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深卸荷变形拉裂岩体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将锚索预应力损失分为张拉损失、锁定损失和随时间的损失,并分别给出各自定义和计算公式。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锚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分布特征。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分布特征为预应力张拉损失最大,预应力随时间的损失其次,锁定损失最小。将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与其他几个类似工程比较,得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锚索预应力张拉损失明显偏大。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地质条件,分析锚索预应力张拉损失较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最后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锚索现存荷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锚索现存荷载基本满足加固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边坡锚索预应力长期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锚索的预应力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边坡锚固后,锚索预应力的损失情况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工程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探讨了边坡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及锁定后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雨季对锚索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二次张拉对提高锚索预应力及减少锚索预应力下降的速率的作用,揭示了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边坡预应力锚索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边坡预应力锚索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振动台进行预应力锚索支护岩质边坡模型试验。模型试验相似关系依据重力相似律及量纲分析法推导。输入Wolong,El Centrol,TAFT三种地震波,监测锚索轴力、坡面加速度和位移时程,研究预应力锚索轴力和预应力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边坡在锚索支护下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地震作用下,锚索的轴力和预应力损失动力响应不同,试验中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最大达15.7%,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的增大,锚索预应力损失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达到临界值后,不再发生预应力损失。建议预应力锚索抗震设计时,施加的预应力应该达到预应力设计值的1.1~1.2倍,高于静力情况下的值。该研究结果可为更加合理的进行边坡预应力锚索抗震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边坡加固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前,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锚索锁定后的预应力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破碎岩质边坡锚固后,锚索预应力的瞬时损失和长期稳定性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工程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探讨了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短期变化规律、长期变化规律和降雨对锚索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揭示了加固破碎岩质边坡的锚索预应力衰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刘云  王成  郑颖人  赖杰 《重庆建筑》2012,11(9):26-28,31
该文利用完全动力有限元法,对比有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与无支护边坡在地震下动力响应的差别,研究预应力锚索的抗震性能;其次,分析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锚索预应力损失的情况。数值结果表明:地震动力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抗震效果良好,其预应力损失同锚索的位置与输入的地震波类型有关,在地震动下靠近坡顶的锚索起到的抗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锚索是各类永久性岩质边坡最有效的加固手段之一,但其预应力损失使锚索锚固效果难以保证。以一高速公路软岩边坡支护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得到锚索预应力的定量损失规律:锚索预应力损失分为瞬时损失和时程损失。前者可达到初始张拉荷载的8%左右;后者又可分为短期和长期损失,其中长期损失的损失量可达到锚索初始张拉荷载的15%左右,该过程约需50 d以上时间完成。分析所得结果为预应力锚索定量补偿张拉和超张拉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为同类软岩边坡支护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典型岩质边坡,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锚索预应力变化及失效在群锚中引起的荷载转移现象,探讨群锚失效后边坡稳定性的劣化过程和失稳形态等问题.预应力损失的最初阶段对锚索轴力和边坡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增加锚索长度对轴力分布影响不大,预应力损失引起边坡位移的变化较小.坡体中的某一排锚索失效将导致下滑推力重新分布,剩余锚索的轴力及坡体位移将大幅增长,但轴力沿锚索的整体分布形态基本不变.承担较大荷载的上排索对约束坡顶竖向位移效果显著,下排索对约束坡脚水平位移效果显著,一旦这两处的锚索失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而中排锚失效相对安全.边坡安全系数随预应力损失和各种形式的锚索失效呈加速下降的趋势,对锚固失效后边坡的综合处治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8.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一个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锚索预应力在地震开始时刻的瞬时损失百分比对锚索竖向位置敏感性高,而对波型、峰值加速度大小敏感性不明显。通过对比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震后水平位移与没支护情况水平位移的比值大小,分析预应力锚索在各种地震波作用下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震动波形、峰值加速度大小、初始张拉预应力大小、锚索间距都对支护效果影响很大。研究结果为预应力锚索支护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立刚 《山西建筑》2010,36(8):114-116
