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发展遇到了许多可变的和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作用在布局形态上,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增量土地外延和内涵的变化,使城市平面空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又促使城市存量土地使用产生置换和转移,实现城市田地功能与结构重组,可见,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引发了城市布局形态从量变到质变。审视这种变化,对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城市布局形态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由于城市是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活动的物质化载体,城市的发展进程总是伴随着多种多样结构的变化(如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交通结构、地域结构等)。因此城市布局形态也可理解为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其中包括诸如城市用地规模和形状等数量方面的形态及城市各构成要素使用特点等质量方面的形态两个方面。2、城市的布局不论呈现哪种形态,一般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概念与分类的分析,解析兰州市最具带型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城市地域文化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式的关系。同时,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地域形态的分类,对兰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类型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0)
数字时代,技术发展导致新型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出现,并逐渐生成独立的展示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奇异方式构建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文化。文章以展示性视角,解读和研究新型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论述其构建未来城市空间的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1,(5):25-27
武汉是一座与辛亥革命关系密切的城市,其城市空间中隐藏的形态和潜在的结构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辛亥百年大祭之际,对武汉市的城市、街区、建筑等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既是对空间历史脉络的研究,也是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发展进行一次宏观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的文化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雕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造型形态、美学作用及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态学是城市空间品质研究的基础,城市空间的平面形态是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核心。文中以城市平面形态为研究主体,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究城市形态学中对于平面形态研究的内容与线索。文中将平面形态研究时期划分为认知与分类、解构与演化、交流与融合3个阶段。通过梳理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与特征,得出形态研究维度立体化、形态研究要素系统化和形态研究方法科学化的发展特征,进而对当前我国城市空间的平面形态研究提出解构形态要素、融入历史因素、构建时空框架的借鉴要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形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曦 《规划师》2000,16(6):112-1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作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建筑形态地景化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一种重要倾向,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归纳这一倾向在城市中的结构形态策略,并指出地景化在城市、景观、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中蕴含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韩冬青 《建筑师》2013,(4):60-65
基于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目标,本文试图建立城市设计实践中从形态理解到形态设计的基本方法线索。作者将形态分析分解为描述、成因与诠释三种彼此联系的类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范式与变形、基底与嵌入、分层与叠合三种基本的设计策略。文章最后讨论了城市设计成果进入城市规划连续决策机制的诸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睿  傅倩 《山西建筑》2006,32(2):36-37
针对长江在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肌理、开放空间和实体形态等要素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武汉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饰》2007,(1):77-81
物质有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在大自然中物质的转化也都围绕这三种形态而变。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在我们精神生活的书房中,物质的三种形态以不着痕迹的姿态转变着,潜移默化地引导我们走入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阳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阴新明 《山西建筑》2007,33(5):57-58
结合阳泉市的城市发展,论述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从而探求城市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控制和引导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结构布局,使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城市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其空间形态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就象一个初生的婴儿,随着营养的增加逐渐成长。当然,城市的生命远比人的生命漫长,因此,这种变化可能十分缓慢,有时甚至不意觉察,但这一过程却始终不会停止。今天,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处于加速状态,这才使我们有可能通过一个城市近百年来空间形态的变化,来探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些规律。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的功能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城市诞生的初期尤是如此。以大连为例。大连地区最早的城市建设应追溯到公元十二…  相似文献   

16.
孙世界 《新建筑》2002,(4):49-5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对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及其物质形态的关系的讨论到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物质形态的协同发展,论证了信息技术对城市物质形态影响的方式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与形态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结构与形态关系出发,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基本原则,解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与形态,并对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跨水域城市空间形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分布与水息息相关,跨越水域拓展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分析跨形态生成,演进的规律;进而分别从二维形态和三一项诉研究视角出发,分析跨水域城市肌理,开放空间形态和建成环境的实体形态要素。  相似文献   

19.
潘媛媛 《山西建筑》2008,34(4):65-66
对佛山城市中心"双核"结构空间形态的形成、差异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大佛山中心区"双核"形态整合的总体思路和结构框架,以构建大佛山城市中心区的连续整体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0.
吴一凡  武士清 《山西建筑》2010,36(19):19-20
以城市构成要素分析了厦门海湾公园规划案例,探讨了厦门市西海岸的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研究了该规划对优化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加强城市空间连续性,形成滨海开放空间的必要性和途径,并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以期对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优化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