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军  蒋煜  张兰  李扬  孟楠  秦纯 《水电能源科学》2024,(4):39-42+61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条件不足等问题,以嘉兴市新塍镇为例,探究不同畅流活水方案对河道水质的改善效果。构建MIKE11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分析“引水/水系连通—水质”驱动响应规律,以NH3-N浓度为主要指标,分析不同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并提出优化调控方案。结果表明,集中引水对区域水质改善影响较小,分散设置多个引水点可明显提高水质;直接对水质较差河道进行补水,污染物消减率在8%~30%之间,水质改善效果较明显;合理的水系连通工程可进一步增加畅流活水方案水质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化发展给平原河网地区带来的水动力不足与水质恶化问题,以宁波市主城区——海曙区为研究区,探究引清活水对河网水环境的改善效果。利用MIKE11构建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不同引水规模、引水口门布局及引水时段下流速变化及污染物NH3-N和COD的改善情况,分析不同方案的活水效果。结果表明,引清活水可改善河网水环境,改善效果与引水规模、引水口门布局及引水时段均有关;综合水动力与水质的改善情况,当引水规模为27m~3/s,以洪水湾节制闸、高桥泵站、邵家渡翻水站及沿山导流河节制闸联合调度引水,对河网进行间断活水时,海曙区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太湖流域水体流动性差、水质恶化的问题,以无锡市运东大包围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实测资料,选用MIKE11数学模型构建研究区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以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为手段,拟定不同来水条件及引水规模下的活水方案,分析了不同方案对研究区水动力条件及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畅流活水方案可改善运东大包围内水动力条件和水质状况,改善效果与外部来水条件及引水规模有关;通过白屈港线路引长江水入运东大包围,并适当增大引水规模,可达到水动力和水质改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对水质评价的影响,采用4种计算方法确定河道生态流量,分别通过优化得到水量水质调度方案,并分析各方案中水质指标改善效果优劣。以浊漳河流域为例,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通过数据传递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耦合,构建生态流量保障的水库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时间上处理了年际间水量分配不均的情况,在空间上各河段水质改善效果较好,且基本满足了下游干流共同承担的水质需水和生态需水要求;经过综合评价,以频率曲线法计算河道生态保障流量更有利于浊漳河水质的改善。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浆水泉水库生态环境、合理调配水资源,在综合考虑入库水量、出库水量及库体内水质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水量平衡方程和水质水量耦合模型,设定了三种不同情景,计算了浆水泉水库不同水文年不同水位等级所需生态引水量。结果表明,情景1中平水年最优水位、枯水年最优水位和适宜水位对应的生态引水量分别为164.88×104、178.20×104、148.72×104 m3;特枯年适宜水位和中等水位对应的生态引水量分别为157.20×104、140.22×104 m3;情景2中平水年最优水位、枯水年最优水位和适宜水位对应的生态引水量分别为269.47×104、291.80×104、211.83×104 m3;特枯年适宜水位和中等水位对应的生态引水量分别为225.85×104、181.36×104 m3;情景3中给出了各月引水中污染物BOD浓度的最大允许值。不同情景的计算结果系统反映了可能与需求、水质与水量的协调,对水库水量的科学配置和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杂河网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村水系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有限元水动力模型 RMA2 和水质模型RMA4,模拟分析了潮位影响、引水工程及水库泄水单因素水利工程水资源调度条件下河网水量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3种闸、站、库联合调度方案,建立了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方案.结果表明,落潮时引潮排水相结合方案为北村水系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
由于苏南运河水质不断恶化,以运河下游苏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建立河流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计算其水环境容量,提出了削减量及削减目标;最后针对运河苏州段选取2个控制断面,提出3种控制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污染源排放量与水质浓度关系。结果表明,运河苏州段已无剩余水环境容量,急需开展水环境整治;当研究范围内所有企业均达标排放,且城市污水接管率提高至85%时,运河苏州段的水质均能达标,该结论可为苏南运河管理部门制定水环境改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和谐的泗洪县城区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改善水系水环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以泗洪县城区水系为例,利用MIKE11模型中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分析了各种引水冲污工程措施调控对水系水量水质的影响,并利用水动力学模块对泗洪水文站实测水位、水质资料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青松水利片引清调水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上海市青松水利控制片淀浦河以北地区河网水质,在分析现状引清调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青松大控制片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引清调度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对河网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南通市濠河水环境状况,利用解析法建立简便的濠河水环境容量定量评价模型,当以V类水质标准作为濠河最大污染限值时,按照濠河水系现有污染源排放浓度,分别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和生化需氧量(BOD)的浓度限值,计算了濠河还能容纳的污染水体排放量,对应的排放上限值分别为1.816、1.382、0.303、0.064、0.232m~3/s,表明濠河水环境容量已经严重不足;建议用引江冲污、截污减排、环保清淤和生态修复措施提升濠河的水环境容量,修复濠河的水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为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锡山区城市河网流动性差、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基于实测资料,利用MIKE1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多种水利工程联合调度,以NH3-N为污染因子,模拟多种水系调度方案,分析水系调度对研究区水体流动性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水系调度可提高研究区河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换;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方案可大幅降低研究区大部分考核断面的氨氮浓度,使水质达到Ⅳ类甚至更优,有效改善研究区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3.
