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菊池衍射测定M7C3碳化物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菊池衍射测定相间位向关系新技术对一种白口铸铁中M7C3型碳化物的晶体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材料中至少M7C3型碳化物属于正交晶系,而非一般认为的六方晶系。发现了三种M7C3型碳化物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它们是:(151)C∥(111)A,「101」C∥「101」A和(311)C∥(111)A,「011」C∥「011」A以及(241)C∥(111)A,「112」C∥「101」A。应用最近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用Fe、Al替代Co的La(Fe(0.73)-xCoxAl(0.27))(13)系和用R(Ce,Pr,Nd,Sm,Dy,Gd)替代La的La1-zRz(Fe(0.71)Co(0.02)Al(0.27))(13)系的结构、磁性及磁熵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La(Fe(0.78)-xCoxAl(0.27))(13)系的晶体结构均保持LaCo(13)的立方结构,每3d原子的饱和磁矩与其电子数nd的关系在富Co侧符合刚性能带模型,而在富Fe侧则与该模型不符。当x=0.02时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在室温并有较高的磁熵变△SM,在1.11MA/m(1.4T)磁场下的(△SM)max为13kJ/m3·K。对于La1-zRz(Fe(0.71)Co(0.02)Al(0.27))(13)系,实验发现除Ce外,其它稀土元素均不能与La、Fe、Co、Al形成1:13相,而是形成了2:17相。  相似文献   

3.
氯化物熔体中Lu合金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昆  杨绮琴 《金属学报》1995,31(1):B001-B009
研究了在NaCl-KCl-LuCl3熔体中Lu(III)在Cu,Co,Ni和Fe电极上还原的电极过程。测定了Lu(III)在Cu,Co,Ni和Fe四种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确定Lu(III)在这些电极上还原先形成合金,电位足够负时生成金属Lu。验证了了合金的数目,计算出Lu(III)在800℃,NaCl-KCl-LuCl3熔体中Cu,Co,Ni和Fe电极上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Lu原子在  相似文献   

4.
球磨Si,C混合粉末合成纳米SiC的高分辨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温条件下,球磨Si,C混合粉末合成纳米尺寸SiC,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原子尺度上详尽地表征了该尖过程,高分辨像表明,在球磨过程中首先形成非晶C(a-C)、非晶S(a-Si)以及纳米晶Si(c-Si),为合成SiC提供了适宜条件。SiC的合成主要是通过C原子向a-Si及c-Si的扩散,对于前者,形成非晶a-Si(C),然后机械力诱使非晶a-Si(C)的晶化,形成销大尺寸的SiC晶粒。  相似文献   

5.
用WOL试样研究了300M钢在35%NaCl水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性及阴极极化(偶锌)的影响,并用垂直剖面法测量了断口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300M钢对中性NaCl水溶液应力腐蚀敏感,阴极极化(CP)明显降低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但同时也使平台区裂纹扩展速率(da/dt)Ⅱ显著减小。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断口表面为一近似分形结构,SCC过程是使断裂面降维的过程,在临界应力强度因子附近,自然腐蚀电位(FCP)与CP条件下的断口分维值接近,CP条件下试样中部与近表面断口分维值相近。  相似文献   

6.
用α-粒子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并行电子能量损失谱(PEELS)分析电镜技术和金相试验方法,研究了12Cr2MoWVTiB(102)钢铸态、开坯态(锻造、初轧后)、轧管态(穿孔、连轧、张减后)、热处理态(正火、回火后)及服役态(蠕变、持久试验后)硼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铸态(本样为例)硼元素随机分布:晶内固溶,轻度晶界富集。经锻造或初轧开坯后,硼的分布渐趋均匀。穿孔、张减等重复热加工过程使硼出现晶界的偏聚迹象:正火使晶界硼元素明显偏聚,同时伴随Cr的富集。正火加回火使硼大量向晶界迁移并形成富Cr的M_(23)(B,C)_6,其后的服役状态(蠕变或持久试验),含硼的M_(23)(BC)_6碳化物重新溶解而使硼回到晶粒内部并逐步均匀化。研究指出,硼的晶界析出与富Cr的M_(23)(B,C)_6相有密切关系,即当(Fe,Cr)_(23)C_6存在于晶界时,易形成(Fe,Cr)_(23)(C,B)_6型碳化物析出(硼相)。102钢中硼含量和铬含量及热处理工艺是影响硼元素迁移行为的两大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由Nd_2(Fe,Co)_(14)B和Nd_2(Fe,Co)_(17)双相组成的HDDR高矫顽力磁粉的微观结构及磁性。发现在单相Nd_2(Fe,Co)_(14)B化合物的基础上降低B含量,导致Nd_2(Fe,Co)_(17)相出现,且随B含量降低该相逐渐增多.适量的Nd_2(Fe,Co)_(17)相的存在对用性有一定有益的作用,过量则导致磁性严重恶化,这可能与该相的尺寸和存在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NaCl—KCl—LuCl,熔体中Lu(Ⅲ)在Cu,Co,Ni和Fe电极上还原的电极过程测定了Lu(Ⅲ)在Cu,Co,Ni和Fe四种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确定Lu(Ⅲ)在这些电极上还原先形成合金,电位足够负时生成金属Lu验证了合金的数目,计算出Lu(Ⅲ)在800℃,NaCl—KCl—LuCl,熔体中Cu,Co,Ni和Fe电极上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Lu原子在Lu_2Co_(17)合金相内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nD=-55.7×10 ̄3/RT-16.3,扩散活化能为55.7kJ/mol。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测定钴的一个简易、快速螯合滴定法。方法是用EDTA螯合钴(Ⅱ)和其它金属离子,然后加入硫氰酸铣(SCN^-)、吡啶(C5H5N)作释放剂。Co-EDTA螯合物中的Co^2+,与SCN^-、C5H5N生成Co(SCN)4(C5H5N)2难溶性三元配合物,释放出与Co^2+等摩尔的EDTA。选用了XO-MTB-CPB混合指示剂,用Pb(NO3)2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敏锐。实验表明,一般金属离子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碳铬共渗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碳铬共渗过程中,先在渗层中形成Cr_(23)C_6型碳化物,它与母相奥氏体(A)之间具有的取向关系。进一步提高表面碳含量可生成Cr_7C_3型碳化物。表面碳含量越高,所生成的Cr_7C_3碳化物越多,而Cr_(23)C_6型碳化物则减少。碳铬共渗层由表及里的最终组织为:A+Cr_7C_3→A+Cr_7C_3+Cr_(23)C_6→A+Cr_(23)C_6  相似文献   

