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铝硅比为4.4的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磨机对铝土矿进行了选择性磨矿试验研究,重点考查介质配比、介质形状、填充率对低品位铝土矿在振动磨机中选择性磨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配比、不同形状的磨矿介质、介质充填率对振动磨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铝硅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性磨矿的适宜介质配比为φ40mm∶φ30mm∶φ20mm=20%∶30%∶50%,适宜充填率为70%。在单一尺寸介质条件下,不同形状介质的选择性磨矿效果的顺序为柱形介质、柱球介质、球形介质。  相似文献   

2.
介质特性对铝土矿在振动磨机中选择性磨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硅比为4.4的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磨机对铝土矿进行了选择性磨矿试验研究,重点考查介质配比、介质形状、填充率对低品位铝土矿在振动磨机中选择性磨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配比、不同形状的磨矿介质、介质充填率对振动磨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铝硅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性磨矿的适宜介质配比为φ40mm∶φ30mm∶φ20mm=20%∶30%∶50%,适宜充填率为70%。在单一尺寸介质条件下,不同形状介质的选择性磨矿效果的顺序为柱形介质、柱球介质、球形介质。  相似文献   

3.
铝土矿碎解方式与铝硅矿物选择性分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和含硅矿物的晶体结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可碎性差异。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磨矿介质进行铝土矿的选择性磨矿和磨矿产品中细粒级的浮选脱硅试验,讨论了铝土矿的选择性碎解对铝土矿选矿脱硅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对于不同磨矿介质,选择性碎解效果顺序依次为球+柱介质>球介质>棒介质;通过选择性碎解可得到部分较高铝硅比的粗粒级产品,同时细粒级铝土矿的铝硅浮选分离选择性也得到相应提高。因此,铝土矿的选择性碎解可提高铝土矿精矿的铝硅比和放粗精矿粒度,满足氧化铝生产对这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铝土矿在球磨机中的选择性磨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山西铝土矿为原料 ,采用三种形状的粉碎介质进行了球磨机粉磨试验 ,考察了各种磨矿方式下的粉碎效率、产品粒度分布以及Al2 O3 和SiO2 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在磨矿细度为 -2 0 0目占 5 0 %左右时 ,采用选择性磨矿可以在一定的粒度范围内实现铝硅分离的目的 ,粗粒级精矿可得到 30 %以上的回收率 ;对铝土矿在球磨机中的选择性磨矿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某铝硅比为1.92的铝土矿为研究对象, 利用添加自主设计的“十字型”充填介质的实验室型逆流浮选柱, 考察了不同规格充填介质对铝土矿浮选精矿指标和粒度分布的影响, 并且探究了浮选过程中充填介质对矿物颗粒在浮选柱内部轴向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在传统逆流浮选柱内部添加“十字型”充填介质, 使柱内流态向“柱塞流”发展, 强化浮选柱轴向粒度分布差异性, 有利于10~38 μm微细粒级矿物回收, 提高铝土矿浮选指标。充填介质高度60 mm时浮选柱浮选效果较为优异, 经过一段开路浮选作业, 可获得Al2O3品位59.29%、铝硅比11.83的铝土矿精矿, 较无充填条件下铝硅比提升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炼焦中煤在搅拌磨机中的选择性解离特性,以涡北选煤厂的炼焦中煤为对象,进行了样品性质、磨矿条件优化、磨矿产品解离特性及颗粒形状特性等研究,对比了相同磨矿细度下搅拌磨机和棒磨机磨矿产品的浮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磨机磨矿时间4min、陶瓷球直径6mm、介质填充率60%、磨矿浓度55%的最优磨矿条件下,-0.074mm含量79.39%的磨矿产品经过浮选,可得到产率61.49%的精煤(Ad=11.50%)产品;在相同的磨矿细度下,搅拌磨机所需的磨矿时间更短,产生的高灰细泥产率低,磨矿产品浮选精煤(Ad=11.50%)产率较棒磨机高9.82个百分点,说明搅拌磨机解离效果更好;SEM分析进一步证实,搅拌磨机磨矿产品表面微细粒脉石矿物较少,颗粒球形度(R0)低,伸长率(EW)高,有利于颗粒与气泡的黏附;研究结果可为炼焦中煤选择性解离提供工艺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实现某铁矿碎磨工艺的节能降耗,以某铁矿石高压辊磨—预选精矿为研究对象,磨矿功耗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塔磨机磨矿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宜的磨矿浓度为60%、螺旋搅拌器转速为300 r/min、介质充填率为16.15%、介质配比(?8 mm钢球质量占比)为50%,料球比为0.166 4。(2)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磨矿浓度为60%、螺旋搅拌器转速为360 r/min、介质充填率为20.77%、介质配比(?8 mm钢球质量占比)为100%和料球比为0.16。(3)正交试验的磨机-0.074 mm利用系数比单因素试验高44.32%,磨矿功耗比单因素试验低9.68%。(4)塔磨机的5个影响因素对磨矿功耗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磨矿浓度、螺旋搅拌器转速、料球比、介质充填率和介质配比。正交试验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塔磨机磨矿功耗,且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后续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逵 《矿冶工程》2018,38(4):50-53
以石英砂为原料、钢球和短圆柱形钢段为磨矿介质,利用单一因素法分别从磨矿介质配比、磨矿介质充填率、磨矿量、磨矿浓度、磨矿时间等方面展开了磨矿试验,结果表明,短圆柱形钢段磨矿的最佳磨矿条件为:介质配比D30∶D25∶D20=43∶62∶97、介质充填率35%、磨矿量400 g、磨矿浓度60%。当磨矿6 min时,磨矿产品粒度主要以100~150 μm为主,磨矿8 min后,石英砂粒度变化甚微,粒径主要集中在38 μm,可见短圆柱形钢段对石英砂磨矿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大型球磨机钢球配比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系列磨矿流程处理能力由15 kt/d增加到了19 kt/d,磨矿细度降低较多,为了达到设计的磨矿产品细度指标-74μm占61%,进行了钢球级配小型试验研究、原矿不同粒级的浮选试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改变球磨机钢球配比,来实现磨矿产品细度的提高和各粒级的优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球磨机钢球配比在Φ60∶Φ40=1∶2后,+175μm粒级产率较之前明显降低,+175μm含量与只加Φ80 mm球时相比降低了6.14%。该粒级含量降低对提高浮选铜、钼回收率非常有利。加小球后磨矿细度明显提高,-74μm细度总体上较加小直径钢球前提高了3.41%。  相似文献   

