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在井楼油田八区新钻的十几口井中,发现多口井H3Ⅳ油组存在低阻油层,常规试采见到高产油流。新的低阻含油层系的发现,使该区在储量和产量上取得重大突破。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这类低阻油层深入分析,进而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确定储干界限、补充油水层测井解释评价标准。通过深入挖掘低阻油层成因,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提高该区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及老井复查成功率,为井楼油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Z2):209-212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道微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圈闭幅度低等,这为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勘探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储层性质越来越复杂,不断有相对低电阻率油层被发现。以川口油田X油区的低阻油层为例,主要从录井、试油、测井及解释等常规资料入手,对低阻油层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某油田低阻油层分布点多面广,成因多样,识别准确率相对较低。本文以某油田某断块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研究为例,分析了该区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水性和岩性特点,首次提出了可变地层水电阻率的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和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王集小断块油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试油资料、测井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低阻因素进行分析[1],揭示本地区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次要因素。得出环境因素、岩性、油层厚度、地层水矿化度、孔隙结构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而泥质成分、含油高度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较多,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困难。低阻油层的形成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主要地质因素是储层泥质含量高,岩石粒度细,束缚水饱和度高,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等,钻井过程中咸水泥浆的侵入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电阻率与自然伽马相对值关系图版进行低阻油层的判别,或是利用不受岩性影响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阻油层,两种方法在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上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正确识别镇北油田长3低阻油层为目的,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岩性特征、钻井液侵入、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另外提出了适合本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即地质录井识别、测井资料识别及地质综合分析方法识别,并且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曲堤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电阻率油藏开发是勘探开发后期增储挖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大量岩石物理实验测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研究,分析了曲堤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因素,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低电阻率油层的解释方法和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技术,总结了曲堤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分布规律,并在方案部署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与水层相似,解释难度大,文章以温米油田为依托,从低阻油层四性关系入手,综合地质与测井等多种资料,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对下一步充分进行层内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港油田港中浅层四性关系研究、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油藏分析等综合研究评价,发现断块存在常规油层、低阻油层、气层、油水同层四种类型,以常规油层为主、其次为油水同层,存在少量低阻油层和气层。低阻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相对邻近水层电阻率而言,电阻率值偏低并引起油水层解释困难的一类油气层。该文通过分析低阻油藏成因,研究形成低阻油藏油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在港中房32-38井区应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低阻油层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实际勘探开发过程中,低阻油层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的增加。雁木西油田受高矿化度地层水、岩性、地层磁铁矿导电性、储层物性等因素影响,对低阻油层的识别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从低阻油层成因方面对雁木西油田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综合识别,建立了低阻油水层识别模板,有效指导了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广泛,使用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对此类油层识别精度低。通过研究油层表现出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构建孔隙度解释图版、渗透率解释图版和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用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两种识别方法对低阻油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层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其在石油勘探寻找新油藏或油田开发中后期寻找剩余油潜力层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各油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从低阻油层的沉积分布特征着手,总结了低阻油层地质与测井方面的成因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勘探认识加深、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老油区中不断有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发现,并逐步成为其主要产油层系。由于新系列测井对辨别低阻油层具有局限性,本文依托录井、地层水、试油、测井及解释等常规资料,对定边地区长2油层组低阻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所导致的束缚水饱和度高,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另外绿泥石粘土膜所吸附的地层水及砂岩储层中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也会造成长2油层组电阻率值一定程度降低。而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所导致的较差的油水分异特征,是常规辨别低阻油层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X油田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沉积相特征)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铁矿、粘土附加导电性、泥浆侵入、孔隙中束缚水对X油田电性测井响应的影响,找出了X低阻油层成因:高毛细管束缚水形成的导电网络,降低了油层电阻率,为X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滨南油田滨425区块沙四段地层为砂泥岩交互层,平面上横向变化较快,连通性差,单层厚度变化大。储层非均质程度高,孔隙小、渗透率低,属于低孔隙、特低渗透储层。区内中、高阻油层与低阻油层同时发育,通过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从而加强对该类型储层的认识,提高解释可靠性,分析储层潜力,为该区下一步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华庆西部地区延10~长2油藏发现一些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经试油检验可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这对测井识别油水层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的深入研究,结合钻井、测录井及试油情况,分析引起研究区部分油层呈现低阻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综合试油数据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多种油水层识别方法综合识别油水层,从而提高研究区浅层油藏油水层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测井曲线、岩心物性、压汞曲线、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郑寨子地区长6低阻油层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研究。长6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及工程施工影响。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长6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出适合本地区低阻识别的方法,主要包含声波时差与视自然电位差交会图识别法、气测录井法和核磁共振测井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油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得出了非常规油气对各个油田后期稳产非常重要。现在,低阻油层是各个油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稳产和提高开发成本都有效果。本文主要对各种成因的低阻油层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一般低阻油层在常规测井资料上的响应和特征。最后,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20.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