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燃煤电厂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中SO3的生成及排放对电厂的运行和环境空气质量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且危害人体健康,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SO3设置了严格的排放标准。SO3协同脱除技术得到了推广运用,低低温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和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使SO3脱除效率显著提升。本文针对燃煤电厂SO3的生成、脱除和检测开展了详细研究,综述了脱硝装置、除尘设施、脱硫系统对烟气中SO3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种SO3检测技术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并根据SO3协同脱除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烟气中SO3 生成、治理及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O3是危害性极大的燃煤污染物,研究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的生成和转化规律,分析了燃烧前、中、后的SO3治理技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低温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SO3控制技术路线,并通过分析国内外SO3相关测试标准和技术,对该技术路线中SO3测试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旨在为相关技术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圣 《中国电力》2018,51(8):173-179
无论是从包括颗粒物、SO2、NOx等单个大气污染物控制而言,还是系统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目前都有较为成熟且较为多元化的可选技术,在具体工程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对于燃煤电厂非传统大气污染物,需要重点关注SO3、氨、重金属的排放与控制。对燃煤电厂SO3、氨、重金属的产生、危害和控制3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防治技术政策、排放控制标准、控制技术路线、工程示范等4个方面提出燃煤电厂非传统大气污染物控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烟气中SO3含量约为SO2含量的0.8%~3.5%,检测难度大,对人体危害极大。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电厂对SO3的管控应提上日程。文中研究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的生成途径,对SO3检测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了SO3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燃煤和燃气发电是中国火力发电的两大主流形式。从发电与控制污染技术、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进行了综合对比,对比结果表明:(1)从发电和污染控制技术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已完全自主研发生产,整体技术已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燃气电厂仍采取进口的方式,需加快掌握燃气轮机制造的关键技术;(2)从环境效应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在气、液、固等常规污染物排放上均达到有效控制,对环境影响已较小,当燃煤发电标准煤耗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时比燃气电厂更清洁;(3)从经济效益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继续保持相对于燃气电厂较大的发电经济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客观看待两类电厂的优劣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燃煤电厂SO3和可凝结颗粒物(CPM)的迁移排放特性,对国内多家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烟气中SO3和CPM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有4家电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对SO3总生成量的贡献率在42.01%~52.08%之间,湿法烟气脱硫装置(WFGD)对SO3的脱除效率在51.20%~65.20%之间,湿式电除尘器(WESP)对SO3的脱除效率在77.25%~79.27%之间;从排放烟气看,配备WESP的超低排放改造电厂均能有效脱除SO3,总脱除效率达到94.28%以上;此外,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对CPM有一定脱除作用,其中,WFGD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4.64%~47.20%之间,WESP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6.20%~39.26%之间;CPM主要由SO42–、Cl–和NO3–等酸根离子组成,CPM无机成分中的NH4+和SO42–分别来自烟气中的NH3和SO3,其质量浓度与烟气中NH3和SO3的质量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磊 《上海电力》2007,20(5):486-491
烟气脱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燃煤、燃油电厂控制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的排放,文章介绍了烟气硫脱技术的现状、主要方法与应用及发展趋势,结合上海石化热电总厂的脱硫改造项目,针对不同燃料锅炉,提出了合适的烟气脱硫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SO_3形成、危害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燃煤电厂普遍采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对烟气中的SO3脱除能力有限,分析了SO3的形成及危害,并指出较高的SO3质量浓度会使设备腐蚀和可见烟羽等问题。提出了控制SO3生成和脱除的5种方法,供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烟气脱硫技术控制大气污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燃煤电厂烟气净化已势在必行。重点介绍了控制SO2污染的国内外采用的几种烟气脱硫技术(优化双循环湿式洗涤法;FLS-气体悬浮吸收塔GSA法;海水脱硫法;电子束辐射法)的原理,工艺汉程等,以利各燃煤电厂开展烟气净化,控制有害气体排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政策要求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规与标准对燃煤电厂NOx的控制主要是以低NOx燃烧为控制原则,与发达国家初期控制NOx的政策类同,同时炉内低NOx燃烧技术也是发达国家后期进一步控制NOx加装烟气脱硝的重要前置控制.但近年来我国新审批的燃煤电厂中有不少被要求同步安装烟气脱硝装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国外烟气脱硝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差异等方面阐述了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问题,建议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燃煤电厂需同步安装烟气脱硝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柳瑞君 《华东电力》2003,31(6):24-27
