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济南市玉清水厂(规模为40×104m~3/d)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原水浊度常年低于2.5NTU,为低浊度原水,在此条件下,研究机械搅拌混合阶段的搅拌频率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行周期性生产试验,得到了不同阶段的最佳机械搅拌频率和最优G值,并将其用于指导实际生产,将G值参数引入水厂Citect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机械搅拌频率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浸没式平板陶瓷膜对给水厂高浊度排泥水的处理效能。试验所用排泥水浊度范围在500-5500 NTU,平板陶瓷膜孔径平均值为60nm。结果表明,平板陶瓷膜超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排泥水浊度,出水浊度达到0.2 NTU以下;但是,对于溶解性的COD和氨氮处理效果不明显。适宜的陶瓷膜通量为60 L/(m2·h),排泥水起始浊度为2000NTU左右,曝气量为150 L/min,过滤周期能够达到5小时以上。清水反冲洗能够使陶瓷膜通量恢复,膜污染主要是可逆性质的,主要膜污染物质是190-250 nm粒径的颗粒物。平板陶瓷膜安装简单,操作容易,耐酸碱清洗,寿命长,在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和回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三种方案确定助凝+接触絮凝工艺是处理低浊度原水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明显减少清水池浊度上升情况,显著降低出厂水浊度,而且大幅降低了药剂投加量,相应的动力消耗也得以降低,经济效益显著。工艺调整后,混凝剂月平均投加量由184.52 mg/L降低至56.44 mg/L,出厂水月平均浊度由0.51 NTU下降至0.11 NTU,CODMn平均浓度由2.43 mg/L下降至1.67 mg/L,并且明显降低了出厂水的水质波动。  相似文献   

4.
水厂加速澄清池排泥设备与驱控系统的综合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水厂现有加速澄清池4座,主要用于对一次沉清水的投药絮凝和加速澄清,单台处理水量能力为0.6m^3/s,正常情况下进、出水浊度分别小于100NTU和10NTU。如图1,进水先在1#反应室与药剂搅拌、混合后,密度稍大的泥沙首先与水分离、沉淀。提升搅拌轮出口位于1^#、2^#反应室之间,由电磁调速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蜗轮蜗杆带动旋转,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5.
陶瓷微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生产低浊度和无茵饮用水。对陶瓷膜去除原水中浊度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去浊效果;研究了膜通量和出水浊度与进水浊度,膜通量和出水浊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膜通量随原水浊度的升高和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但陶瓷膜去除500-4000NTU原水的浊度有很好的效果,其出水浊度都小于0.2NTU。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砂滤池过滤效果,开展了混凝沉淀后出水二次微絮凝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南方某自来水厂原水常规水质,当待滤水浊度在4NTU以下,常规絮凝工艺与二次微絮凝工艺对浊度的处理效果相当;当待滤水处于4~9NTU时,二次微絮凝工艺有效降低滤后水的浊度;不论常规絮凝工艺还是二次微絮凝工艺,只要把待滤水浊度控制在1NTU左右,滤后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1NTU左右;二次微絮凝工艺对TOC与三氯乙醛的处理效果都优于常规絮凝工艺;当二次投加PAC的量为0.3mg/L时,滤后水铝含量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PADMA(帕德玛)供水工程净水厂一期设计规模为45×104m3/d,针对原水高浊度、水质变化大、含沙量多的水质特点,以及出水平均浊度值小于1.0 NTU、最高值不超过5.0 NTU的水质目标,设计采用得利满公司的核心水处理工艺“高效澄清池+V型滤池”。高效澄清池运行调整灵活可靠,对水质浊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水质水量变化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该工程已于2019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水厂已稳定运行近2年,出水水质优于孟加拉饮用水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标准,出厂水浊度≤0.2 NTU。  相似文献   

