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几年来,工程图学双语教学成为工程图学领域的教学改革热点之一,工 程图学双语教材的建设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以此为题,讨论了目前国内工程图学 双语教材的现状,双语教材的分类,工程图学系列图书出版以及该系列图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设计理念探索工程图学教育的新体系,是工程图学的新阶段和发展方向.新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可将机械设计的全过程与工程制图的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工程图学的教学过程由被动地学习二维生产图样的绘制方法变为主动地进行机械工程的三维创新设计.这种新体系更适应当前工程设计发展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机械工程的素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科技、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实施双语教学是“2+2”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要求,在这些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 必需的。该文就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基本现状、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等问 题。力求通过对课程在结构设置上进行调整与改革,达到联合培养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文阐述了工程图学教学现状和不足,结合多年的CDIO 工程图学的教学 改革经验,概括介绍了如何重构CDIO 特色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和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措施。 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十分有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 业设计与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型设计作为空间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在探讨国内外工程图学教研情况基础上,构建了以构型设计为主线, 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新课程体系。并从教学改革目 标、教学改革内容和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能很好地 培养学生的形体构型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工程图学引入"融入式"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在工程图学课程体系中融入实体建模技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工程图学到三维工程图学转变的必然性,比较了各种三维工程图学教学模式的优劣,提出依托三维工程图学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教学新模式——改进型主线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工程图学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 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实践研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模式,开展基于构型创新设 计的工程图学实验课与自主型交互式机械设计制图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工程意 识,锻炼了其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素质,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 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教杯”图学大赛对图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 推动。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了基础课程和综合提高课程相结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方面 建设和优化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模式方面试行了基于渐进式阶段项目教学学习 模式,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了硬件现代化及开放式学科竞赛实验室建设,在教师能力方面阐 述了大赛对教师教学、科研和教改能力的提升。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建设精神,以“高教杯”图学竞赛为契机,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有利于创新 型人才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线上+线下融合式”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育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社会价值,其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对工程图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从线上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协调等方面入手,将线上教学在时间和资源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和传统面授方式在严谨性和可控性方面的优点相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式"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和教育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关键环节、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为工程图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执行应重视运用数字化教学模式,把数字化教学模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主要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将乐学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创新性的数学学习中去。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探究、自主、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已成为我们当前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有效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字化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等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鹍 《图学学报》2013,34(3):152
建筑学与工程图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制图有着艺术性和精确性的双重要 求,建筑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图学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成为非常必要的手段。论文在分 析数字图学与建筑学课程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数字图学技术在建筑学课程教学中 的重要原则与授课方式,并对数字图学技术在未来建筑学课程上的结合方式做了展望。图学 教育需要在新的数字技术支撑下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并与建筑学等其他专业的教学进行整 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图像表现的优势,并具有更好的教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以“融合式教学”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机械制图交互课件, 并提出以其课件为媒介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辅助教师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手段与教 学方法、图学教育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实施“融合式教学”;辅助学生课内与课外“融合式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结果表明,机械制图融合式交互课件为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主体学习的互动教 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进而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全国多媒体课 件大赛现场演示推广,其课件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广义形体分析法”是“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性创新思维方法,它 将课程核心内容整体分解为几何元素、几何结构、功能组合、零件装配、知识与技能等5 个 块元。介绍了基于“广义形体分析法”的高职“工程图学”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实现关键,进行了 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图学基础与 应用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职业快速适应、逻辑思维形成及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以及制造业对二维计算机绘图以及三维设计造型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工程图学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二维计算机绘图以及三维设计造型技术已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工程图学和三维造型创新设计方面“外挂式、分段式和融合式”三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并着重对如何将三维造型设计与工程图学有效地融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能力与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在信息时代,只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实践环节,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拨尖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姚纪 《图学学报》2015,36(4):615
针对建筑类工程图学教学,倡导一种教学方法及思维方法,即建立教学逻辑框架, 该框架由知识逻辑、图形逻辑、教学逻辑三部分组成,并对此三部分内容进行论述。工程图学 的课程内容有其内在严谨的知识逻辑,教师可以运用逻辑框架来提高学生对工程图学更快地理 解与掌握。找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点串成“线”,引导学生分阶段地阅读和认知工程图样, 化繁为简、一气呵成完成课堂教学。论文所倡导的方法对于启发学习思路、巩固旧知识和接受 新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电气工程制图》是电气工程类专 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从《电气工程制图》 的课程改革入手,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改革,提高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Engineering design in industry is changing as a resul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ools provided by the digital computer and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This shift is placing new demands on engineering curricula. The engineering graduate today must be trained in the use of the computer and computer graphics as a design tool—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engineers in the past used the slide rule and today use the hand-held calculator.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orts to integrate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 in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pecific software pack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use in teaching engineering graphics and mechanism synthesis and analysis. These packag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hardwar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