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茂林  周莉  陈腾龙  周星中 《建筑施工》2021,43(9):1721-1724
在当下日趋深、大的复杂深基坑工程中,坑中坑的情况已非常常见,其对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进度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需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经济、适用的支护措施.简要阐述了坑中坑基坑支护的设计现状及常见的几种支护形式.以杭州运河中央公园(二期)项目的坑中坑施工为例,分析了坑中坑施工难点,提出了3种较为新型的坑中坑支护形式进行方案比选,考虑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及文明施工程度等因素,确定了预制混凝土板桩与型钢复合结构的新型支护方法.介绍了该新型支护方法的工艺要点和应用效益.该新型支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综合效益高,在坑中坑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高层建筑电梯一般都为高速或超速电梯且吨位较大,其电梯井基坑深度也较大,混凝土基础厚。进行电梯井深基坑开挖时,受填海区地质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影响,基坑容易发生管涌等问题,施工难度大。本文就填海区砂质黏土地质条件下,针对电梯井坑中坑开挖、支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水等施工工艺进行阐述,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敞开式开挖条件,不仅利于工期要求,节约造价,还符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在周边环境较宽松的情况下多级支护设计概念开始引入深大基坑工程的设计。在武汉中心工程中,由于建筑功能需求,基坑开挖深度深浅不一,产生了多级基坑现象,提出了"分段支护、分级支护、分期支护"的多级柔性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采用规范方法和有限元法就坑中坑单级支护系统和坑中坑与外围主坑形成多级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外围主坑多级柔性支护和坑中坑悬臂支护的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多级无支撑柔性支护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并且节省地下工程工期。  相似文献   

4.
广州海心沙地铁站坑中坑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海心沙地铁站建设工程实例,介绍了大型坑中坑围护结构及支撑设计。详细介绍了坑中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要点。基坑实施信息化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深层位移及内力进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基坑的变形趋势,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并结合桩体位移和轴力变化,对开挖过程中内坑与外坑的相互影响及该支护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蒋志成  丘华生  周杰  张明 《城市建筑》2013,(24):306-306,314
本文论述了超大超深基坑中,以坑中坑的方式在支护桩上开设洞口先行开挖土方再结构施工,坑中坑施工进度不受大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施工进度的影响。既节约了总体施工工期,又节约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华发广场-1(地块二)主体建安工程的地下基坑形式为在主塔楼承台基坑基础上在核心筒基坑(电梯井)区域进行进一步开挖支护形成坑中坑。塔楼基坑挖深3.2~4.2 m,以大直径的水泥搅拌桩作为支护结构,塔楼基坑东西宽45.5 m,南北长59 m,周长约209 m,面积约2 686.77 m~2。电梯井基坑挖深4.2~6.6 m,采用钢板桩支护,由于基坑为不规则图形,核心筒基坑周长约为162 m,面积约1 130.3 m2。通过对深基坑支护的研究设计以及坑中坑施工技术的方案选定,确保坑中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桩锚支护结构是深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之一,在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深基坑开挖后再次开挖内坑会对基坑整体稳定性与变形造成不利的影响。依据合肥市滨湖新区恒大中心深基坑为原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坑趾系数、内外坑深度比、外坑支护结构插入比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坑坑中坑支护设计是可靠和安全的;内坑施工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影响随坑趾系数、外坑支护结构插入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内外坑深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内外坑深度比和坑趾系数的变化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影响皆敏感,且对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坑中坑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软土地基坑中坑支护设计计算深度的取值进行了探讨。通过某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和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了设计的安全合理性,对于坑中坑支护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取得的经验对于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些主基坑竖向支护结构已施工再进行坑中坑后设计的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对调整后的坑中坑对主基坑产生不利影响时,从多角度提出坑中坑后设计的办法及应对措施;从调整坑中坑位置、减少挖深、加强支护、调整工序等角度,提出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坑中坑处理措施;并对坑中坑影响主基坑格构柱安全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基坑工程坑中坑后设计处理措施予以分析、归纳、总结,以期对类似情况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鹭君 《绿色环保建材》2020,(1):148-148,151
在基坑开挖的末端阶段,通常会进行坑中坑施工,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会对施工整体效果造成影响。故本文结合厦门某坑中坑项目施工概况,对深基坑工程坑中坑支护施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球大厦位于启东市的闹市区,交通拥挤,主楼有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14m,局部坑深达18.8m;裙楼有l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5.6m。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受到极大的限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过多方案的反复比较,决定采用三轴水泥深层搅拌桩挡水,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两道内支撑挡土的围护方案,并获得成功。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经济合理,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斌 《施工技术》2001,30(9):35-36
汕头游泳跳水馆地基为高流塑、高含水量淤泥土.采用格栅式深层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坑底被动区辅以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基取得成功,为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基坑支护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个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分析其技术、组织、经济等各方面特点,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坑工程事故一旦发生,对工程建设、社会经济、民生安全的不利影响非常大;因此在重视与防范基坑工程事故风险的前提下,非常有必要了解如何及时处理基坑坍塌事故及进行基坑工程加固。本文介绍了某基坑工程坍塌事故时的应急处理与基坑加固方案,实际证明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供工程人员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范家忠 《安徽建筑》2014,21(5):103-104
随着本区“高、大、精、深”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为进一步保证本区域内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文章以工作探讨的方式,主要从事前和事中两个阶段论述了深基坑工程的监管要点.重点对深基坑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监管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为确保基坑支护与开挖不出质量安全事故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基坑开挖产生对土层的扰动及基坑支护结构所受的侧土压力的变化,有可能引起基坑支护结构的失稳,危及施工安全,因此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基坑稳定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文介绍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轻轨试验段区间隧道及末端折返线土建A3标放坡段的基坑监测技术,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上海LB泵站开挖深度达14.4m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地下土层含厚达10余m的粉土冲填层,该基坑邻近高级住宅楼及其它地下建筑设施,基坑开挖难度很大。采用包括基坑围护方案,施工要点和施工监测等施工措施,成功地完成了该基坑的施工。  相似文献   

19.
刘耀  孙建辉 《施工技术》2003,32(8):24-24
北京铁路局生产调度科研楼为框 剪加核心筒结构 ,设计基坑长 85m ,宽 2 4m ,开挖深度一般在 -1 0 80m ,最深处为 -1 2 3 0m。配套工程中职工食堂、浴室段基坑长 72m ,动力楼段基坑长 2 7m ,深 -6 80m。施工场地十分狭窄。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人工填土 厚 1 2~3 4m ;②粉土 厚 2 6~ 3 2m ;③粉砂 西部厚 1 3~ 2 6m ,东部厚 2 5~ 3 9m ;④粗砂 主要在西部 ,厚 0 8~ 1 2m ;⑤卵石 厚 4 7~5 1m ;⑥粉质粘土 厚 0 9~2 1m ;⑦粉土 厚 0 9~2 5m ;⑧粉质粘土 厚 7 0~ 8 2m。场区…  相似文献   

20.
超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地下工程的建设朝着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方向发展.原来认识和掌握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和深基坑降水技术已不能满足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和降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对超深基坑中微承压水的控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以有利于指导大型超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本文所称超深基坑是指挖深将受到地下微承压水层影响的深基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