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膜法分离富集,测定钼中痕量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6-二酮吡啶-18-王冠-6(2,6-DKP-18-Crowe-6)、SPAN80、Glycerol(丙三醇)、CCl4(Car-bontetra-Chloride)和内相(0.15mol/LNa4P2O7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2+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4%以上,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金属离子如Mo6+、Mo5+、W6+、Fe3+、Ni2+、Cr3+、Li+、∑RE3+、K+、Na+、Ca2+、Mg2+、Ba2+、Sr2+、Al3+、Zn2+、Cd2+和Co2+等,都不被迁移,只有Pb2+能从这些离子中满意地分离出来。该法已成功地用于分离富集、测定金属钼、钼精矿中痕量铅,相对标准偏差在4.2%以下,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2,6-二酮吡啶-18-王冠-6(2-6-DKP-18-Crowe-6),SPAN80,S100N-I(中性油)和C2H2Cl4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6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而这种情况下,许多金属离子如Fe&3+,Ni^2+,Cr^3+,Li^+,∑RE^3+,K^+,Na^+,Ca^2+,Mg^2+,Ba62+,Sr^2+,Al^3+,  相似文献   

3.
用TBP-TOPO(协同载体)N113C(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增强剂)煤油(溶剂)和内相(1mol/LNaOH水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钼(VI)的迁移富集行为,确定了用此液膜迁移分离钼(VI)的最适宜实验条件。钼(Ⅵ)在20min可迁移速率达99.6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一些共存金属离子如W^6+,Fe^3+,Al^3+,Ca^2+,Mg^2+,Mn^2+,Pb^2+,Zn^2+,Cu^2  相似文献   

4.
液膜分离富集CN^—与测定水中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科  李玉萍 《中国钼业》1998,22(6):53-55,60
用TBP-PMBP、SPAN80、液体石蜡、煤油和内相(2%NaOH溶液)乳状液膜,研究了CN^-的迁移行为及最适宜的实验条件。CN^-在15min内可以迁移99.5%以上。在此情况下许多共存离子,如Mo^6+、Mo^5+、Fe^3+、Al^3+、Ca^2+、Mg^2+、Sr^2+、Ba^2+、ΣRE^3+、Ag^2+、Pd^2+、Pt^4+、Rh^3+、Cu^2+、Pb^2+、Zn^2+、W^6  相似文献   

5.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钼中痕量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507、TOPO、SPAN80、液体石蜡、环己烷和内相(3mol/L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Cd2+的迁移行为,只有Cd2+能从各种阳离子中得到满意的分离。最佳液膜体系的体积比为P507∶TOPO∶SPAN80∶液体石蜡∶环己烷=4∶3∶5∶4∶84,内相为3mol/LHCl溶液。确定了分离富集Cd2+的最优实验条件,Roi—1∶1,Rew—20∶150。此法已成功地用于测定金属钼、钼合金、氧化钼和钼精矿中痕量镉,其回收率在99.4%以上,RSD在3.1%以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以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钕(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酸三丁酯-Span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Nd(Ⅲ)的迁移行为。当膜相组成为0.040mol/L磷酸三丁脂和3%(w/v)Span80,内相为0.15mol/LNa2S2O3,外相为2.5mol/LHNO3,Nd(Ⅲ)能快速并完全迁移。常见过渡元素离子Fe2+、Co2+、Ni2+、Mn2+、Zn2+、Cd2+、Cu2+等均不迁移,故可以从这些离子的混合液中分离Nd(Ⅲ),其回收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7.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铼进行分离富集。该体系包括流动载体(二苯并-18-冠-6,简称DBC)、表面科学研究性剂(L113B)、溶剂(CCl4和n-Hexane油状物)以及内相(NaClO4溶液)。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铼的浓度、外相硫酸的浓度、乳水比(Rew)、油内比(Roi)等因素对富集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铼的富集率可达99.5%~100.5%。在相同条件下,常见共存离子如  相似文献   

