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兴隆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以首采区为地质背景,分析和评价了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其充水通道,得出下组煤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第十下层灰岩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下组煤开采时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十下灰正常涌水量为349 m3/h,最大涌水量为418.8 m3/h;十四灰正常疏降涌水量为40 m3/h,最大涌水量为48 m3/h。  相似文献   

2.
针对慈林山煤矿的涌水问题,通过地质勘探研究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使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的科学计算方法预测矿井涌水量。结果表明,慈林山煤矿9号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是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含水层和3号煤采空区积水,导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形成的垂向导水裂缝带。15号煤开采时主要充水水源为K2灰岩水和3号煤、9号煤采空区积水,导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形成的垂向导水裂缝带、断层及陷落柱。预测9号煤开采时正常涌水量为62.5m3/h,最大涌水量为137.5m3/h;15号煤开采时正常涌水量为97.0m3/h,最大涌水量为142.5m3/h。鉴于采空区积水具有突发性强、水量大、来势猛、破坏性大且有腐蚀性等特点,采用井下疏放水方案对采空区积水进行防治,为采掘工作安全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棋盘井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涌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汉江 《煤矿安全》2014,(7):155-158
分析了棋盘井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井田西区9#、16#煤的直接充水水源是9#煤自身老空水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第二岩段直接顶板含水层水,奥陶系中统桌子山组灰岩水为威胁最大的潜在充水水源,顶板导水裂缝带、底板原始导升带、疑似陷落柱、断层及封闭不良钻孔为主要充水通道,井田东区除不存在奥陶系中统桌子山组灰岩水外,充水因素与西区一致。基于不同出水点出水机理的差异,采取对固定水量和变化水量采用不同的涌水量计算方法预测了西区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44.5 m3/h,最大涌水量为440.7 m3/h。  相似文献   

4.
河南薛湖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到了水害的影响,为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矿井冲水的主控因素,并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薛湖煤矿矿区发育六大含水层(组)和三大隔水层(组),煤系地层的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是危害矿井生产的主要含水层,随着生产的进行,顶板砂岩水多被疏干,对生产的安全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二2主采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为二叠系二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间接充水水源为二2煤层底板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矿井的自身采空区积水是薛湖矿的充水水源之一。二2煤的导水途径主要有裂隙、断层和封闭不良钻孔3种,高角度正断层可能成为导水通道。越往深部开采水压将会越大,构造和裂隙的发育增加了底板水涌入矿井的危险。选取比拟法和稳定流解析法对采区矿井涌水量进行计算,比拟法计算的全矿井正常涌水量656 m 3/h、最大涌水量787 m 3/h比较符合近年来矿井充水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下一步矿井开采的依据。但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太灰岩溶水向矿井突水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若出现短期内多点突水情况,将会超过比拟法预算的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5.
翁荔玉  年宾 《中州煤炭》2015,(2):113-115
为了更合理地开展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分析了青东矿矿井充水因素,并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计矿井的涌水量。研究表明:充水水源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第四含水层和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是潜在突水水源;充水通道主要有采动垮落带、导水断层及构造裂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10 m3/h,最大涌水量为590 m3/h。研究结论可作为矿井疏排水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井田边界条件、主要含水层的富水特征、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二1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底板的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水;矿井充水通道为顶板砂岩、底板灰岩的裂隙和断层带。采用大井法对二1煤层-400m水平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正常涌水量为270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认为计算的涌水量是可靠的,可作为煤矿建井设计和水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集一矿1煤组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集一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的分析研究,认为开采1煤组的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水和底板太原组上段1~5灰的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主要充水通道是断层、顶底板岩石的原生裂隙和采动裂隙、矿压扰动裂隙带.采用单面进水集水廊道法、“大井”法、经验估算法和矿井实测法,对1煤-700 m水平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矿井正常总涌水量为683 m3/h,最大涌水量为1 080 m3/h,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偏复杂类型.  相似文献   

8.
以巴愣矿井为例,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共有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有两类:一是断层(北、东、南),二是西边界煤层露头;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水层为直接充水水源;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空导致顶板岩层冒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采用大井法计算了矿井涌水量,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涌水量438m3/h,志丹群含水层涌水量142 m3/h,合计580 m3/h。其中,延安组含水层涌水量438 m3/h,可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两个含水层的合计涌水量580 m3/h,可作为矿井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123下02工作面位于济宁三号矿十二采区东部,受孙氏店支断层与多煤层开采重复扰动的影响,工作面充水条件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计。在对工作面充水水源,工作面导水通道特别是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后,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选取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后,针对含水层性质及充水水源不同,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含水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分部计算,采用解析法计算工作面上部含水层的涌水量,采用比拟法计算奥灰水对工作面侧向补给量,最终计算得到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58.6 m3/h,最大涌水量237.9 m3/h。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屯煤矿开采7煤层受到矿井突水威胁的现状,在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底板突水系数的基础上,确定小屯煤矿开采7煤直接充水因素为顶板龙潭组灰岩含水层和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因素为底板茅口灰岩含水层。在考虑开采7煤上覆含水层静态储量释放的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顶板动态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以断层为通道的底板断层突水量计算模型,预测了小屯煤矿开采7煤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3.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公司新强煤矿研制的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文章重点介绍了自制刨煤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褚长江 《煤炭技术》2007,26(4):76-78
在高突煤矿生产过程中,治理瓦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高瓦斯煤层在掘进期间,边掘边抽也是治理瓦斯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区域瓦斯储量大,工作面瓦斯超限,采取边采边抽的方法能够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  相似文献   

17.
顶煤冒放性与放顶煤工艺设计密切相关,以塔山煤矿特厚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隶属度评价方法进行了顶煤冒放性评价.结果 显示,一盘区8117工作面和二盘区8209工作面顶煤冒放性好,二盘区8234工作面和三盘区8303工作面顶煤冒放性一般.基于此,选择了工作面放煤工艺,并对8234工作面放煤效果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显示项煤放出...  相似文献   

18.
论文针对矿井生产的不均衡性,按照集团公司生产任务的总体部署,为保证铁路外运装车,根据9#煤与3#煤的煤质特征,分析了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安装漏斗型混料箱和水冲溜槽,实现了9#末煤的单独入洗,保证了外运装车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陈晓英  张树生  郑旭振 《煤》2011,20(3):42-43
对钱家营矿不同煤层不同时期的煤质分析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类,按照同一煤层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得出各煤层的煤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1 概况。白源煤矿于1982年建井,1990年竣工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主采82煤层,81煤层,9煤层局部可采。矿井为双立井中央石门开拓方式。目前矿井分二个水平开采82煤层,82煤层属Ⅱ级自然发火煤层,发火期为4~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