10.
黑沟铁矿石粉矿(-15 mm)铁品位为37.35%,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铁在赤褐铁矿中分布率为85.35%。现场采用球磨机磨矿后强磁选工艺回收粉矿,球磨机磨矿时泥化现象严重,细粒级铁矿物无法通过强磁选有效回收。为减轻粉矿磨矿过程的过粉碎现象,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对破碎至-2 mm的粉矿,预选筛分出产率为33.30%的-120μm粒级,对+120μm粒级进行棒磨机磨矿试验。在棒径分别为18、20、22 mm的钢棒为磨矿介质,且其质量比为4∶3∶3、介质充填率为30%、料棒比为1.0、磨矿浓度为70%、磨矿时间为62 s条件下闭路磨矿,合格粒级(38~120μm)占-120μm粒级比例达57.55%。降低分级粒度能够有效减少微细粒级的产生,减少过磨。采用棒磨工艺可以减少过磨,优化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的磨矿方式介绍了细磨和超细磨设备的发展,并对它们的磨矿原理、磨矿优缺点和各自的典型磨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段磨矿与两段磨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世旭  潘继芬 《矿冶》2013,22(2):52-54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一段磨矿流程与两段磨矿流程相比铜回收率指标偏低的主要原因。两段磨矿产品粒级组成优于一段磨矿的,因此可以得到更好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桂春  张利先 《非金属矿》2008,31(1):43-44,52
采用正交试验L827研究了滑石超细粉磨时助磨剂的助磨和分散效能,通过对三种高效助磨剂(三乙醇胺、氧化铵、六偏磷酸钠)进行试验对比研究,权衡分散性和助磨性两个指标,最终选出了针对滑石的最佳助磨剂及试验条件;考虑到超细滑石助磨剂的实际性应用,本文还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4.
能耗是超细粉碎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实验采用MiniZeta型卧式搅拌磨对重质碳酸钙进行了湿法超细粉碎实验,采用MATLAB数学分析软件,基于罗辛-拉姆勒粒度特性方程研究了不同助磨剂条件下能耗与产品D50和粒度模数的关系,建立了不添加助磨剂、添加Acume 9300和添加六偏磷酸钠3种实验条件下的能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50和粒度模数随能耗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平缓的趋势。添加助磨剂有利于在低能耗条件下得到D50较小的产品。助磨剂Acume 9300的助磨效果及节能效果优于六偏磷酸钠。3种实验条件下的能耗模型分别为W=0.9115a-1.4479,W=0.4532a-1.1482,W=0.6081a-1.4811,经实验验证所得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普通磨齿机上磨削插齿刀后面的方法,得到了在磨齿机上实现展成运动的参数。提出了保持用渐开线凸轮的方法,改变面曲线支撑廓形,或者保持用平面支承的方法,改变凸轮廓形的刃磨的方法。讨论了曲线支承的形状、凸轮廓形和凸轮结构,采用数控机床时,用相应的程序保证插齿刀刃磨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助磨剂对铝土矿磨矿中-16μm粒级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相同磨矿条件下添加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RC、水合肼和三乙醇胺5种药剂对铝土矿磨矿-16μm肌粒级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和RC的添加增大了铝土矿微细颗粒的含量,水合肼与三乙醇胺其对微细颗粒含量影响不大。说明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和RC对铝土矿磨矿有较好的助磨作用,而水合肼与三乙醇胺的助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浩 《现代矿业》2009,25(10):78-81
介绍了一种在国外矿山磨矿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应变片式磨机压力传感器,及其在磨矿过程变量、磨矿过程控制中的工作原理、设计、选择以及工艺布置,提出国内测量磨机负荷的方法以及磨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振动研磨机对重钙进行超细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振动研磨机对重钙实施超细和表面改性一体化加工,详细论述了重钙的超细和表面改性,经加工的重钙完全可以达到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磨矿是冲击和研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前人并未对单一研磨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基于此,以2种常见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磨矿介质处于泻落状态条件下,采用相对可磨度、磨矿动力学分 析等方法,研究矿物在研磨作用下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特征及规律,初步探讨磨机在介质泻落状态时的磨矿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矿物入料粒度越细,磨矿产品粒度随磨矿时间变化越明显;黄铁矿在很短的时 间会获得较高的磨矿细度,而随着磨矿时间的延长,磁黄铁矿的磨矿细度变化更为明显,磁黄铁矿受磨矿时间影响更大;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特征对于磨矿一阶线性动力学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度。试验结果可为后续研究 泻落状态下磨矿介质的运动规律及磨矿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节约成本,结合生产实际,将某工厂普通外圆磨床进行数控改造,使之能磨削蜗杆。确定了磨床的数控化改造方案,重点介绍机械部分的改造设计并引入数控系统。改造后的磨床通过试车加工验证,达到效率高和精加工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