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提出现有变电站通信业务的需求及传统电路交换系统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问题,通过分析软交换技术及其优势,设计利用软交换技术建设变电站一体化IP调度系统的方案。一体化IP调度系统改变原有程控交换的方式,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将变电站的语音调度、视频调度、多媒体调度等业务通过一套调度系统实现一体化整合。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电路交换不能承载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问题,实现变电站多媒体数据业务通信,简化网络结构,节省人力和物力投资。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电网模型的统一维护和一致性共享,提出了基于监控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的纵向一体化概念,即变电站站端和监控(调度)中心之间的模型一体化.对于电网模型的描述涉及诸多环节和系统,而以变电站综自(子站)系统为模型源端,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唯一描述和最优化的维护模式.文中阐述了实现变电站子站(或综自)系统与监控(或调度)中心之间模型和图形等信息的共享架构,此架构中共享的模型不仅包括一次电网模型、二次装置模型,还有变电站综自系统与监控(调度)主站通信所需的通信模型.本文提出的统一模型维护的架构也可满足智能变电站以及IEC61850变电站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电力通信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NGN)的核心设备之一。根据实践经验,对电力通信软交换系统设备维护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故障分析和处理,对电力调度通信软交换系统日常维护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交换技术是语音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详细分析了苏州供电公司调度交换系统的现状,结合IP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调度交换组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实现了调度交换机联网,通过扩展多媒体调度台和IP电话,还可以建成作为备用系统的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该方案的实施为调度交换组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吕晓勇 《电力系统通信》2007,28(B06):46-47,53
软交换技术是语音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详细分析了苏州供电公司调度交换系统的现状,结合IP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调度交换组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实现了调度交换机联网,通过扩展多媒体调度台和IP电话,还可以建成作为备用系统的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该方案的实施为调度交换组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电网网架结构日趋复杂,在调度业务管理过程中对及时、全面掌握电网运行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在移动平台上接入应用的总体架构模式,具备灵活性和扩展性,满足了移动端应用一体化运行的要求;通过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开发及展示、网络通信、安全控制、数据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调度业务需求给出了应用功能架构,形成了构建电网调度移动平台的技术方案。基于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建设了电网调度移动平台及相关子应用,应用于调度业务管理工作中,提供了快捷的办公模式,为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鹤  谭志华 《电工技术》2020,(3):140-142
大多数水电厂调度电话通信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方式实现的,存在通话质量差、通道单一、维护费用高昂等弊端,不满足智能水电厂通信网络化的要求。为此结合智能水电厂技术要求,基于IP及软交换技术,依托电网通信资源及架构,开发了一套新型调度电话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实现调度电话的网络化管理、通话质量高、自动录音、可视化维护、灵活多变的权限配置等功能,提升了电厂与电网的通信可靠性,适应了智能电网网源协调要求,是智能水电厂不可或缺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底电缆和隧道电缆一体化综合监控平台,分析了其光纤故障定位、测温和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等关键技术,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光纤测温和海底电缆应力监测系统、隧道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指出一体化综合监控宜采用集中监测运行维护模式,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可靠性,保证海底电缆运行安全,有效指导通信调度及电力调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华中电力调度交换网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将其升级成软交换调度交换网的技术方案给出了建议,分析了升级为软交换方案后的调度交换网将具备的视频通信、音视频会议及数据通信等功能,新方案也将大大提高调度业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配电通信网一体化管理平台的一种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系统体系架构和系统功能结构,对设计的管理对象、平台逻辑部署架构、系统功能组成进行了阐述。其次在Web Service通信标准基础上详细地分析软件基础平台中的数据转换与交换模块、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消息和服务总线模块、流程引擎与报表模块的架构和功能设计。最后分析设计平台所采用的分布式采集与配置下发及通信专业下发、自动成图、告警实时处理,实时数据库、实时推图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提高维护效率,使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成为运行维护工作的核心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系统建设规模日趋壮大,变电站无人化已势在必行。厂站运行辅助设备、环境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均相对较多,实现设备的高效、集中监控管理便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难题。基于自动控制和新型传感技术采集设备的相关开关量信息,设计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厂站运行辅助设备及环境设备的集中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电力通信网和内部信息网络完成厂站运行辅助设备及环境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回传,从而实现了地调主站端对厂站运行的辅助设备和环境的集中实时监控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维护的质量和效率。该研究为今后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得变电站无人化的运行和开展可更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是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重要平台,它是现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文章主要介绍了6种智能调度系统,这6种智能调度系统是在传统调度系统基础上,增强了电网实时信息采集与处理、高级应用功能、智能调度与控制等方面内容,包含多种高级功能模块的智能调度系统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将得到很好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基础数据获取、计算机通信系统、网络分析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通信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信息与通信的融合不断深入,通信网运行维护规律更加复杂。为适应这种形势变化,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力支撑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文章梳理了电力通信运维工作主要内容,提出基于“1个数据平台、2条管理主线、3个运维模块”构建电力通信运维工作体系的思路、方案及运作机制。文章形成的结论和方案对于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电话技术实现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毅  吕为  李建岐 《电网技术》2003,27(7):56-59
为了对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调度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出了一种基于IP电话(VoIP)技术的电力IP调度通信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实现方案。该系统将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TI)应用于电力调度通信网中,以软件调度模块替代现有的硬件调度台,使调度通信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融合在一起,在系统方案的选择构造中还充分考虑了我国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将相对独立的供电企业电网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突破二者技术与管理的壁垒,将使供电企业进入信息化新阶段。文章论述了统一信息平台特征、结构及功能划分和总体建设思路,包括变电站部分、通信传输、调度自动化、信息网络与软件系统,以及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西北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对电力通信资源统一、有效的智能化管理,建设了西北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实时监控系统、通信MIS系统共同构成通信运行管理的基础平台.系统的硬件采用双机双网模式,软件采用分层结构,并以业务为切入点全面管理系统资源,提供资源信息的动态采集、端到端的保护功能及其他高级应用功能.实现了与现有DMIS系统的有效集成,为提高运行维护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县级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实现,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和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南昌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通信系统、远动系统、计算机及人机子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的软、硬件选型和功能实现。该系统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县电网的调度自动化水平。实践表明,基于统一支撑平台,集调度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电能量计费、馈线自动化于一体的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县级电网调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福建省级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光纤通信网络传送电力调度生产业务,并分析了各种业务的运行方式,同时也指出了该网络的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力企业中上线运行的信息通信网管系统数量不断上升,如何对多网管系统进一步实现集中管理,是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首先介绍了网管集中管理软平台中承载IP技术的多计算机切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着重阐述了平台中的2种设备连接的对应关系及其数据交互过程。并对平台应用中的配置要求作了说明;最后对平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最终实现网管系统的省级集中提供了技术方案。实践表明,通过该软平台对网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能有效提高信息通信调控运维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提前发现调度交换机的故障隐患并进行处理对保障电力通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调度交换机运行情况和工作原理的分析,找出对调度交换机影响最大的安全隐患,并通过建立告警门限值的方法为调度交换机建立故障预警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达到预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