展望华东电网电力供需的形势 ,发展煤电势在必行 ,介绍了国家对控制煤电产生的 SO2 污染的相关法制和标准 ,以及华东电网煤电控制的严峻的局面 ,对华东发展煤电的 SO2 总量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建议。特别建议对煤电 SO2 总量推广装设脱硫装置的治本措施是国家在经济技术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燃煤电厂布局与大气环境资源优化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区域就地平衡为主,在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大规模布局煤电导致当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介绍我国电力行业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现状,从硫沉降环境承载力、现有机组SO2减排空间、新增机组脱硫成本、环境损失等角度,分析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和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煤电布局的环境空间,指出我国未来的煤电布局应与环境承载力地区分布格局相一致,新建燃煤电厂应更多地向环境空间较大的西部、北部主要煤炭产区布局,从整体上减少全国的环境损失。以电力与经济、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优化我国煤电布局的方案,并从满足国家SO2排放控制目标、降低环境损失等角度,分析电力优化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中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部分燃煤电厂都将面临着SO2和NOx的排放问题,因此,经济高效地进行脱硫脱硝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几种氨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并进行了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方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赵锦洋  吕俊复 《中国电力》2016,49(8):144-147
中国煤种复杂多样,中高灰、中高硫煤在大型燃煤机组应用广泛,在火电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讨论中高灰、中高硫煤种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适用性以及进行技术路线的总结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3台燃用中高灰分和中高硫分煤种的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运行数据结果表明,燃用中高灰、中高硫分的煤种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可以使NOx、SO2和粉尘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提出了燃用中高灰分和中高硫分煤种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汞污染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燃煤汞污染现状和汞排放形态、特征及其大气排放标准。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汞大气排放的新标准,从管理和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控制措施:① 采用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推进机组节能减排;② 充分利用现有非汞污控设施实现协同控制;③ 开展单项脱汞技术研究与示范,其涉及煤基添加剂、炉膛喷射、吸附剂喷射、吸收塔稳定剂、脱硫废水络合剂等技术;④ 几种国外新型汞联合脱除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燃煤烟气中烟尘、SO2和NOx的超低排放要求,对包括:低低温电除尘、湿式静电除尘、双循环脱硫、双尺度低氮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等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双尺度低氮燃烧+SCR脱硝+低低温电除尘+单塔双循环脱硫+湿式深度净化”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分析了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帅伟  李立  崔志敏  吴家玉  莫华 《中国电力》2015,48(11):131-137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排放电厂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与环境效益。监测结果表明:在燃用硫分不高于0.75%、灰分不高于16.2%、低位发热量不低于21.87 MJ/kg燃煤情况下,按照小时均值的评判方法,在75%和100%负荷工况,受检燃煤电厂总排口NOx、SO2、烟尘和Hg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 mg/m3、17.11 mg/m3、9.30 mg/m3和2.19μg/m3,满足超低排放相关要求。SO3、PM2.5和液滴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3.5 mg/m3、0.3 mg/m3和27.6 mg/m3以下,湿式静电除尘对PM2.5的脱除效率大于70%。超低排放有利于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但改造后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显著增大。另外,现有烟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低浓度条件下监测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燃煤超低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协同治理技术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牧  胡玉清  桂本 《中国电力》2015,48(9):146-151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 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当前利用协同治理技术达到烟尘超低排放的推荐性技术配置方案,相关结论可为现阶段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谭学谦 《电力建设》2003,24(1):54-0
按照广东省政府制定的《蓝天工程计划》 ,到 2 0 0 5年广东省电力行业SO2 排放总量控制在 4 8万t以内。而 2 0 0 0年广东省电力行业SO2 排放量为 6 6 .16万t,离《蓝天工程计划》的控制目标差距较大。应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坚持燃用低硫燃料 ,加大小火电关停力度 ,合理安装脱硫装置 ,积极参与“西电东送”。只要控制措施到位 ,资金到位 ,火电厂的SO2 污染将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