基于边坡工程施工期的锚索预应力安全监测,探讨了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各种因素,根据监测分析了锚索锁定后预应力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其他工程锚索的预应力分析以及相关工程的后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软岩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施工期的软岩边坡,因影响锚索工作性态的因素多,其预应力变化规律复杂.基于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期的安全监测,探讨了影响锚索锁定过程中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锚索锁定后预应力的几个典型变化阶段,并讨论了降雨、大气温度和坡体变形对锚索预应力变化的影响,揭示了软岩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可为类似工程的锚索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探讨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短、长期变化规律及降雨、补偿张拉对预应力的影响。锚索锁定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是由于锚具回缩导致,平均预应力损失为12.8%。锁定后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锚索预应力的急速下降期,时间为15 d左右,预应力损失率约6.2%;第2阶段为缓慢下降期,持续约6个月,该段时间预应力损失率约8.1%;第3阶段为基本平稳期,锚索预应力基本平稳,仍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已经很小。强降雨会使预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率为1.9%~3.1%。补偿张拉能明显提高锚索预应力,同时还可以减缓预应力损失的速率。  相似文献   

12.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索撑节点预应力损失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弦支穹顶结构采用张拉环索的方式施加预应力,环索与撑杆相连的索撑节点的设计、构造与施工是保证环索实现预应力有效传递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索撑节点的几何构造,对预应力摩擦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ANSYS对环索和索撑节点进行了带摩擦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并通过实际施工监测数据反算了预应力损失,将设计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值偏大的原因。对张拉环索的弦支穹顶索撑节点提出如下建议:索撑铸钢节点的加工制作应采用精密加工,确保节点几何尺寸严格满足设计要求;索撑节点构造应进行改进,减小环索张拉时的预应力损失;在加强加工制作精度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建议索撑节点预应力损失设计取值为5%~6%左右。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了一些关于计算预应力损失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控制预应力损失的几项措施,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设计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做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彭锋  劳家坤 《山西建筑》2008,34(11):154-155
通过对高速公路柱板墙锚索预应力应用的实例分析,探讨了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以及锚索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是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技术,锚杆作为其中的核心受力构件,其预应力值的大小是有效限制边坡位移的关键,但在实际工程中锚杆产生预应力损失是必然的。为深入了解锚杆的工作性能和作用机理,对其预应力损失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影响锚杆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包括张拉系统的摩阻、锁定后的锚具回缩、钢材的应力松弛、土体蠕变、群锚效应和张拉顺序、降雨入渗等。综合考虑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可粗略估算一般锚杆预应力损失范围大约在25%~40%之间。另外,为进一步验证锚杆预应力的损失大小,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边坡支护结构的锚杆预应力损失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简单定量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坑工程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特殊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分级张拉直至破坏过程中锚索锚固体上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张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锚索预应力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一次张拉和分步张拉两种方案下支护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锚索锚固体前端的脱黏滑移是锚索初期张拉锁定损失的重要原因,张拉荷载越小、循环张拉次数越多,锚索的初期损失率越低;对于多排锚索支护桩,上排锚索预应力会因下排锚索施加而减小,而在整个开挖过程中,锚索预应力呈现波动增大的趋势;通过采取分步张拉控制措施,锚索预应力的张拉锁定及开挖损失均得以明显改善,支护桩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更趋合理,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构件中的超长空间曲线束其预应力损失通常较大,而施工误差的存在又会增加预应力损失而降低有效预应力,对结构通常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预应力结构分析中,有必要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对超长空间曲线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实测并对计算预应力损失的相关系数进行修正,以此考察实际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本文则以某连续梁桥的底板通长束为例,通过现场实测钢绞线应力以及理论分析来确定对预应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摩阻系数值,再依此进行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由施工误差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