8.
利用循环伏安和极谱研究了Keggin结构钼钨硅杂多酸H4SiMo12-nWnO40(记为SiMo12-nWn,n=2,4,6,8,10)及其稀土衍生物K10H3〔Ln(SiMo6W5O39)2〕(记为Ln(SiMo6W5)2,Ln=La3+,Ce3+,Pr3+,Nd3+,Sm3+,Eu3+,Gd3+,Dy3+,Yb3+)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讨论了取代原子和酸度对杂多阴离子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探讨了极谱半波电位与pH的关系,并根据静电模型对杂多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规律性给予了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脱硫的现状     
王爱华 《武钢技术》1999,37(5):58-60
1 前 言本文简要地介绍联合钢铁厂铁水脱硫的几种基本方法。有效的方法很多,一些最常用的反应剂如下:石 灰———Ca+2O-2+S0=Ca+2S-2+O0(1)苏 打———Na+12C+4O-23+S0=Na+12S-2+C+4O-22+O0(2)碳化钙———Ca+2C-12+S0=Ca+2S-2+2C0(3)镁 Mg———Mg0+S0=Mg+2S-2(4)硅化钙———Ca+2Si-2+S0=Ca+2S-2+Si0(5)一般来说,脱硫反应可表示如下:S+2e→S2-(6)反应式(1)和(2)中,反…  相似文献   

10.
液膜分离富集与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TBP,聚丁二烯,磺化煤油,TU和Na2SO3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Tl^3+的迁移行为,在选择条件下Tl^3+的迁移率达99.4%以上。该条件下许多金属离子如Cu^2+,Pb^2+,Zn^2+,Co^2+,Ni^2+,Cd^2+,Ca^2+,Mg^2+,Fe^3+,Al^3+,Mn^2+Au^3+等都不被迁移,只有Tl^3+能与这些金属离子得到彻底的分离富集,用于富集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铊,结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钼精矿中钾元素含量,某选矿厂通过室内探索试验,找出了在碱性条件下对钾有一定抑制作用的药剂。通过工艺流程考察,分析了钾在钼浮选过程中的流向,提出了在选矿过程进一步降钾难度较大,不但会增加工艺复杂性,而且会增加选矿成本,建议在钼产业链后续加工过程中降钾。  相似文献   

12.
嵩县钾长石英脉型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嵩县钾长石英脉型钼矿呈似层状与熊耳群整合产出,倾角较缓,一般15°左右,矿层1~12层不等,一般2~5层,矿脉多有隐伏,在熊耳群分布区内多处发现了同类型的钼矿床.经对矿床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认为矿脉为火山期后热液沿火山岩层间裂隙充填成矿,具有层控矿床的特点.因而,结合该类矿床的特点,通过对已经找到的矿床的分布面积、控制深度及控制的资历源量研究,对该区域作出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穆小玲 《铁合金》2022,(1):24-27
介绍了采用钾化焙烧和钠化焙烧工艺制备偏钒酸钾产品.通过实验室探索性试验得到较佳的偏钒酸钾制备工艺路线,即采用钾化焙烧工艺得到钒酸钾浸出液,经除杂后可制备聚钒酸钾,通过调整配入钾盐调整钾钒摩尔比为1∶1,经熔融、溶解、过滤及蒸发结晶得到满足纯度要求的钠含量较低的偏钒酸钾产品.  相似文献   

14.
保护渣中各成分的测定标准方法步骤繁多,操作复杂。为改进这一缺陷,采用了多元素连续测定。对钾、钠、锰、铁四种元素的最佳分析条件,酸度介质及浓度的选择,主要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在95%~105%之间,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冯燕 《河北冶金》2008,(4):78-79
针对石焦集团双氧水生产装置中碳酸钾消耗量大的问题,对碳酸钾蒸发器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低钾钼粉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本文结合工业钼粉生产实际,对钼粉生产原料、料层厚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流量等影响钼粉中钾含量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得到了低钾钼粉的较优生产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讨论,建立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与计算,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不确定度的形式给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预处理液中硝酸根浓度对钼酸铵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预处理液中NO-3 浓度,对生产不同钾存留量的钼酸铵作了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任宝江 《中国钼业》2011,35(3):36-39
系统研究了钾含量在20 mg/kg以下钼粉的生产工艺及优选原料。研究结果表明,低钾钼粉的生产应选用钾含量在120 mg/kg左右的二钼酸铵为原料;二次还原的工艺温度为1 050~1 150℃、氢气流量为14~18 m3/h、料层厚度为27~33 mm、还原时间为7~8 h。  相似文献   

20.
以KBrO3为氧化剂液相氧化菲制菲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确定了以溴酸钾为氧化剂在醋酸介质中氧化菲成菲醌的较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10℃、氧化剂配量2.25、底物菲的浓度为0.45mol/L.得到产物纯度为61.7%、产率为81.7%;探索了相转移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成功地开发了KBrO3-PTC-HAc-H2O氧化体系,确定采用TBA(四乙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85℃,催化剂配量为1.25%,水的配量为6%,产品产率提高到88.2%,产品纯度为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