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针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展开研究,介绍了其相关概念,分析了其各个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LCOE的相关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光伏发电项目LCOE的3个组成部分中,初始投资部分LCOE的占比最大,达到了72%~76%;2)发电量是项目LCOE非常敏感的影响因素,应寻找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并且减少弃光率,提升上网电量,有助于降低项目LCOE;3)折现率对项目LCOE的影响很大,但其与项目本身无关,主要取决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和项目投资者设定的项目预期收益率;4)光伏发电系统年衰减率和运维成本对项目LCOE的影响不大;5)寻找融资利率低的贷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LCOE;6)降低项目初始投资和提升发电量是降低项目LCOE最主要的两个途径,也是光伏工作者最需要努力的两个方向。以期研究结果可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PVsyst软件,对光伏阵列倾角与土地成本双因素影响下的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光伏阵列倾角与倾斜面上总太阳辐射量及光伏发电项目实际发电量的关系,计算了不同光伏阵列倾角和不同单位土地租金下光伏场区占地面积、土地年租金,以及光伏发电项目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研究结果表明:在光伏阵列倾角及土地成本双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随着光伏阵列倾角的增大,项目的 LCOE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在一个光伏阵列倾角使LCOE最优,且该光伏阵列倾角与项目发电量最高时对应的光伏阵列倾角可能不同。不同单位土地租金下,项目的 LCOE最优时对应的光伏阵列倾角可能不同,随着单位土地租金提高,项目的 LCOE最优时对应的光伏阵列倾角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在超高海拔地区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选用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和平准化度电净现值(LNPVE)作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以能量回收期、年均节约标准煤量、污染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对全球首个建于超高海拔地区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该项目的LCOE小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说明该项目发电成本低,具有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潜力,可以实现最低价格的平价上网;LNPVE指标表明该项目能够实现对燃煤发电的替代,可以最低价格实现平价上网。2)该项目的能量回收期约为4.13年,年均节约标准煤约15.14万t,年均减少CO2排放量约41.93万t、SO2排放量约1.26万t、NOx排放量约0.63万t,环境效益良好。该研究对于在超高海拔地区规模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可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8.
传统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配比一般按1:1及以下比例设计,因存在光资源不足、系统损耗、弃光限电等情况,常导致交流侧输出功率无法达到额定工况,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以光资源实测数据的分析及处理为基础,解析计算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及弃光率,创新性得到了弃光率、年均发电量、弃光电量等参数与容配比的函数关系,并以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为寻优目标,综合弃光率、光伏发电系统衰减率、直流侧损耗、项目增值税抵扣、运营成本等因素,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定量分析了LCOE与容配比之间的强相关函数关系,进而确定了最优容配比。结果表明: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可得到准确的最小LCOE,进而确定最优容配比。 相似文献
9.
10.
11.
轨道交通是目前重要的交通方式,为了保证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分析光伏发电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光伏系统数学模型,阐述最大功率点算法,并使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模,重点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与光照强度和电池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详述了新疆光伏发电发展现状,进行了新疆发展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分析和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漂浮式光伏发电技术是未来光伏发电的应用方向之一。在同一地点建立了1座6.3 kW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及1座6.3 kW陆上光伏发电系统,分别对其发电性能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试验表明,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总发电量比陆上光伏发电系统高2%,总体发电效率更高,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降低温度损耗对系统发电功率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核心器件太阳电池出发,介绍了各类太阳电池的特点和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硅基太阳电池、化合物太阳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等的技术研发状况,并分析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6.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我国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以学习曲线模型为原理,分别采用恒定学习率与分阶段学习率分析了未来我国10年光伏发电单位成本发展趋势,并估算了光伏发电实现商业化运作所需的学习成本,预测在2020年左右我国光伏发电成本有望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持平,进而步入大规模商业化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受阴影遮蔽影响,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下降,功率曲线呈现多峰值,使传统的最大功率点(MPPT)算法失效陷入局部极值点。基于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正常和有阴影遮蔽情况下对光伏组件串并联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功率曲线上局部极值点的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针对阴影遮蔽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提出建立微型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光伏组件间解耦的方法,跟踪每个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使光伏发电效率达到最优。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