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基于IGCC的燃烧前CO2捕集技术应用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CC和CCS的结合是一种高效性和环保性的先进技术,基于IGCC的燃烧前CO2捕集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介绍了中国首套燃烧前 CO2捕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对其捕集能耗和成本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捕集能力为9.46万t/年,捕集率大于88%,捕集CO2能耗为2.34 GJ/t,捕集成本为281.37元/t。同时指出了今后在降低蒸汽消耗方面的优化方向,该技术与常规电厂燃烧后CO2捕集技术相比,单位能耗与成本大幅度降低,是未来化石燃料实现低成本捕集CO2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大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欧洲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汇总并讨论了欧洲的CCUS技术发展现状,包括资金激励政策、碳税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创新政策;总结了欧洲发展CCUS技术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公共资金的落实、CCUS政策体系的发展以及CCUS项目责任的界定等。研究指出:欧洲的CCUS技术发展较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资金激励、税收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等比较完善;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DACCS)是欧洲未来实现CO2负排放的重要手段,CO2工业集群和运输网络的开发可以大幅减小CO2的运输费用,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增大CCUS的适用范围。我国于2020年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借鉴欧洲CCUS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目前发展CCUS技术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浸渍法制备的固态胺CO2吸附剂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李旭 《中国电力》2014,47(1):146-150
控制和减缓化石燃料电厂的CO2排放对于缓解大气中CO2浓度的持续上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燃烧后CO2 捕集技术,固体CO2吸附剂具有低能耗、弱腐蚀性、易再生等优点,在CO2减排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浸渍法制备的固态有机胺吸附剂对CO2的吸附性能,着重介绍载体性质、有机胺负载量、温度和烟气含水量等因素对固态胺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此外,对比了不同固态胺吸附剂在75 ℃下对CO2的吸附能力。分析认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CO2固体吸附剂,固态胺吸附剂较适用于从高温湿烟气中捕集CO2。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G项目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预可行性研究框架完成了咸水层封存场地的评价与筛选、场地性能评估、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设计、技术经济评价等研究内容。初步的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Nyalga盆地具有大量的高适宜的CO2-EWR封存场地和充足的封存容量,目标封存场地的储盖层性能良好。全流程CCUS项目的设计流程为工艺过程分离的高浓度CO2直接压缩,经管道运输至临近的咸水层场地,设定CO2总捕集量的90%用于强化深部咸水开采(CO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water,CO2-EWR),10%出售给蒙古国石油企业开展提高原油采收率(CO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oil,CO2-EOR)研究示范或其他用途。经过评估,20年项目周期的全流程CCUS项目的综合平准化成本为18.8USD/t CO2,年减排规模为5Mt CO2,年增采深部咸水5.13Mt。研究为蒙古国内开展CCUS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可持续地利用化石能源并发展工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站全流程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置各个环节选用合适的技术决定其经济性,采用逐项比较的方法,确定出在不同条件下CO2捕集、压缩、输送及驱油各个不同工段应采用的工艺技术,然后分别从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角度分析了各个工段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并对3个100万t/a相同规模的不同地址燃煤电厂与不同位置油田驱块的组合方案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CO2输送距离是建设总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长期CO2公用输送管网的规划完善将弥补CO2平均输送距离带来的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燃煤电厂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基于西北某省提供的火电装机规划和发电数据,提出2023年、2025年和2030年3种不同的CCUS时间改造方案,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发现方案1需投资12 202.93亿元,折算为发电成本约上涨0.076 3元/(kW·h);方案2需投资11 231.9亿元,折算为发电成本约上涨0.076 9元/(kW·h);方案3需投资8 601.2亿元,折算为发电成本约上涨0.069 0元/(kW·h)。针对CCUS改造方案的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将CCUS和甲烷干重整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将捕集的CO2用于制合成气,发现1 t CO2因为消耗天然气制取合成气带来的支出和收益分别为1 520.7元和3 247.2元。综合碳捕集系统分析,方案2和方案3可实现零成本脱碳。  相似文献   

7.
