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移动终端重配置结构特点,并将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组织的模型驱动(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建模方法应用于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移动终端设计。设计出具有重配置管理功能的PIM(the 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和PSM(the Platform Specific Model)模型。PIM采用分布式目标的概念,通过细节抽象的方法,为一个系统或一项应用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框架描述。所建SDR、PIM、PSM模型具有重配置管理和控制功能,且完全独立于硬件平台。通过MDA建模方法在SDR设计应用中的尝试,为多模式移动终端重配置能力的可行性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九十年代初,软件无线电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一个热点,当时许多人把该技术看作是现代多模/多频带移动终端所要求的复杂的RF(射频)和IF(中频)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今天,软件无线电更是被视作在设计,生产和使用等所有阶段中可重配置终端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和可重配置技术的概念。提供终端可重配置协议栈的概念就如同软件下载的概念一样,会在3G和将来的4G标准中被采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移动终端重配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配置是用软件无线电实现“一机”无缝接入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用软件无线电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重配置结构,接着重点分析了其中的重配置管理结构,最后给出了重配置的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4.
在九十年代初,软件无线电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一个热点,当时许多人把该技术看作是现代多模/多频带移动终端所要求的复杂的RF(射频)和IF(中频)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今天,软件无线电更是被视作在设计、生产和使用等所有阶段中可重配置终端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SDR-3000的系统结构、软件工具及其相关库。以此为基础,针对软件无线电的可重配置性设计,比较了FPGA,DSP,ASIC等不同芯片的可编程性、性能、集成度及功耗,SDR的框架设计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用于可重配置终端的下载技术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重配置终端通过更换软件模块来支持多种接入技术。设备可以下载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软件模块,从而动态的更新配置。就异构无线环境中的软件下载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重配置终端的软件结构和软件下载的通用过程,然后具体定义了用于软件下载的重配置信道,并结合两种不同的场景,给出了重配置信道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罗强 《电信科学》2006,22(12):40-45
端到端重配置技术起源于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了终端的多模式支持功能,并实现了软件从空中接口的下载.端到端重配置技术利用软件无线电提供的重配置能力,构建起以可重配置的终端、基站等网元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结合先进的动态网络规划、灵活频谱管理和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实现对重配置能力和异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用户的无缝业务体验.本文论述了端到端重配置技术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对重配置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包括架构、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就重配置未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端到端重配置技术旨在解决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和无线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随着重配置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认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具有认知能力的重配置无线网络的实现成为可能。目前,对端到端重配置技术的研究包括重配置无线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向重配置无线网络的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饶毓  陈巍  曹志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1):2541-2546
当与时分双工主用户系统共存时,认知无线电系统首先需要识别主用户系统在时间尺度上的传输方向,以便在不同链路上分别设计与执行后续的认知过程,从而优化认知系统的性能。在目前的研究中,均假设认知系统已先验已知主用户系统上下行链路在时间上的交替规律。在普适的认知场景下,该假设并不实际。该文依据双工通信系统上下行发射功率的差异,提出对TD-LTE主用户系统在时间尺度上传输方向的识别算法;基于此初步识别结果,进一步提出对TD-LTE系统上下行配置类型的识别算法。该方法无需主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简单。仿真表明,通过数个次级用户观察10个左右的TD-LTE帧,即可对其上下行配置类型达到95%以上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PSoC的动态重配置方案的探讨,分析了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硅芯片性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贺倩 《电信科学》2015,31(8):12-18
随着异构网络融合和网络自适应化逐渐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认知无线网络随之出现,并提供了一种实现全局端到端目标优化的方法。认知无线网络由能自适应改变自身配置的网络设备组合而成,为设计灵活高效的拓扑策略提供了可能性和保障。提出了一种拓扑重构的控制策略,能够规划数据传输路由,在高效利用空闲频谱资源的同时,提升了传输的效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验证认知无线电(CR)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ARM DSP的认知无线电终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三星公司的S3C2410为中央控制核心、以Ti公司的DSP6416T为实时数据处理核心,最大限度发挥ARM与DSP各自的优势,实现了认知无线电终端间点对点的数据通信和工作频率智能切换,验证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认知无线电思想的基础上,定义了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无线通信侦察分析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无线通信侦察分析的体系结构,为无线通信侦察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认知无线电系统是能够根据无线电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且能调整其行为,如果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系统事先规定的行为集,系统将可能停止相关的操作。将本体论引入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知识的学习与表示层面,用多智能体的相关理论来构建认知无线电系统多级智能代理模型,来实现认知无线电系统强大的"认知"功能。通过分析基于本体及多智能体的代理模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将是认知无线电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苗萌  杨洋  李莉  张静  罗汉文  凡新雷 《电视技术》2014,38(7):142-145,177,136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概念,研究了一个多中继的认知无线电场景,设计了基站与中继的预编码矩阵,来最小化具有最大均方误差(MSE)的次用户的MSE值,同时保证主用户的MSE小于一定的阈值且中继的功率满足约束条件,将此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凸优化问题,并通过凸优化软件包来获得基站和中继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数值解。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认知无线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网络,通过网络环境的学习分析,对网络状态进行规划、决策和响应。认知无线网络使网络从静态工作模式发展到动态自适应工作模式,从单一封闭式网络发展到异构融合网络,是解决网络容量受限,实现频谱高效利用和异构网络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知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在国家973项目的支持和项目组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远发展,主要讨论认知无线网络架构的理论模型、实现功能以及部署实现,然后分析了支撑架构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多域主动认知方法、自主资源决策管理、无线自主传输机制以及体系结构适变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的无线通信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功能的演进。认知无线电又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软件无线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电通信的体系结构,被认为是继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之后的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无线电应用领域,软件无线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信息成为主导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军事斗争成败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因素后,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有利于技术体制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关键技术等问题,同时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