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其环保、经济的优势在飞速发展。光伏发电自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并网后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短路电流、谐波等方面产生影响。对光伏并网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阐述光伏并网点位置、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PSASP仿真环境下,开发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电池、MPPT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及DC-DC升压器的机电暂态模型,研究了光伏并网保护系统中的过/欠电压保护、过/欠频保护、过电流及短路电流保护、电压不平衡保护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建立了可用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光伏电站仿真模型。最后,以接入光伏电站的某西部孤立电网为例,研究了光伏电源不同容量、不同功率因数接入方式对电网潮流的影响,以及故障扰动下的暂态稳定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发电以其经济、环保的优势在飞速发展,其中分布式光伏电源发展最为迅速。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配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短路电流、电网损耗、谐波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重点分析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的位置、光伏接入容量以及馈线长度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成正比关系,最后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深入研究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光伏电源使配电网从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变为双向的多电源网络,电网潮流、系统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均发生变化,传统的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新型运行方式下的要求.建立光伏电站的等值模型并对其短路故障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然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研究不同的光伏接入容量对地区电网短路水平的影响.在上述仿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分...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原有网络结构,引起了短路电流方向及大小的变化,从而造成了保护误动作或拒动作等问题。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暂态模型,并以PSCAD/EMTDC为仿真平台,搭建了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算例模型,在光伏不同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情况下,通过拟合光伏电源接入容量与短路电流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光伏电源助增电流或分流作用对短路电流及保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配电网中接入光伏电源后,对其下游的电流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产生影响,同时可能造成上游电流保护范围缩短,导致Ⅱ段保护拒动作。  相似文献   

6.
以IEEE 34节点测试馈线为研究对象,加入重合器和熔断器等过电流保护设备,在特定位置接入不同容量的光伏电源,利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就短路电流和保护之间的协调性,研究光伏电源对过电流保护设备的影响。为此进行了多种故障仿真,以验证接入光伏电源后,电网的保护设备之间的协调性是否改变。仿真结果表明:并不是电网中的所有位置接入光伏电源,都会对保护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位置接入光伏电源时,才会使某些保护失去选择性,导致其误动或拒动。  相似文献   

7.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改变了配电网络的结构及配电网中短路电流分布,从而影响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暂态模型,利用PSASP(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对包含光伏发电系统的某市实际网络发生故障时进行了短路计算,分析了光伏系统不同接入位置、不同容量以及不同故障点位置对配电网短路电流和线路保护产生的影响,对此,需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后分析了光伏系统并网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光伏电源通过配电网并网发电,并网后的配电网会发生结构变化,造成电网中的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线路中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研究了光伏电源接入后对线路中继电保护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配电网中光伏电源不同容量和短路故障不同位置对电网短路电流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IEEE 34节点测试馈线为研究对象,加入重合器和熔断器等过电流保护设备,在特定位置接入不同容量的光伏电源,利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就短路电流和保护之间的协调性,研究光伏电源对过电流保护设备的影响。为此进行了多种故障仿真,以验证接入光伏电源后,电网的保护设备之间的协调性是否改变。仿真结果表明:并不是电网中的所有位置接入光伏电源,都会对保护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位置接入光伏电源时,才会使某些保护失去选择性,导致其误动或拒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对用电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以系统电压波动为目标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PSASP)建立光伏电站输电网络模型,针对光照强度、光伏并网容量、光伏无功补偿等3方面的影响,对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对电能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光照扰动、接入电网的光伏容量、无功不足均会对系统电压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以相应的措施降低电压波动,从而提升系统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佼 《宁夏电力》2023,(6):28-33
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PV)接入比例不断增加,加剧了配电网运行工况的不确定性。研究了PV并网的选址定容问题,仿真分析了PV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首先,从负荷均匀分布模型出发分析网损与PV接入位置,以及与PV容量的关系,然后,建立以网络最小损耗为优化目标的选址定容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算法(harmony search algorithm,HSA)的选址定容优化方法;最后,在IEEE33节点配电网模型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以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选址定容方案能够改善电压质量,提高配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机理,得出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可提高配电网整体电压水平,且不同接入位置和容量对电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并针对西宁城区典型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在DIg SILENT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接入只对接入点所在馈线电压偏差有影响,且电压偏差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容量有关,容量越大影响越明显。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指导西宁城区分布式光伏接入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屈高强 《电测与仪表》2021,58(5):130-136
文章针对光伏电源出力的波动性可能带来的配电网电压波动问题,结合光伏电源一次能源特性,开展了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馈线电压波动影响机理的一般性分析,提出了10 kV馈线可接入的最大光伏容量的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括接馈线结构、线路型号、供电范围、线路负荷分布等在内的并网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综合考虑所提影响因素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馈线典型场景。基于所提场景的仿真分析,给出了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馈线位置的推荐方案以及分布式光伏接入馈线的各影响因素影响大小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具体的配电网的仿真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电压偏差和节点电压和负荷电流的谐波含量角度,定量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并网位置和并网容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并网位置越接近线路末端或者并网容量越大,光伏系统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越大,而且离并网位置越近的节点所受影响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光伏的大量接入改变了配电网潮流单一流向的局面,很大程度影响了线路潮流、电压和网络损耗.通过研究多台区分布式光伏网损计算方法,利用石家庄某村实际网络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位置和方式三项因素对网损和电压的影响,得出随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增加网络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光伏接入容量较大且单一并网点时应尽量在线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分散式风电场在不同场景下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分散式风电接入的配电网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建立配电网线路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分散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节点电压、潮流分布和网损影响的机理。然后,结合南方电网某配电网案例,研究了在不同场景下,分散式风电以不同的渗透率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分散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影响的规律。得出了分散式风电场在配电网中不同接入位置、接入容量、接入形式下,配电网中电压和网损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散式风电场接在配电网馈线的首端、中端、末端,接入单个或多个风电场,均会对电压和网损分布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接入分散式风电场的容量和位置。  相似文献   

17.
考虑配网电压暂态的大型光伏电站接入选点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系统与常规电源的发电特点不同,使得大型光伏电站与配电网互联的研究变得复杂和困难。本文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从光伏电站和配电网的特性出发,建立了含MPPT的实用光伏方阵仿真模型和含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配电网仿真模型,又以配电网中接入点母线电压暂态为考虑因素,就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选点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光伏电站接入选点时配电网络的短路容量、负荷水平对配网电压暂态有较大的影响,而配电网络的R/X比和接入点母线电压等级对配网电压暂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光伏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结构,突破了传统电源向配电网单相供电的格局,改变了系统潮流,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经济指标和安全性能产生影响。针对光伏接入配电网可能带来的诸多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决策数学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推导光伏在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接入容量、密集和分散接入时对台区电压、线路损耗和电压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其次,建立了光伏接入的优选模型;最后,分析接入光伏对配电网关键指标的影响,求解出光伏接入的最优选方案。由德31德都北馈线的分析结果可知,该方法能为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光伏大规模接入交流系统和分布式并入低压直流电网的形式不同,面向中压直流配电网的光伏并网系统在传输效率、容量、电压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未来发展直流配电网所需要的一种能源汇集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大容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直流配电网的新型技术方案,设计了并网系统的详细拓扑结构。根据光伏电池特性,设计了发电单元及子模块的参数,并分析了模块化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在维持子模块均压均流的同时,实现了对光伏发电单元的最大功率跟踪。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光伏直流并网方案的可行性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