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燃机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内燃机扭转振动的产生原因及减振方法,以硅油减振器为例说明了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减振机理;介绍了旋转式及非旋转式减振器试验台,并以行星齿轮式硅油减振器试验台为例说明了试验台测量减振器阻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与双质量飞轮式离合器相比,带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更加适合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以一款混合动力变速箱上采用的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为例,通过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了减振器参数.同时分析了扭转减振器刚度和阻尼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姜小荧  陈鹏  周文建 《柴油机》2018,40(1):32-37
介绍了一种簧片滑油型扭振减振器设计方法。首先使用简化模型通过动力吸振理论的最佳定调比和最佳阻尼比针对轴系扭振最主要谐次进行控制,初步确定减振器的减振特性参数;再使用详细模型通过轴系扭振计算进一步调整特性参数,使扭振控制效果达到最优。然后根据参数设计结果开展结构设计,主要介绍了扭转刚度和阻尼系数两个特性参数相关的结构设计方法。最后进行设计检验。将该方法应用到HND 622V20CR柴油机的减振器设计中,显示:所设计的簧片滑油型扭振减振器与原扭振减振器相比减振效果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万明 《柴油机》1998,(6):40-41
3SX振器62502系列柴油机中,标定转速为万公/min的B机和R机,为减少柴油机轴系的扭转振动,在自由瑞均装有硅油减振器.它由咸振器壳体、惯性块组件、减振器盖组成.在间隙为0.55-0.65nun的惯性块与壳体间充满了粘度为018s/m’的硅油,当壳体与惯性块作相对运动时,使硅油生成与振动方向相反的粘滞阻力,从而减少了轴系的扭转振动.然而威报器壳体和盖板较薄,若磕碰、顶压,壳体和盖板易产生变形,影响减振效果,甚至于失去减振作用.为避免硅油流失,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拆卸减振器(这里要提示一点,即减振器与曲轴自由端法兰的连…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鼓形设计方案和装配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鼓形影响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试验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得到的结果和实测结果作对比分析,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簧片组的刚度与强度对板簧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与工作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基于Bernoulli-Euler梁模型,推导了柴油机板簧扭振减振器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应力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和计算工具,为减振器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计算工具。给出了扭转刚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案和步骤,并检验了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研究了铜垫片尺寸、簧片的厚度等参数对刚度、强度的影响规律,以指导扭振减振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主动式扭振动力减振器,为提高内燃机减振性能探索新的途径。减振器固有频率是可以调谐的,并等于干扰频率,因而在减振器无阻尼时,主系统位移恒等于零,减振器具有减振惯量小,工作范围宽,对阻尼参数不敏感等优点,因而适合于扰频变化较大而对减振效果又有较高要求的场合。给出了参数确定公式,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将减振器用于8V-130柴油机曲轴系统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整机振动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内燃机整机振动动力减振器中,设计一种模糊控制系统,对减振器的刚度进行调节,使减振力能随内燃机振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最优的减振效果。应用MATLAB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系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原理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拳忠  梁价 《内燃机学报》1992,10(4):329-334
本文提出了一种主动扭振减振器.它是在普通动力减振器上增加控制力矩,根据被减振物体的振动情况,自动调节控制力矩的大小、相位和频率,从而增加了减振作用和有效频率范围.文中还给出了该减振器的实验系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将单级扭转减振器改造成惯量总和不变的硅油-橡胶二级并联减振器,并分析该复合减振器的参数对扭转振幅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发动机轴系安装该种复合减振器后的简化模型及扭转振幅计算公式,以曲轴扭转振幅放大系数最优为目标,提出了开发设计复合减振器的优化算法,并分别讨论了橡胶减振器及硅油减振器的阻尼比、橡胶减振器的定调比以及二者的惯量比对扭转振幅放大系数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某船用柴油机硅油减振器的设计与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第云 《柴油机》2015,37(6):24-27