煤电在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环境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建立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型,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参数数据库,测算中国煤电的单位发电量排放。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煤电生命周期单位发电量的CO2、SO2、NOx和PM2.5排放分别为838.6 g/(kW·h)、0.34 g/(kW·h)、0.32 g/(kW·h)和0.08 g/(kW·h)。其中煤电单位发电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比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下降幅度超过90%。研究发现,增大单机机组规模和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能够有效降低煤电发电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采用煤电燃烧后碳捕集和存储(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处理技术能够使煤电CO2排放下降到144 g/(kW·h),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如果不采用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方式,CCS技术可能会使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上升30%~40%,这与碳捕集过程使用的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已显著加剧温室效应和生态环境恶化。催化转移氢化法在CO2资源化利用领域研究广泛且技术成熟。从以气态氢为主要还原剂催化氢化CO2工艺的研究现状、供氢体还原特性及其目前应用进展等角度展开综述,并就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见解,建议未来供氢体应用于碳捕集与资源化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推动CO2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CO2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关的能耗理论研究相对匮乏。该文对煤电机组烟气CO2分离的理论能耗进行定量分析,以混合物的一阶截断virial方程为基础,通过分析CO2分离前后混合物系物性的变化,得到CO2捕集理论极限能耗的测算方法,并对碳捕集和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得到单位发电量碳捕集的极限能耗((火用))为151.95kJ/(kW·h)。实现煤电烟气CO2全部分离最少会使得厂用电率增加4.22个百分点。结果可为企业制定减碳技术规划和技术路线遴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富氧燃烧是能够大规模商业化捕集CO2的主流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富氧燃烧压缩过程捕集CO2性能、并同时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的能力,在搭建的50 kg/h规模的试验平台上,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采用液体CO2洗涤混合气体技术,表明压缩过程可同时脱除NOx和SOx等污染物,通过试验进一步研究液气比对NOx和S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脱硫率、脱硝率可达98%以上,尾气中SO2体积分数低于50×10-6,NOx体积分数小于30×10-6,富氧燃烧系统中压缩纯化过程具备实现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两相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烟气CO2捕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之一,但吸收剂能耗高影响了该技术广泛工业应用。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目前两相吸收工艺和两相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3种两相吸收工艺及其降耗原理。重点介绍混合胺型和物理溶剂型两类两相吸收剂的研发现状,分析和比较分相特性、分相机理和再生能耗等性能。阐述黏度升高对贫富液换热器及两相工艺再生能耗的影响,提出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现有两相吸收剂挥发性、降解及腐蚀特性的研究现状。结合研究现状和烟气碳捕集需求,提出下一步两相吸收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The investigation of gas recovery from N2/SF6 gas mixtures using a polymer membrane has been repor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urity of recovered gas, the recovery loss, and the gas handling speed depend on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original gas mixing ratio, gas feeding pressure, gas flow rat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membrane. A gas recovering system with two membrane separators connected in cascade has proved to be very efficient in attaining high purity in a recovered gas, with negligibly small recovery loss and high handling speed for practical use. Furthermore, this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for CO2/SF6, He/SF 6 and even for ternary mixtures such as N2/CO2/SF6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in the system, where we expect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with N 2/SF6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为目标,以CO2捕集率、热电比、热电厂电出力以及电转气功率为决策变量,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聚合模式的虚拟电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风电消纳效果、更低的碳排放。这种虚拟电厂及其碳循环利用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弃风、降低排放、增强碳利用的能源运转途径,具有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为目标,以CO2捕集率、热电比、热电厂电出力以及电转气功率为决策变量,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聚合模式的虚拟电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风电消纳效果、更低的碳排放。这种虚拟电厂及其碳循环利用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弃风、降低排放、增强碳利用的能源运转途径,具有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