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催生了工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将人们带入万物智联的时代,即“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时代,颠覆着人们长期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对行业发展和车辆智能化相关人才短缺问题,有必要改进车辆工程传统课程体系。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传统、实习基地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培养目标、建立评价机制、增加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和开设“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等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是车辆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基本要求.本文简要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仪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观念及教育模式下已经无法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势在必行,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剖析传统工科教育单一性、趋同性和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现状,发现教学内容、目标达成度评价、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对仪器类专业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造升级,在政策上引导,逐步推行试点项目;校企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游与下游的合作机制;建立产业学院,形成“产业+专业”的新模式、建立“双主线”培养,既注重专业领域知识,又注重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双岗位”聘任,让教师与工程师拓宽视野,增强创新能力。通过以上五个方面探索仪器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和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提供一定借鉴,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文中以成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开放专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卓越汽车工程师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创新性地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服务及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研究具有特色的、系统性的机械专业产-学-研多元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课程-实践”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项目驱动、产教融合”的协同合作教学、“案例导向、多维互动”的一流基础课程改革和“综合创新、全面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综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成果为导向,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较强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实践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在OBE实践教学体系中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培养目标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向努力。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工程师素养的工科人才。如何把课程教学与工程素养的培养有效结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具体课程为例,总结了教学方式的几点改革经验,实践证明,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车辆工程学科下复合型汽车服务人才的主要培养专业,对其进行"新工科"建设改革已经成为目前开办该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的目标之一。文中以"汽车服务实践"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进行实训教学改革:以工程认证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在实训课程中引入多学科技术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采用校企合作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库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及课程持续改进的方案。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新工科改革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变化、发展的历程,梳理了工科机械类所属的“车辆工程”专业的起源,不同时期的变革、成长与壮大过程,结合汽车行业现状探索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解“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文化素质的人才,首先就必须要打造一支具有工程文化素质和丰富工程经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本文以黑龙江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基于工程文化理念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国家急需的能应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变化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专业建设已进入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新阶段。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设置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程序设计课程存在设置单一、教学案例分散、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岗位及岗位群需求为指针,遵循工程教育的成果导向理念,从计算思维出发,整理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建立了程序设计课程群;梳理了课程关系,结合工程实际和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形成了课程-教学目标-程序设计语言关系矩阵表;依托行业资源、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广泛收集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筛选了典型项目案例并进一步解构,形成了贯穿式教学案例库,充实了课程群教学资源。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思维,适应了新时代快速变化的编程需求。  相似文献   

12.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明显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传统专业的升级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知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的多层级递进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探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高等工科院校“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是适应四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 为迅速解决高级设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我国高等工科院校设置“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试办)。这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这一专业的设置,对培养具有现代设备管理综合知识结构和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和管理的适应机械──电子一体化要求,从事设备管理、使用、维修、改造和研究的高级设备工程技术人才是很必要的。它的设置必将对设备工程学科的研究与开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车辆工程人才适应汽车产业需求的能力变化的分析,探讨了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考评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结合钦州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了考评模式的设计思想,并重点围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设计或课程总结、课程实验、第二课堂等考核环节讨论了具体的改革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文中以焊接与连接前沿技术与创新进展为主题,在《焊接与连接前沿与进展》研究生核心课程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设计,采取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组建“学术+工程大师领航”跨学科教学团队,编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实践平台及多元化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综合性创新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我国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质量监控等方面,对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为依托,介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三维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过程,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和学校定位,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港口机械”的发展提供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学校教学体制改革,旨在提升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洪亮  刘成武  黄键 《机电技术》2014,(1):137-140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汽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实施。文中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一种在创新思维指导下能满足企业需求、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型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并从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腾 《机电技术》2020,(3):111-1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考核指标。要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电子信息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容指向,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抓好第二课堂教育、组织学科竞赛活动、重视教师工程背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完善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扎实有效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工科建设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也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为满足新工科教育对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该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互联网+教育教学为理念,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齿轮传动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受力分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线下课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介绍了导言、学习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总结等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办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政府搭建平台,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的“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外,引入了既熟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深谙企业生产实践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政府的支持、调控与指导下,对接高校和企业,四方联合打造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藩篱,解决了产教“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了学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