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树强  周实  张家季  耿欣 《人民长江》2020,51(3):147-152
传统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信息丢失、专业繁多、沟通困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的地铁运维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BIM技术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三阳路越江隧道BIM应用为例,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研究了轨道交通项目的BIM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分层分专业建立了颗粒度高、精细化程度高、现场匹配度高的BIM模型,以满足三维可视化运维管理需求。结合全系统的综合感知能力,建立了各运维管理模块间的逻辑关联,开发了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三维智能监测展示。研究结果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创建的多方协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了项目三维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BIM技术在机场水务管网运维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实施策略。以上海某机场为例,设计开发基于BIM技术的机场水务管网运维管理平台,为机场水务管网运维管理找到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二维措施无法有效应对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跟踪统筹、水文涝情精准决策等管控问题,基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特点分析,探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关键技术,包括技术框架设计、海绵城市BIM创建方法和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构建等三方面。首先从BIM创建、数据库、应用管控平台三方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技术框架,形成顶层设计;其次,提出海绵城市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创建、分类、集成方法,并以此模型成果为载体构建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通过提取、关联、集成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三维立体可视化统筹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多个单位,施工条件复杂。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协同性、一体化、高仿真模拟、智能化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引入BIM技术能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提升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科学性,达到智慧运维管理目标,最终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深入分析水电站运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基于BIM、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BIM+"技术构建了水电站智慧运维管控平台。通过数字电站管理系统、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综合应用,补充了水电站监控系统的不足,强化了生产运维盲区的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智能化、移动APP在水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水电站的运维水平和生产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宽,可以将BIM技术引入水电站运维管理,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可视化,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顺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潮流。文章分析BIM技术的应用,将水电站大坝、厂房等水工建筑物以及机电设备、管路管线等进行三维建模及信息归集,提出设备设施数字化、设备KKS编码以及数据集成可视化交互方法,通过BIM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提高水电站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基于BIM的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平台,提供一个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持续的协同工作环境,形成一套海上风电项目BIM电子资产,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海上风电场资产管理、监控管理、运维综合服务、决策支持等智慧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实现方法的大背景下,运维管理在IT?价值链中的作用日趋突出,重视和建立? IT?治理结构是确保信息化在水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依托信息技术,建设融入? IT?治理结构的水务IT服务管理平台,是实现治理构想的重要实践.详细阐述实际开发建设的服务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设计,分析和总结平台在实际的? IT?运维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协同管理平台,推进BIM技术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的应用实践,可涵盖前期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运维等四个阶段;由运维管理平台的搭建和运维,实现园区智慧招商、智慧管理及节能减排等功能,使产业园成为国际一流的智能化海上风电基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高平市智慧水务信息采集、网络通信的现状,结合高平市水务智慧信息化建设中智慧水务存在的差距,智慧水务建设的要求与措施及智慧水务发展思路,进行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和水库智能化管理建设,以提高全市水务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推动水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工程建管平台功能设置与行业联系不紧密、工程参建各方业务彼此孤立、三维可视化场景功能单一及加载速度慢、 BIM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以Cesium.js+Three.js前端融合框架为基础,以任务流程为主线,采用BIM+GIS+IoT技术搭建符合行业内功能特色的建管平台开发技术路线。以北京市密云水库改造消隐工程为实施点,自主研发了包含四级架构、三大模块、12大功能点的基于BIM的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了以工程参建各方协作流程为主线的工程建管模式,充分融合扩展了BIM+GIS+IoT的核心技术应用。该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使用,通过各参建方协同、工程资料档案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及物资码、智慧工地、VR等可视化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确保了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降低了20%的人力成本。相对于其他平台,BIM+GIS+IoT+VR融合度高,可视化场景应用点及交互效果丰富,在采用Cesium.js与Three.js融合的前端框架下,加载速度提高了50%以上,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实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长距离引水工程中,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引水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线路长、投资大、参与方多、建设周期长、运维难度大的特点。探讨了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到长距离引水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利用GIS+BIM技术,搭建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建立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思路,为长距离引水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实时高效地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智慧水务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不断提升城镇水务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近年来,虽然智慧水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如整体规划无序、标准规范缺失、技术支撑不足、运行管理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泵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泵站选址、工程布置、水泵选型、厂区设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泵站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少、运行管理更加便捷。泵站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泵站自动化运行水平,为区域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实现区域水利设施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15.
面向水电工程运行期资产难管理、数据壁垒等问题,引入BIM+GIS技术可有效整合工程各阶段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实现工程数字化、数据资产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结合BIM+GIS技术,构建安全监测管理平台,提出B平台土石坝三维设计解决方案,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以唯一编码贯穿设备管理全流程,采集融合多源数据,对内对外提供服务支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可视化展示、监测仪器管理、数据管理及分析等;平台在湖北省某土石坝进行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为工程数智化运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务工程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交叉复杂、地形及边界条件多变等特点,BIM应用较少,需要研究适合水务工程BIM设计的方法;选取大空港截流河项目为例,对水务工程中BIM设计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探索;归纳出水务工程BIM设计的主要应用方法及应用价值点,可为后续水务工程项目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水利:太比雅在本届展会上带来了哪些新技术、新方案?唐宗仁:太比雅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智慧水务、智联生态和水库管家三个方面。智慧水务平台基于大数据平台地理空间数据,结合物联网技术,整合水务领域的水文、气象、水环境、水资源、城市供水等监控数据,围绕水利工作中重点关注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生态环境、水务应急等方面业务,构建基于一张图的综合水务可视化信息平台。智联生态是在合理布设水质、水量、管网压力、视频图像等监测站网,针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传统运维管理的缺点和BIM技术的优势,分析隧洞工程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BIM技术引入后对隧洞工程运维管理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运维管理等多项辅助技术的特点,对BIM如何更好地提升隧道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理的水平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更高效的运维管理结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克服原大坝加固治理过程中大量资料难以收集的困难,结合重建契机,利用BIM、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成功构建了具有可视化、物联化、集成化、协同化、科学性特征的智慧管控平台。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进行全过程智慧管控,为工程参建各方提供统一沟通管理服务,解决了工程数据共享和协同问题,加强了施工过程的管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许雪乔  刘杰  林甲  李传举 《给水排水》2022,48(1):137-143
智慧化建设已在生态工程、给水工程、管网工程等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再生水厂内业务复杂、信息感知不够透彻,导致再生水厂的智慧化建设发展严重滞后.参考国内外智慧水务的发展及技术现状,结合北京某再生水厂的实际需求,通过将常用的一体化平台拆分为多个小平台,对水厂各阶段需达到的智慧水务目标进行相应方案规划及建设.在搭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