8.
为了总结长江上游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经验和修编《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对川渝两地数个城市供水企业进行了调研。长江上游干流f含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浊度每年有数十天在1000NTU以上.有数天在3000NTU以上,并有上10000NTU的情况,仍属多沙高浊度水体。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经过五十余年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总结和研究.提出“沉淀分级效应”理论.逐渐形成采用多级混凝沉淀处理多沙高浊度水工艺技术。近20年设计的高浊度水给水工程基本上都采用两级混凝沉淀工艺流程.运行效果良好。本文还对多沙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取水、絮凝、沉淀和排泥的形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某煤化工基地采用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砂滤池)组合双膜系统(UF+RO)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达标排放水和生活污水,但预处理工艺去除COD、降低浊度效果不明显,增加了后续双膜系统运行负荷和运行费用。为此增设A/O-MBR处理系统,对部分预处理工艺出水进行分流处理。系统的总设计处理量为1 600 m3/h,实际处理量为1 400 m3/h。经过几个月的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系统进水COD平均为125 mg/L、氨氮为15.6 mg/L、浊度为100 NTU,A/O-MBR处理后出水平均COD为30 mg/L、氨氮为0.2 mg/L、浊度为0.5 NTU。两套工艺处理产水混入清水池,可满足超滤系统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泵混合投加和增加穿孔挡板的方法对给水厂混凝投药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结果证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2.5NTU,出厂水浊度接近于零,在沉淀池出水浊度相同的前提下,节省药剂投加量30%,解决了改造前混凝效果差、药剂投量大的问题。改造工程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絮凝池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净水厂絮凝池效率低、投药量大的问题,对絮凝池的过孔流速进行了调整,合理设置了速度梯度.实施上述改造后,絮凝池的效率得以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浊度<3.0 NTU,滤后水浊度<1.0 NTU,药耗降低26%.  相似文献   

12.
微涡流混凝技术在十堰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十堰某水厂采用涡流反应器对机械澄清池进行改造,改造后单池处理规模由1280m^3/h提高到2500m^3/h,澄清池出水浊度〈3NTU,出厂水浊度〈1NTU,改造投资〈30元/m^3。实践表明,涡流反应器具有混凝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出水水质优、适应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度原水进行了加药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 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 000 NTU时,投加200 mg/L PAC、0.4~0.5 mg/L PAM,静沉30 min后.出水浊度为1.7...  相似文献   

14.
微滤膜用于污水回用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王伟  王健 《供水技术》2008,2(6):18-21
采用中空纤维微滤膜对中水站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滤膜过滤后,出水浊度小于1 NTU,对CODCr的去除率为30%左右,出水中未检出大肠杆菌,但对NH3-N的去除效果不佳.对膜污染过程研究发现,微滤膜在进行水力反冲洗后,跨膜压差增加会很快,这时需对膜进行化学反冲洗,并且根据处理原水情况选择化学反冲洗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生产水质和提高水厂处理能力,深圳市炳坑水厂对投药、混合设备、回转隔板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等工艺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造,竣工后出厂水平均浊度为0. 3NTU,节约药耗费用为12万元/a,制水能力提高50%,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超滤膜系统的产水率,采用混凝/粉末活性炭/浸入式膜组合工艺,对中试超滤膜反洗水进行了回收处理。结果表明,膜反洗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以DOC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MW30 ku和MW1 ku区间内;回收系统的平均出水浊度为0.07 NTU;当FeCl3和PAC的投量均为15 mg/L时,出水CODMn平均为2.8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50.7%;回收系统出水的pH和微生物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该反洗水回收工艺应用于杨柳青水厂的膜处理示范工程,可使系统的产水率从79.85%提高到98.03%,可减少废水排放量达33×104m3/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涡流反应器对东海水厂孔室反应池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单池处理规模从6×104 m3/d提高到8×104 m3/d,出厂水浊度1 NTU,改造投资40万元。实践表明,微涡流反应器具有混凝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出水水质优,适应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曲江水厂原有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问题,在无法征地扩建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对曲江水厂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该水厂的运行结果表明,沉后水浊度基本控制在2 NTU以下,出厂水浊度在0.5 NTU以下,完全达到了改造的设计要求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工艺解决脉冲澄清池出水水质差、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的难题。实施上述改造后,脉冲澄清池的处理水量提高20%,年平均浊度<5NTU,药剂消耗<15 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