应是"神管形不管",教师的功能等同于政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对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依据、对投资者利润分配的标准以及利润分配的项目、顺序及比例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现行利润分配政策方面的若干问题,建议外商投资企业应借鉴国际惯例,抛开自己独立的一套财务管理规定,向企业财务通则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