11.
铜存在下络合滴定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树茂 《贵金属》1996,17(2):43-45,31
考察了硫脲与Cu(Ⅱ)、Pd(Ⅱ)的EDTA络合物的反应。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硫脲能迅速地与Pd(Ⅱ)结合释放出等量的EDTA,再与Cu(Ⅱ)反应,因而可在Cu(Ⅱ)存在下络合滴定钯。  相似文献   

12.
任晓兵  清水谦一 《金属学报》1994,30(8):A337-A343
Fe-1.83C马氏体在室温时效时,超点阵衍射斑点发生分裂,表明产生了长周期有序相。分析确定该相由谱通有序相γ'-FexC(I)衍生而来,周期10CM(CM为马氏体C轴的长度),称为γ'-FexC(Ⅱ)(x=4-10)。其周期不随时效时间变化,但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点阵斑点的分裂距离所对应的长周期不是CM的整数倍,表明周期为10CM,12CM,14CM的3种长周期有序结构可能同时存在,其衍射线互相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抽油杆用钢的腐蚀疲劳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强度抽油杆用钢38MnCrNiMo经890°C×1h空冷+6000C×1h空冷(回火)及890°C×1h空冷(正火)处理后,在空气、蒸馏水和3.5%NaCl水溶液中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FCGR)及外加极化电位对FCGR的影响,并对腐蚀疲劳(CF)断口及金相组织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经两种工艺热处理后在中性水溶液中疲劳裂纹扩展均属氢脆(HE)机制。由于回火样强度较低,塑性较好,对HE敏感性较低,所以具有较高的疲劳抗力,FCGR较低。文中就CF过程中裂纹扩展对HE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MOCVDGrowthofQuaternaryGaxIn1-xAs1-ySbyAloys:SolidCompositionZhangBaolin,JinYixin,ZhouTianming,NingYongqiang(张宝林)(金亿鑫)(周天明)(宁永强)JiangHongandLiShuwei(蒋红)(李树纬)ChangchunInstituteof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angchun,130021,ChinaReceived25July199…  相似文献   

15.
刘振宇  王国栋  张强  马龙翔 《金属学报》1994,30(18):277-282
以超组元(Superelement)模型为基础,开发了计算热变形后Fe-ΣX_i-C(X_i=Mn,Si,Mo,Al,Cu,Ni,Co,Cr等)多组元合金钢的A(e3)的方法,并着重分析了γ相热变形对A(e3)的影响,未变形合金钢A(e3)的计算值,与前人的实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分析了1Cr18Ni9Ti不锈钢旋压管内壁灰带缺陷的形成原因,讨论了(Cr,Fe,Ni,Ti)_4C_3(孪晶)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由Nd2(Fe,Co)14B和Nd(Fe,Co)17双相组成的HDDR高矫无力磁粉的微以结构及磁性。发现在单相Nd2(Fe,Co)14B化合物的基础上降低B含量,导致Nd2(Fe,Co)17相出现,且随B含量随低该相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热变形对合金钢A_(e3)影响的热力学计算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宇  王国栋 《金属学报》1994,30(6):B277-B282
以超组元(Superelement)模型为基础,开发了计算热变形后Fe-ΣX_i-C(X_i=Mn,Si,Mo,Al,Cu,Ni,Co,Cr等)多组元合金钢的A(e3)的方法,并着重分析了γ相热变形对A(e3)的影响,未变形合金钢A(e3)的计算值,与前人的实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ElectroreductionofSamariumIononCoandCuCathodesinMoltenChlorideTongYexiang,YangQiqin,LiuGuankunandZhongQizhi(童叶翔)(杨绮琴)(刘冠昆)(钟奇...  相似文献   

20.
ElectroreductionofYb(Ⅲ)onCoCathodeinMoltenChloride①LiuGuankun,TongYexiang,YangQiqin,HongHuichanandChenShengyang(刘冠昆)(童叶翔)(杨绮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