苕溪流域控制断面河网概化水质订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复杂河网河道众多,水系复杂,加上模拟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及概化河道产生误差,在模型运算中对规模较小的河道进行概化处理会导致水质模拟精度降低。为提高水质模拟精度,以杭嘉湖平原苕溪流域控制断面为例,通过引入陆域宽度概念,对河道概化前后流量及水质浓度进行修订。结果表明,苕溪流域控制断面COD、氨氮订正系数为0.96~1.11,订正后COD、氨氮浓度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3.58%、5.36%,水质精度有所提高,可见该方法在模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凤眼莲、水蕹菜、生菜净化处理厌氧发酵后的出水,初水CODcr浓度为170~230 mg/L,结果表明,在这3种水生植物的对比试验中,生菜对废水CODcr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为64%;水蕹菜对氨氮、硝态氮、磷和浊度的降解率最高,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8.37%,24.95%,91.45%,95.31%.经过生菜处理后的废水颜色为白色,而其它均为浅黄色.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静态试验表明所有出水均达到二级出水标准.通过试验认为水生植物净化低浓度猪场废水的作用除了植物本身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的吸收外还应包括植物根系对悬浮物和胶体等的吸附作用以及胶体凝聚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甬江建闸可能带来的水质恶化问题,采用MIKE21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90%保证率和两个建闸方案(镇海电厂闸与河口闸)的基础上,考虑两种不同来水(标准来水、实际来水),分别预测建闸后甬江水体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浓度值,并与建闸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标准来水还是实际来水,建闸后水质变差,建闸后的COD浓度可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而NH3-N浓度超标严重;在河口建闸的水质优于在镇海电厂处建闸的水质。  相似文献   

16.
大连石化公司中水回用装置采用"深度生化+混凝+气浮过滤(DAF)+超滤(UF)+二级反渗透(RO)+真空除气"的工艺路线,生产炼油化工装置使用的一级除盐水和循环冷却补充水。该中水回用装置随着运行周期延长,存在生化出水水质差、膜系统微生物污染严重、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收率高等问题。通过对预处理、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颗粒和胶体污染、化学结垢等影响膜污堵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对一期生化池进行改造,使其出水水质达到COD小于20mg/L、NH3-N小于3mg/L的要求;增加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设施,采取定期或连续地向膜系统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的措施;将一级反渗透系统阻垢剂(MDC151)的投加量控制在1~3mg/L,进水pH值控制在6.0~6.5,回收率从80%~82%降至75%~77%。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风生流对贡湖湾水环境的影响,基于MIKE21构建贡湖湾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分析TN、TP、NH3-N迁移变化与风生环流的关系.结果 表明,该模型误差符合要求,能较为准确地模拟风生流影响下贡湖湾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过程;风生流对贡湖湾湖流结构影响明显;夏季湖流流速全年最低,大部分介于0.8~1.2 cm/s,水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 HJ 535—2009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样中污染因子氨氮。实验表明:实验用水、试剂配制、实验环境、水样保存时间及条件、反应时间等都是氨氮的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的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评价指标采用等权重的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基于温州市温瑞塘河16个监测站点的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能反映有机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通过熵权法对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提出了基于熵权的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计算了温瑞塘河的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并与传统的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熵权法与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克服了有机污染等权重处理评价指标因子的缺陷,其与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所反映的污染特点具有一致性,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流域水质有机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长治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长治市2009年地表水污染的监测状况,通过污染等级分析,得出长治市2009年地表水部分区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不过,水质普遍还较好。其中,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NH3-Ni,DO;造成地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中农药化肥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