通过建立某V型船用柴油机的轴系扭振当量系统模型,进行曲轴扭转振动的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船用柴油机进行硅油减振器匹配设计,以保证曲轴自由端共振振幅及轴段扭振应力低于许用值,同时硅油减振器的散热能力符合要求。扭振测试验证表明:所匹配设计的减振器满足规范和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发出一套曲轴减振器特性参数的计算机检测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激振器激励减振器扭振并自动采集成振器的响应,根据频响曲线计算得出减振器的特性参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定减振器的振动特性参数。并对测试系统的杭干扰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龙武  郭忠华 《柴油机》2016,38(5):51-53
针对某型二冲程柴油机在主机厂进行台架试验时不能安装扭振减振器进行试车,须台架试验结束后装入扭振减振器的工艺难题,进行整机配铰安装孔工艺研究。经对产品特点和加工特点的分析,设计了柴油机专用调整托架及扭振减振器安装孔专用加工刀具,优化了加工工艺方案,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轴系扭振减振器的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多质量综合分析法结合现代最优化技术对内燃机轴系扭振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减振器参数在可能范围内的优选组合以使整个轴系动态特性达到最优。其中包括发动机在全部运行工况范围内轴系扭振幅值的均方根值最小及各部位间的相对幅值小于许用值。这样既保证了曲轴运转安全可靠,又使轴系转动能量的耗散最小。本文以一台6缸柴油机为例,进行了轴系扭振减振器的最优化设计,装机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还提出了内燃机轴系扭振减振器最优化设计的全套电算通用程序。该程序可适用于各种大、中、小型内燃机轴系扭振减振器的优化设计,也可用于弹性阻尼减振器及动力减振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舒歌群 《内燃机学报》1998,16(3):348-353
本建立了扭-弯减振器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发动机安装扭-弯减振器后轴承系扭振的振幅表达式,研究了该类减振器的基本振动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弯曲捱劝减振器参数对扭-弯减振器扭振减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久林  朱凌云  路明 《内燃机》2012,(4):23-24,28
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括减振器和飞轮的某柴油机曲轴系扭振分析模型。着重进行了减振器频率的选定,并对选定减振器频率后的曲轴系扭振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轴系的扭振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扭振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9.5 L柴油机曲轴扭振减振器总成的开发过程,包括外形设计、扭振计算、扭振附加应力计算、减振器紧固螺栓连接能力计算。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减振器总成的减振性能满足设计指标,即减振器总成可以使发动机曲轴传动系的扭振振幅小于0.15℃A,从而确保发动机曲轴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曲轴扭振减振器总成本身的可靠性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四缸发动机曲轴减振器匹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硅油减振器比橡胶减振器具有较好的降低曲轴扭振的性能,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某四缸发动机曲轴装橡胶减振器及硅油减振器的性能指标,采用硅油减振器后明显降低曲轴扭振的主要谐次的振幅、最大扭振应力及发动机前端的噪声,使曲轴运转更平稳、发动机工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黄第云 《内燃机》2011,(5):17-18,32
发动机轴系扭振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扭振计算和实机测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扭振分析方法。笔者以研制开发的某柴油机为例,运用AVLEXCITE软件建立轴系模型,分析其轴系扭振特点,并通过实际测试进行验证,取得预期效果。曲轴系自由端共振振幅和减振器消耗功是校核重卡柴油机曲轴系扭振性能的两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叶片上安装缘板阻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叶片振动应力,为了掌握叶片振动特性,进而指导阻尼结构设计,以某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转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带缘板阻尼叶盘系统高速旋转激振试验。设计了缘板阻尼结构形式,开发了雾化油滴喷液激振试验系统;同时,模拟常温环境下的叶片工作载荷,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获取叶片安装阻尼器前后的动应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系统能够很好地模拟叶片弯曲和扭转共振状态;无阻尼激振试验获取的叶片模态参数与理论计算值相当,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安装缘板阻尼器后叶片弯曲振动应力下降明显,存在最优阻尼参数使减振效果最佳;根据叶片幅频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缘板阻尼器使叶片非线性力学特征增强,出现叶片振动能量相互传递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